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Austin &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Brown & Levinson的"面子论"的礼貌策略和Leech的礼貌原则,本文对英语言语行为中的礼貌语用进行了探讨,以增强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格莱斯提出"合作原则"的基础上,利奇提出了有影响力的"礼貌原则",并把"得体原则"视为其下位范畴。然而,我国的语用学者们却提出了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策略———"得体原则",并把礼貌准则视为其下位范畴。究竟谁的覆盖面更广一些?应该说:"礼貌原则"和"得体原则"是处在同一平面上的,没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得体原则"是委婉含蓄交际行为的终极目标",礼貌原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有效手段,而且"得体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这种关系具有普遍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以Culpeper的非礼貌策略理论为基础,从小说《欢乐颂》中选取人物对话的非礼貌言语交互片段,分析《欢乐颂》中人物对话涉及到的五种非礼貌话语策略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礼貌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不同的社会文化和语言环境中,制约着人们的言行,协调着人们的交际活动。因此,礼貌是人们进行交际时要达到良好效果所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英国著名语言学家Geoffrey. N. Leech在《语用学原则》(Princiople of pragmatics)一书中阐述了礼貌对言语交际的重要作用。他首次提出了礼貌原则(Polite principle),认为礼貌原则与美国哲学家H. P. Grice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是交际赖以进行所必须遵循的两项原则。英国另外两位语言学家P. Brown和S. Levinson也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各种礼貌进行了对比和研究,把礼貌区分为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由此可见,礼貌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已经引起了语言学家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礼貌原则"对句子的表达要求出发,依托一定规模的语料库,以"V一下"格式为例证,考察"小量义"格式的语用功能,认为现代汉语中"礼貌原则"的表达和"小量义"格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对500个例句进行穷尽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例句和数据,验证了本文的观点,即现代汉语中"小量义"格式一个重要语用功能是表现"礼貌原则"。  相似文献   

6.
礼貌原则是指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说话人有意不合作,而是采用一定的礼貌策略和措施,让听话入能顺利地从所听到的话语中推导出其中蕴含的意义,使语言交际更为顺畅的原则。礼貌原则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地域性和习俗性上。西方学者提出的得体、慷慨、赞誉、谦逊、一致和同情等六条礼貌原则,在汉文化中一一对应为得体待人、吝啬待己、尊人抬事、谦虚贬己、力求同一及文雅有礼。  相似文献   

7.
礼貌原则是指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说话人有意不合作,而是采用一定的礼貌策略和措施,让听话入能顺利地从所听到的话语中推导出其中蕴含的意义,使语言交际更为顺畅的原则。礼貌原则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地域性和习俗性上。西方学者提出的得体、慷慨、赞誉、谦逊、一致和同情等六条礼貌原则,在汉文化中一一对应为得体待人、吝啬待己、尊人抬事、谦虚贬己、力求同一及文雅有礼。  相似文献   

8.
英、汉语中的礼貌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貌准则是人们在交际中所要遵循的 ,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礼貌有不同的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尤其应注意这一点。本文分别论述了英语中的六个礼貌准则 (策略准则、慷慨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和同情准则 )和汉语中的四个礼貌准则 (贬己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和求同准则 )。以具体实例说明各礼貌准则的含义及应用 ,并对英汉语中的礼貌准则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9.
礼貌原则下的教师礼貌用语对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一些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忌语和文明用语分析之后,可得出教师是否使用礼貌、文明的用语对学生造成非常重要的、明显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由此说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礼貌用语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海燕 《双语学习》2007,(12M):211-213
本文针对从130家服装店所收集的语料,以顾客从其入店到出店这一时间段中的行为为步骤,分析服装店中店员对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的运用,并根据店员言语中经常违背Grice(1967)合作原则的事实,得出结论:店员采用积极礼貌或消极礼貌,以及店员违背合作原则,都是出于遵循一个总的原则,那就是“目的原则”。并以此验证了“目的原则”在服装店领域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陈锦锋 《成才之路》2013,(17):12-13
礼貌是一个人具有良好素质的表现,礼貌教育促进了道德品质、合作能力和交际能力形成与提高,是进行素质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所以,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礼貌教育。《羊城晚报》1995年10月25日报道:"讲究礼貌这是在各国人民中最受重视的品质。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均有超过60%的人认为教育孩子讲礼貌特别重要,日本人把教育孩子不要惹人生厌作为首要任务。"我国乃礼仪之帮,古人提倡以"礼"治国,最近广东省委提出:"在群众中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Brown&Levinson和Leech的礼貌理论为框架,从礼貌原则的角度说明了对礼貌语言的策略性操纵。研究结果认为,对语言交际情景中不同对象所表示出的礼貌或非礼貌可能带来策略上的不同效果,并且说话人可以利用形式礼貌与实质礼貌之间的复杂关系来操纵礼貌语言的使用,使之显示出种种策略性功能。  相似文献   

13.
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常常有意地违反合作原则来间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真意是为了礼貌地跟别人进行言语交际,即,是为了维护礼貌原则。大量实事及研究表明,因为性别差异,男女在礼貌原则的运用方面有所不同。本文以小说《飘》前六章的人物对话为分析材料,略谈性别在言语交际中对礼貌原则运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质疑"礼貌策略说"和"礼貌规范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重点讨论礼貌策略说与礼貌规范说存在的不足,指出礼貌策略说剔除了非理性、无意识的因素,试图说明我们做事是理性选择的结果,从而忽视了礼貌的不可预测性;而礼貌规范说则认为一个社会文化仅有一套单一的礼貌规范,这种看法似乎是简单化、理想化和绝对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为文本,用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理论框架对其中的积极礼貌策略和消极礼貌策略进行了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叶朝成  陈吕芳 《文教资料》2005,(34):112-113
礼貌原则是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语用原则。本文结合《大学英语》(修订本)中的有关实例对礼貌原则的遵守进行了一点探讨,并提出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体现礼貌原则。  相似文献   

17.
顾曰国(1992)提出了与汉语文化有关的五大礼貌准则。应用此准则,可以从三个方面就英汉问候语中的礼貌进行对比研究:称呼、问候以及敬称和谦称的使用。研究结果证明了顾曰国的观点——贬己尊人和态度热情是中国特有的礼貌准则,并且是中国现代礼貌观念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礼貌原则做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项行为准则,是现代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权势关系是影响礼貌原则的重要因素,而将这一因素对礼貌原则及其准则的违背用于分析某一小说中的研究还不多见。选取《霍华德庄园》中的对话作为语料来源,对其会话进行分类和分析,阐述了为使会话进行下去,达到交际目的,不论是权势大的一方还是小的一方都会在一定的语境或场合下违背礼貌原则的相关准则。  相似文献   

19.
英语的礼貌语言及英汉礼貌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交际活动中,文化差异造成了人们表达礼貌语言的不同。因此,根据礼貌的各种准则及其它多方面,必须注意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的差异,正确使用英语礼貌语言。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体学对语气的研究成果 ,将语气引入到礼貌原则研究中 ,说明语气是研究礼貌原则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