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是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为实现城乡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按照国家、省、市的安排部署,2007年10月浑源县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装备工程,  相似文献   

2.
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党中央、国务院关怀和重视下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拉开了农村中小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序幕,对推动农村教育的信息化,促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市山区县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几年来,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笔者就自己的体会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南北跨度大,农村学校比例高,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对于促进全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抢抓国家实施远程教育工程的历史机遇,从2003年开始,在狠抓工程优质建设和科学管理的同时,坚持把工程全面应用作为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着力点和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突破口,高举。‘‘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旗帜,重点在项目管理、人员培训、应用研究、资源建设和技术保障等五个方面狠下功夫,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应用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实施农村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实现教育“三个面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杨芝 《教育信息化》2005,(11X):18-18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将信息化作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用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是教育发展的一个战略抉择。对中国农村中小学教育有着很大改变。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分布地域广阔,集聚着大量的人才资源,因而,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对促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意义。自200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共同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以来,  相似文献   

7.
农村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农村教育面广,过去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入较少,因此,教学设施设备不足,教学方法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要尽快缩小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教学鸿沟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差距,推动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依靠传统的教育体制和手段已无法实现。必须在农村中小学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相似文献   

8.
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委员陈至立7月29日考察我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时指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实现教育“三个面向”的重要途径。她强调,要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方式把农村中小学办成四个中心——当代文化科技中心、信息传播中心、党员教育中心、卫生知识普及中心,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大力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信息化进程迅猛发展的国际趋势和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要求做出的重要决策。陈至立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工作。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十五”期间,全省基础教育技术研究主要围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新型教学模式创设、教育信息化和信息资源建设、学与教的评价研究、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模式研究等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发展,促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实现教育"三个面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2003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而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不仅是一项事关农村教育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农村教育改革难得的历史机遇。要按照"跨越、创新、集成、务实"的思路认真规划和组织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积极探索在广大穗村地区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进行教学与学习的模式,推进农村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十九章第六十条中提出的"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问题,结合2003-2008年国家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从推进的前提是做好基础建设,信息技术使教育发生了变革和有推进才会有发展三个方面阐述了只有继续推进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才能实现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立农村远程教育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惠及农村教育、农业和农民的重点工程,更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农村经济的战略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标志着农村信息时代的开始。实现“一网三用”,既实现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平台,又有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民科普教育和信息互动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宁夏教育》2006,(7):13-15
为了提高我区民族素质,实现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加快“两基”攻坚的过程中,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历史机遇,以信息化为突破口,把大力发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加强农村教育工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举措,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截至2005年底,63%的农村中小学实现“三种模式”覆盖。到今年底,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将覆盖全区所有农村中小学。  相似文献   

16.
“十五”期间,全国教育技术研究成绩斐然,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是国家发展农村教育的重大举措。认真组织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对缩小城乡教育差别,缩小东西部教育的差距,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组织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中,要将硬件建设、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教师素质提高同步进行,最大限度发挥投资效益。使农村学校能将优质的教育资源用于教学活动中,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8.
按照国家、省、市的安排部署,2007年10月浑源县总投资1049.2万元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全县344所农村中小学全面铺开,这是一项阳光工程、希望工程、民心工程,也是推进农村教育发展、实现城乡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和促进农村信息化的重要结合点。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工作,有利于提升农村教育教学水平,有利于改变农民的思想文化观念,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数字鸿沟”。作为项目校校长,笔者认为只有高度重视,规范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设备的作用。才能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教育信息化》2006,(10):38-38
近年来,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推进教育信息化作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明确提出了要按照“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指导本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十五”期间,宁夏先后启动实施了教育信息化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截止2005年底,已建成中小学校园网197个,计算机教室1231个,数字化多功能教室(厅)1348个,计算机总数达53294台,学生与计算机的比例由2001年的52:1提高到21:1,全区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率已达到54.7%,77.8%的教师接受了信息技术培训。为加快推进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自治区重点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覆盖面目前已达到了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