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界的行规行纪。无数新闻工作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失实的情况屡屡出现,虚假新闻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新闻传媒的信誉和新闻工作的形象因此受到严重损害。新闻为什么会失实?虚假新闻何以屡禁不止?它有哪些表现形式?其危害在哪里?如何从新闻职业道德的角度寻找防止新闻失实,杜绝虚假新闻的办法?这是本讲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闻前哨》2005,(8):1-1
近年来,我省广大新闻工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真实全面地反映我省改革开放和“三个明”建设的新成果、新进展,为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有个别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刊发虚假不实报道,给新闻工作造成了很大危害。  相似文献   

3.
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报道必须真实,无数新闻工作者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在新闻实践中,新闻报道失实的情况却屡见不鲜,新闻传媒的信誉和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因此受到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4.
胡小龙  宋敏 《河北广播》2007,(5):46-46,48
前段时间,全国媒体沸沸扬扬的“纸箱馅包。子”假新闻事件给我们新闻工作者再次敲响了警钟。这再次提醒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虚假新闻泛滥成灾,已成公害。说到假新闻的泛滥,不能不把目光投向新闻教育。因为新闻教育是源头,是基础。  相似文献   

5.
《新闻三昧》2005,(6):1-1
近来,结合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贯彻落实《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我国新闻界正在开展一场治理虚假新闻的专项行动。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等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要采取一系列严厉措施,“重拳打击”各类虚假新闻。有关负责同志强调,所有单位和所有新闻从业人员,在坚持新闻真实性问题上,没有例外,没有特殊。无论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无论日报、晚报、都市报和新闻网站,无论媒体正式员工还是临时人员,都要严格执行保证新闻真实性的要求。对主观故意制造虚假新闻,一旦发现将严肃处理,直至清除出新闻队伍。  相似文献   

6.
《新闻采编》2007,(4):8-8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7月8日播出的《纸做的包子》报道被证实为虚假新闻,令人震惊,令人愤怒。这起虚假新闻严重败坏了国家声誉,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违背了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形象和社会公信力。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代表全国广大新闻工作者对制造虚假新闻的行为表示谴责,要求新闻界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杜绝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7.
新闻媒体作为社会舆论监督工具参与物质商品领域的“打假”取得了世人公认的业绩,然而遗憾的是,在目前的新闻实践中,新闻自身的“打假”却难见成效,各种各样的虚假新闻屡屡出现,成为新闻传媒的“四大公害”之首,严重地影响了党的新闻事业,挫伤了媒体的社会公信力,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包东喜  何静 《新闻前哨》2005,(10):48-50
当前,随着中国新闻市场的成熟与活跃,新闻报道有了很大改观,主要体现在:新闻的来源趋于多元化、新闻的传播渠道日渐增多、新闻传播主体复杂化以及高新技术的介入带来的新闻操作模式、运行规则上的收变。应该说,这些变化适应了信息时代受众对社会信息的多层面、多向度的需求,跟随了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在新闻传播的实效性、丰富性、深度性上给予了创造性的  相似文献   

9.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近两年却屡有假新闻出现。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直接危及新闻工作的安身立命之本。因而,我们当前必须奋起捍卫新闻真实,严厉查处虚假新闻,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真实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近年来,广大新闻工作者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准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也有极个别的虚假新闻报道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给新闻工作造成了很大危害。  相似文献   

11.
刘迪 《新闻前哨》2012,(8):96-97
虚假新闻一直是国内外新闻界的顽症。2000年以后,虚假新闻在主体、客体和态势上呈现新的特点和变化。本文通过对虚假新闻三种主要症状的分析和揭示,得出结论:虚假新闻态势日趋社会化,并指出媒体有必要与受众达成良性互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反映舆情和引导舆论的作用,寻找整治虚假新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姚娟 《新闻窗》2011,(5):22-22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陆定一对新闻下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尽管很多学者对新闻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但都肯定事实是新闻的根基。因此,新闻要忠于事实,真实性是新闻最重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新闻实践中,新闻失实的情况屡禁不止,虚假新闻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它与有偿新闻、低俗之风、不良广告一道,被公众列为传媒界的"四大公害".虚假新闻的共同特征,即新闻报道者离开新闻赖以产生和依存的客观事实,凭着个人的主观愿望或依据他人的意志去报道"新闻".  相似文献   

