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透析新闻写作范式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写作范式正在发生变化,新闻文本的标题和格式都在创新,但创新不能丢弃了新闻报道真实这个根.  相似文献   

2.
关于"新闻真实"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各国新闻界的重视,在各国新闻道德自律信条中,均可看到对新闻真实的表述。但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媒介的迅猛发展,虚假新闻严重泛滥,"新闻真实"受到挑战。本文从此角度入手,从中英美三国新闻道德信条中关于"新闻真实"的文本分析入手,结合现实案例,探讨了互联网时代虚假新闻泛滥的成因以及如何坚守新闻真实。  相似文献   

3.
安莹 《新闻世界》2011,(9):11-12
本文阐述了新闻真实性的意义,将新闻失实分为两种类型,分析新闻失实的原因,在如何保证新闻真实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法,以避免新闻失实。  相似文献   

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生命力首先就在于他的真实性,没有了真实性,新闻也就失去了本身应有的价值。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杜绝虚假报道是新闻工作者恪守的铁律。记得刚到报社工作时(1984年),当时的总编辑就告诫我们:新闻必须要真实,不要因为采访不细造成新闻失实,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陆定一同志的新闻真实观作了较为全面解读,进而联系当前愈演愈烈的虚假新闻,并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虚假新闻不仅严重违反了新闻真实性原则,而且严重影响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危害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新闻界一大公害。切实践行陆定一的新闻真实观,对抵制虚假新闻仍是有积极的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洪威 《新闻传播》2007,(7):17-17,19
在进入虚假新闻这个主题之前,我们先对新闻的定义做一回顾。我们都熟知,新闻从诞生之日起,对于它的定义就五花八门,说法不一。百多种定义虽然差距甚大,很多甚至无法取得共识,但有一点却不约而同,真实性几乎是所有新闻定义显在或隐在的意义。离开真实,新闻就不能称之为新闻。但令人惊讶的是,完全丧失真实性的“反新闻”——“虚假新闻”不仅在新闻诞生之日就随之而来,在近年又呈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7.
顾万全 《新闻知识》2012,(9):88-89,106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虚假新闻屡禁不止,由此引发的新闻侵权诉讼也越来越多。本文从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的界定与关系入手,结合实例阐述新闻采访中证据保存的重要性,以及应该保存哪些可能为司法审判机关认可的证据,旨在说明只有注意证据的取得,才能将新闻真实上升到法律真实,避免可能引发的法律纠纷。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网络时代,任何人都离不开网络,新闻事业也是如此。新闻的生命是真实,新闻离开真实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要全面掌握新闻事业的发展趋势,分析虚假新闻产生的背景、原因、危害,从而更好地为新闻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新闻工作者不再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文秀 《新闻世界》2013,(9):300-301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当今的新闻传播环境复杂多变,网络传播的便捷快速,把关人角色弱化以及监管的缺乏,网络虚假新闻泛滥,对坚持新闻真实、杜绝虚假新闻的产生和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所谓虚假新闻就是记者在新闻采访中所报道的新闻不是客观实际中存在的真实事实。  相似文献   

11.
信源真实是新闻真实的起点。近年来虚假新闻不断出现,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对信源真实作为新闻真实的起点意义的漠视和亵渎。从源头确保新闻真实,就是消息源一定要真实。新闻要使用可靠的、合法的消息来源。只有从信源真实性出发,假新闻才能得到抑制,新闻事业才能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阳 《今传媒》2015,(3):43-45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新闻的真实性是在一定范围内的真实,超出一定范围的真实就失去了意义。近几年,伴随着与新闻相关的产品的产业化的发展,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显现出来,即新闻失实这一现象。各种虚假新闻层出不穷,削弱了公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程度,影响了媒介作为社会公器的公信力。新闻从业人员作为社会公器的运用者,应该加强自身的新闻自律,更加自觉地在法治范围内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力。本文将以虚假新闻和新闻失实为例探讨加强新闻自律,防止新闻侵权,保证新闻传播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真实是新闻流淌着的血液,责任是媒体站立着的尊严。每一个新闻人都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采编工作的第一准则,也是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底线。多年来,武汉广电以三项学习教育、杜绝虚假报道等专项教育活动为契机,始终强化政治责任、道德责任、社会责任,坚持新闻真实,杜绝虚假报道,打造公信传媒。  相似文献   

14.
陈培青 《东南传播》2011,(2):106-108
虚假新闻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原因。人们对产生虚假新闻的原因多定位在从业者素质等主观方面。本文则从新闻与事实的关系出发,分析了虚假新闻产生的客观原因,指出新闻的真实,往往表现为一个过程的真实。并提出记者在采访时应该深入、写作时勿合理想像、忌概念化来尽量避免出现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15.
虚假新闻违反了新闻伦理中最基本的真实、客观性原则,给社会信息环境带来了污染.本文将结合近年来的具体案例,针对违背新闻客观、真实性原则的虚假新闻进行具体分类并总结其特点,最后提出规避此类问题的一些方法,净化如今的新闻舆论场.  相似文献   

16.
孙祺 《传媒》2024,(4):93-95
拟像社会的形成是“真实”被“超真实”替代的过程,也是媒介技术纵深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拟像社会中的新闻真实性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以让·鲍德里亚的拟像理论、拟像社会为依据,分析拟像社会中新闻真实性存在的新闻真实的异化、虚假新闻泛滥、媒介公信力下降及受众情绪等一系列危机,并从新闻生产、媒体责任、技术应用及新闻治理体系等多角度着手,助力新闻回归本原。  相似文献   

17.
新闻打假,是新闻媒体生存发展之根本。新闻的核心就是真实,新闻真实是新闻理论和实践的基石,是新闻报道不可动摇的原则。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失去了真实性的新闻报道,媒体终将得不到受众的信任,而为受众所抛弃。在当前国内改革步入攻坚阶段.各类社会矛盾日益凸现、信息传播途径纷繁众多、多种思潮相互激荡的大背景下,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一旦离开了真实性,那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新闻必须真实.如同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一样,实属常识,属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规定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1月23日,全国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召开各省区市视频会议,动员部署开展"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新闻报道真实、准确、全面、客观的原则,坚守新闻真实的生命线,杜绝虚假报道的产生传播。坚持新闻真实,是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准则,也是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近年来,虚假新闻仍然屡禁不绝,时有反弹,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应强烈。本刊编发的这组文章分析了在新的传播环境下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和特点,探讨杜绝虚假新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旨在共同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切实肩负起媒体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2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采编工作的第一准则。我是一名基层新闻工作者,长期的新闻工作让我深切地感受到: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失实的新闻报道不仅不能反映出事实真相,更严重还将会对国家利益、国际关系及社会秩序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所以新闻采访一定要尽力"还原真实"。新闻工作者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