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正> 赛前的紧张情绪就是运动员比赛前的那种因害怕引起的一种心理反应。它阻碍运动员清楚思维的行为表现和能力发挥。紧张情绪并不总是导致运动成绩差——事实上它却意味着赛前准备就绪.然而许多运动新手不能象运动老将那样很好地运用这种赛前紧张情绪.  相似文献   

2.
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是对运动员在比赛前所出现,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和行为失常现象的总称。这些失常现象因导致原因不同,其表现也不尽相同。由于过去与强手交锋受挫或慑于强手的威名面害怕比赛或由于对赛前环境气候的顾虑或对比赛期望很高而表现出内心不安、精神过度紧张、失眠等等。诸如精神过度紧张、失眠等失常现象使得运动员的心理愈加难以平衡,丧失比赛所应具备的适宜的心理准备状态,直接影响了比赛时运动成绩的发挥,甚至导致比赛的彻底失  相似文献   

3.
运动员在参加竞赛后,特别是参加大型运动竞赛后,无论是胜负都会在情绪上产生一种特殊的体验。这是由于他们长时间处于非常紧张、激烈、多变的客观环境中,许多事物和情境对他们的心理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在竞赛中,有时运动员因获胜而狂喜引起情绪过分激动;有时因失利而深陷于极端苦恼之中;有时因极度气愤而出现不可遏止的激情;有时因赛场风云突变,比分交替上升或随时面临失败危险等而导致过分紧张、不安感等等。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为了夺取胜利全力以赴投身到比赛中去。比赛后会出现一方  相似文献   

4.
运动竞技的根本目的是比赛取得好成绩。比赛情境的特点使运动员处于高度的激情和紧张状态之中,运动员的激情和紧张等心理因素又反过来影响他的比赛成绩。调查结果表明,运动员在比赛中失常,有75%以上是心理因素干扰造成的。本文专就运动员比赛情绪这一因素进行心理分析。一、观众对运动员比赛情绪的影响观众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了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情绪。观众虽然来自不同的地区和系统,又有那么多不同特点,却常常表现出一种整体一致的行动。正是这种整体一致的行动,形  相似文献   

5.
杨立秋  李文新 《冰雪运动》2006,(2):75-75,112
运动员参加比赛,特别是青少年,往往会表现出情绪不稳,给运动员带来不良的影响,使运动成绩无法正常发挥。通过对影响运动员赛前情绪不稳的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对赛前紧张情绪调控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1 前言高校跳高运动员的年龄均在 2 0岁左右 ,都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 ,运动技术比较定型 ,在比赛时影响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往往已不是技术和能力 ,而是心理素质。本文对高校跳高运动员的某些心理特征进行测试分析 ,以求在比赛时运动员能克服紧张、焦虑、怯场等不利心理因素的影响 ,发挥出好的成绩。2 研究对象与方法2 .1 研究对象集美大学校田径队跳高组运动员 ,男 3人 ,女 2人。平均年龄 :男 2 0 .5± 1.3岁 ,女 2 0 .8± 0 .9岁 ;平均身高 :男 1.88± 0 .15 m ,女 1.6 5± 0 .0 8m。运动技术等级 :一级运动员 2人 ,二级运动员 3人。研究…  相似文献   

7.
饶日忠 《体育世界》2008,(10):23-2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和专家访问等方法。对在宁高校普通跆拳道运动员在跆拳道比赛中出现的紧张心理情绪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和运动心理学原理,选择相应的调节方法,进行科学系统的调节控制,对提高比赛成绩和运动员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谈田径运动员比赛的心理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径运动是以个人为主的运动项目,竞争性很强,要求运动员尽量发挥最佳体力和最大意志力,竭尽全力去创造好成绩。由于田径比赛紧张、竞争激烈,所以稍有失误,就会对比赛成绩产生很大影响。在竞赛中,有些运动员心理失常、技术动作变型,失误犯规等。尤其是在重大比赛中运动水平不相上下的竞赛时,这种现象更为明显,表现为技术和体力难于正常发挥,往往为  相似文献   

9.
运动成绩的取得不仅取决于运动员各方面的训练水平,还取决于他对比赛的准备程度,这大致可分为技术准备、机能准备和心理准备。其中心理准备对于比赛的胜负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历次体操比赛中,由于运动员精神过度紧张而造成比赛失败的现象屡见不鲜。调查统计表明,在比赛失常的各种原因中,80%以上是心理因素(如;过度兴奋、过度紧张、缺乏信心、注意力不集中等),只有10%左右是技术准备不充分的缘故。为克服这些不利的心理因素以保证比赛的成功,运动员必须做好充分  相似文献   

10.
情绪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周传华高祥灿我们在比赛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些运动员面临紧张情况或双方势均力敌难分胜负时,往往能发挥出超乎寻常的力量,最后取得胜利。一些“轻伤不下火线”的运动员能够忍受伤痛,拖着疲倦的身躯继续拚搏去争取优异的成绩。而当运动员感到恐惧...  相似文献   