14.
王新 《新闻前哨》2006,(12):7-9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传媒界和其他行业一样,都在收获丰硕的果实。然而,虚假新闻的频频出现,令媒体蒙羞。虚假新闻以巨大的反作用,销蚀着媒体的公信力。虚假新闻的产生,除了社会的诱因外,媒体自身的疏漏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客观、全面、公正是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也是对编辑、记者在实际工作中保证新闻真实性的根本性要求。  相似文献   

16.
呼唤新闻良知杜绝虚假新闻——浅谈虚假新闻与道德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保卫 《新闻界》2001,(2):34-36
新年之初,从成都传来消息,在此聚会总结和检讨2000年娱乐新闻报道得失的35名年轻的文化娱乐报道记者联名发出倡议,倡导加强道德自律,反对虚假新闻,净化文化环境,为刚刚步入21世纪的我国新闻界吹来一股清爽的风。近年来虚假新闻大有泛滥成灾之势,特别是文化娱乐新闻更是“泡沫”四溅,虚假多多,引起社会的强烈不满,以致于一些人调侃地将娱乐新闻称之为“愚人星闻”,将文化娱乐记者贬之为“狗仔队”。文化娱乐记者自醒自查,带头打假,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叫好的事。但愿新闻界全体同仁一致行动,共同呼唤新闻良知,将新闻打假活动进行到底。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17.
刚刚过去的2011年.虚假新闻再次成为中国新闻界的聚焦点之一。一方面,虚假新闻依然时有发生,禁而不绝,但总体来看,这一年的虚假新闻数量有所减少,严重程度也较往年有所降低。这显然与主管部门的重视、媒体同行的自律、社会各界的监督等因素不无关系;另一方面,新闻界对虚假新闻的认识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央五部门出重拳治理虚假新闻,一年多来推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和规定。一些媒体在犯错后也不再遮遮掩掩,而是主动道歉、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8.
虚假新闻,误导了读者,损害了媒体,也给新闻从业人员抹了黑,向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羊城晚报》作为一张有着强大公信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知名大报,对制止假新闻更是不遗余力。近年,我们从强化制度、完善机制入手,构建了长效机制,切实查找隐患并堵塞漏洞,有效地制止了虚假新闻报道见报。  相似文献   

19.
在传播新闻时,真实性作为新闻传播的生命与基本准则,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来,并且在保证新闻传播的真实性的同时,不仅能体现出新闻工作者的人文修养与职业素养,还能体现其高尚的职业道德。在新时期背景下,一些媒体新闻工作者为了一时之间能够博取受众的关注,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就会想方设法编造一些假新闻进行发布。尽管假新闻在新闻总量中占据少部分,但是其影响非常大,影响受众的认知和行为,这不仅会给受众造成一定的伤害,对新闻传播主体的发展更是不利。本文针对虚假新闻传播对受众行为的危害和虚假新闻形成的原因进行探究,分析其危害,最后制定措施加以解决,最大程度地净化新闻传播领域。  相似文献   

20.
洪威 《新闻传播》2007,(7):17-17,19
在进入虚假新闻这个主题之前,我们先对新闻的定义做一回顾。我们都熟知,新闻从诞生之日起,对于它的定义就五花八门,说法不一。百多种定义虽然差距甚大,很多甚至无法取得共识,但有一点却不约而同,真实性几乎是所有新闻定义显在或隐在的意义。离开真实,新闻就不能称之为新闻。但令人惊讶的是,完全丧失真实性的“反新闻”——“虚假新闻”不仅在新闻诞生之日就随之而来,在近年又呈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