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是幼儿艺术教育的宗旨,因而明确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所经历的阶段至关重要。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初始阶段、意象阶段和创造阶段。在此过程中幼儿的感知、情感、智力、想像、创造发展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
艺术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意义,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艺术活动要促进孩子的情感发展,使孩子能够大胆地用艺术的表现形式来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美的环境,让幼儿受到美的熏陶。因此,在幼儿阶段,开展运用色彩进行绘画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  相似文献   

3.
一、艺术教育能丰富幼儿的审美知识,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所谓审美,即对美的认识,美的感受,还包括对美的创造与追求。虽然说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美,审美也是人的天性,但要做到自觉深入地审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音乐审美如此,其他审美也一样。首先需要有一定的审美知识, 而这是离不开教育的实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教育是丰富审美知识、提高审美能力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幼儿艺术教育与其它领域教育最大的不同是在于每一个艺术活动都可能把幼儿带进美的境界,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从而萌发幼儿的美感。要丰富幼儿的美感知  相似文献   

4.
一、取舍与创新 现代幼儿教育的价值追求,注重幼儿的情绪、情感、态度、倾向性、能力等.川西民间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应以现代教育价值为基准,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幼儿的认知水平一致.我们把川西民间艺术中的成都童谣、剪纸染艺和川剧艺术作为幼教内容,引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5.
民间剪纸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主要通过剪纸活动与主题活动、领域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相结合,各种教育融合贯通,为幼儿提供了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使幼儿了解剪纸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加深对本土文化尊重和热爱的情感。该活动的开展,不仅能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艺术欣赏水平,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了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朱小秋 《考试周刊》2009,(12):230-230
艺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有其独特的作用。它能培养幼儿正确的市美观念,使幼儿具有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能帮助幼儿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艺术创造的能力,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楼娇青 《中国教师》2020,(4):115-116
剪纸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它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折射出民族的精神风貌和生活趣味,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艺术。在幼儿园开展剪纸教育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也有助于幼儿全脑开发和创造力的提升。一、营造艺术氛围,创设以美育人环境为了让幼儿感受、理解剪纸作品中的美,我们为幼儿营造艺术氛围,建立起与教育目标之间的联系,承载课程的内容,展现课程进程,呈现课程的结果,加强幼儿对美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8.
艺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以它特有的直观性、实践性、动情性、共鸣性,增进了学生情感培养,增强了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就艺术教育对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独特作用进行了阐述,旨为高校艺术教育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美育是人类教育的最高层次,所有一切真的、善的,都属于美的范畴。我园地处长江流域,沙子随处可见,休闲时光,家长经常会带着孩子到公园玩沙玩水。因此,我们把"沙"这一资源引入校园,把幼儿沙水游戏纳入美育课程,在沙水游戏中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创造美融会贯通,全方位地实施幼儿美的教育。沙水游戏中的艺术美幼儿艺术教育往往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审美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艺术教育是为了丰富儿童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并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经验、感受和体验。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幼儿艺术情感的教育功能体现在欣赏美、感觉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全过程中,无论是欣赏自然环境还是艺术作品,都能使幼儿产生强烈的美感,激发幼儿表现美的欲望。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探索、寻找幼儿艺术感受与表现的起点,使幼儿的感情世界更真、更纯、更美,为幼儿将来  相似文献   

12.
培养审美能力是幼儿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幼儿园指导纲要》强调,要在艺术活动中,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从而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审美教育是通过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而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树立少儿高尚的审美情操和正确的审美观,提高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进而形成完美的人格,实现少儿的全面发展。美工作为艺术形式中最直观、最形象的视觉艺术,  相似文献   

14.
艺术教育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良好手段,是幼儿进行自我表现的重要方式,是发展幼儿想像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幼儿在艺术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使幼儿从中享受审美情趣,为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操打下基础,并使幼儿获得适宜的艺术活动技能指导。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个性,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我一直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美术作为一门造型艺术,对幼儿有着强烈的感染力,是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开展幼儿美术活动对全面推进幼儿素质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往往很难把握,具体说就是存在注重传授技能技巧和放任自流两个倾向。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  相似文献   

16.
课题名称:以美育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实验研究 课题负责人:江苏省南通市实验幼儿园周云 课题内容简介:培养幼儿对美的敏感性,发展其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并以此为契机,挖掘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教育功能,激发幼儿的艺术潜能,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和身心的和谐发展。研究的内容包括:①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况调查;②幼儿美育课程的计划和活动模式;③幼儿美育的方法和手段;④幼儿教师的美感形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郭红伟 《辽宁教育》2023,(22):74-76
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是幼儿艺术教育的宗旨。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把幼儿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及幼儿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和感受能力的培养放在核心地位。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知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教师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有效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积极表现创造,使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内心世界,以此来推动幼儿智力及情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对他们未来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探讨如何加强幼儿美育,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为幼儿创设美的环境 家庭、幼儿园都要为幼儿创设一个美的生活环境,使幼儿经常感受环境中的美,是萌发幼儿感受美的能力和表现美的情趣之有效手段。因为审美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是对人的心灵的陶冶,只有天长日久,点滴滋润,才能产生深刻而久远的效果,因而我们要在家庭和幼儿园为幼儿创设美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20.
徐雪勤 《考试周刊》2014,(58):186-186
<正>感知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美育成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美育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感知和领会美的能力。他说:"感知和领会美,这是审美教育的基础,是审美素养的核心。"一、情境教学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在传统的美术教育活动中,一些教师只重视培养幼儿的美术技能,重视活动结果,而忽视了幼儿对艺术的感受与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