11.
影响少年速滑运动员比赛成绩相关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毅 《冰雪运动》2008,30(3):60-63
少年速滑运动员由于正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往往滞后于生理的发展,加上比赛中激烈的竞争刺激,必然会导致由于心理因素而产生影响比赛成绩的现象。通过心理问卷法、文献分析法、调查访问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影响少年速滑运动员比赛成绩相关心理因素的类型、特点和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焦虑、情绪记忆、场依存性是影响比赛成绩的重要心理因素,男运动员和女运动员在情绪记忆和自我效能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董辉  李宁 《体育世界》2014,(4):57-58,56
对参加2012年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的31名运动员以问卷方式进行心理测验,分析优秀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结果:1)男性散打运动员的消极情绪明显高于女性散打运动员,积极情绪明显低于女性散打运动员,并存在不同程度显著性差异。2)成绩优秀组散打运动员的消极情绪最低,成绩较差组最高,不同成绩组别在紧张、慌乱、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和运动消极评价因子上的得分呈显著性差异。3)紧张和情绪体力耗竭对优秀散打运动员运动成绩具有非常显著预测作用。结论:比赛成功的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优于不成功的运动员,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与运动成绩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3.
准备活动直接影响田径运动员是否能发挥出实力的关键问题,对比赛中训练水平的发挥和比赛能力的表现有着直接关系,它将对比赛成绩产生很大的影响。有效的准备活动是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理想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减少运动员因准备活动失误而导致比赛失败。  相似文献   

14.
<正> 通常,美国跳远运动员都是一些身材高大、体重较轻、具有快速奔跑能力,尤其是具有良好的速度耐力和专项耐力的选手。因此,他们在与跳远相关的一些运动项目的比赛中也能取得优异成绩。例如,卡尔·刘易斯在所有短跑项目中都达到相当高的成绩水平,而迈·康利在三级跳和200米跑比赛中也都达到优异的成绩。他们的训练差别很大。由于速度、速度  相似文献   

15.
速度滑冰运动员在赛前会发生很多心理问题,如运动员在赛前会产生紧张情绪等,影响比赛成绩.研究发现,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和心理训练进行控制,以适宜的心理状态面对比赛.  相似文献   

16.
用“化干戈为玉帛”来形容第十届奥运会中一场“国际纠纷”,真是太精采了。 这届男子五千米比赛进行得紧张激烈,观众的情绪已经到了疯狂的程度。这枚金牌的争夺是在美国运动员雷夫·希尔和芬兰运动员罗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运动员月经期参加田径比赛后当时月经的变化和月经期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我们用填表与个别访问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在一九七三年全国田径运动会期间,月经可能来潮的运动员87人(年龄15—29岁),其中40人参加了比赛,20人用人工方法改变了(提前或推后)月经来潮时间(有27人因月经来潮中断了比赛本文不予分析)。调查包括过去月经来潮的天数、血量、周期及痛经情况,月经期训练的习惯、此次比赛后当时月经的改变情况、自我感觉与运动成绩的改变(运动成绩提高之标准为达到或超过最高成绩,低于平常一般成绩列为成绩下降,在两者之间为成绩无改变)等项目。一、经期参加比赛的女运动员月经情况及机体反应1.参加比赛后此次行经情况的改变:参加比赛后大多数(75%)运动员此次行经情况正常,12.5%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后此次来潮出现痛经现象,少数运动员有血量和行经时间的改变(见表一)。这  相似文献   

18.
正当今中学生田径比赛正朝着高水平的方向发展,竞争非常激烈。在竞技比赛中,中学生田径运动员情绪是复杂多变的,极大的影响着他们竞技水平的发挥。在中学生田径比赛中,有的运动员在平常训练中专项运动成绩相当出色,但是在正规比赛中却一直与训练成绩相差甚远,那么这类运动员被称为"训练型运动员"。而有的运动员在比赛中能达到与训练相当的专项成绩,甚至超水平发挥,达到比训练还要突出的成绩,那么这类选手被称为"比赛型运动员"。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中学生田径运动  相似文献   

19.
一名运动员如果没有稳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就难以在紧张激烈的重大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本文就武术套路运动员引起赛前焦虑的原因、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以及如何克服赛前焦虑情绪进行初步探讨,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训练。 一、焦虑水平与运动成绩呈负相关 运动员在比赛中是否发挥正常,不仅决定于本体的基本素质和技战术能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当时的心理状态是否符合比赛的需要。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促进运动员达到最佳竞技状态。但是当运动员的这种积极的挑战心理发展成不可抑制的状态时,那就会转变成焦虑。:如:某著名运动…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运动员除体能素质、运动技术、比赛战术之外在赛场上与对手相对抗决定成败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因素.心理训练是使运动员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主动转移不利因素,对比赛中突发事件具有招架自如的能力,以达到在比赛中可以长时间稳定的其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取得优异成绩的手段.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认为缺乏自信心、过于紧张或兴奋的情绪、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运动员自身的实力水平等是影响运动员心理波动的主要因素;并总结出心理辅导训练法、自我暗示训练法、模拟情景训练法、循序渐进心理训练法等心理训练的常用方法,旨在为运动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