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军事记者》2001,(7):4-6
在纪念建党8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作为中央军委机关报,回颐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解放军报》的关怀,我们倍感亲切。尤其是1996年1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亲临《解放军报》视察时的情景,我们更加难以忘怀。江主席视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党中央、中央军委对《解放军报》的关心和重视,为办好《解放军报》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为了把《解放军报》办得更好,我们以江主席重要讲话为指导,开展了新的一轮新闻改革。在这新一轮新闻改革中,我们把  相似文献   

2.
我参加了军报第11期新闻函授学习,除了个人新闻写作有了明显进步以外,还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班6名同志,对《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都特感兴趣,训练归来就争着阅读。看到这些,我想:何不把自己参加函授发的教材和参考读物《军事记者》拿出来让大伙学习呢?于是,我的学习材料成了大家的共同读物。没想到的是,战友们读后对有些新闻理论问题比我理解得还深还透,通过交流使我对各种新闻体裁区分得更清楚了。同时我发现,在不知不觉中战友们的写作兴趣日益浓厚,写作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在我们班已在团里《警营之声》广…  相似文献   

3.
承蒙广大读和新闻同仁抬爱,继《“实力”救不了李登辉》和《“台独”即意味战争》之后,《中国主权不容侵犯》又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是解放军报连续三年获得这一殊荣。硬说这里面有什么诀窍,那是故弄玄虚,若论写作体会,我们觉得对新闻评论体的正确认识、把握和运用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4.
3月下旬,《解放军报》在三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我与特约通讯员覃照平等合写的通讯———《一个战士心中的“先进性”》一稿。从采写这篇新闻至今,已有三个多月时间了。回味这次对新闻事件的采访和新闻稿件的写作过程,有一个比较深刻的感受,那就是记者在采写新时期战士的新闻时,不要拘泥于传统的认识问题方法,必须把视角“抬高一度”。多少年来,新闻记者“眼睛向下”,以扎实的作风、朴实的文风,反映了一批又一批基层士兵的形象。回望我们新闻记者笔下的基层士兵,多是纯洁善良,忠诚老实,其形象表现多是灰头土脸,满口方言,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5.
在首期《军事记者》出版前夕,记者走访了原人民日报社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邵华泽。邵主席曾在解放军报工作过21年,是军报的老领导,离开军报后,仍对军报的宣传和我们的军事新闻业务刊物十分关心。这次走访,记者当面聆听了他围绕办好《军事记者》和搞好军事新闻宣传问题,所谈的许多值得重视的意见。  问:请问,您对《新闻与成才》改名为《军事记者》有什么看法?  答:《新闻与成才》改为《军事记者》,是件很好的事。《新闻与成才》从1985年由《解放军报通讯》改名至今,已有16年的历史,当时,我还在解放军报工作,…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人民教师.也是一名军人妻子。曾几何时.我对我那口子很不理解。他是《解放军报》的一位作,更是《解放军报》的一位忠实读。他对《解放军报》的感情就像大海一样深沉.成天没完没了地翻、没完没了地剪《解放军报》,枕头边、书柜里、餐桌旁,随处可见报纸,有时夜已经很深了,他还抱着《解放军报》啃个不停。为此,我没少和他闹意见。  相似文献   

7.
抓问题是解放军报的传统和优势,是解放军报的“名牌产品”。但是,有些作在写稿抓问题时走入误区:因为瞎抓而抓瞎,“放到篮里都是菜”;因为看不准而抓不准.捡了芝麻当西瓜。于是,“名牌产品”有了假冒伪劣,伪问题经常出现在来稿中。我们说一个问题是伪问题,意思是说.从新闻角度看,它是没有意义的、没有价值的甚至是有害的。新闻写作中  相似文献   

8.
“学好用好军报,当个将军没问题;会给军报投稿写稿,当个记没问题。”这句话是我1984年秋当新兵时听一位干部说的。从听到这句话起,《解放军报》就成了我的梦想120多年过去了,我从一个边防战士成长为一名军报记、编辑,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军报的养育就没有我今天的自信和强壮。因此,每当有人问我你是哪个大学毕业时,我总会自豪地说:“解放军报大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解放军报》在办报实践中,十分注重关照受众理念。对此,我们从军报《读者之友》版的风格和追求中,可见一斑。贯彻受众理念是发展之本 顾名思义,《读者之友》版视读者为朋友。概而言之,《读者之友》版主要有以下功能:一是收集读者对新闻媒介与新闻信息的反馈意见;二是为读者反映问题与现象提供阵地,  相似文献   

10.
江山 《军事记者》2006,(1):55-56
《解放军报》被认为是军事新闻摄影发展走向的代表。它在军事新闻摄影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报刊进入图像化时代后,《解放军报》上新闻图片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是怎样的编辑观念促使了这种变化的产生?下将对此进行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1.
向勇 《军事记者》2005,(5):21-22
入伍10年,我从在《解放军报》上第一篇“豆腐块”出炉,已有上千篇稿件在军内外报刊面世了,并捧回了20多个不同的奖杯。也因为《解放军报》,使我从一名列兵成长为连职军官,并立过了3次三等功,1次二等功。是《解放军报》给了我进取的信心与力量,是《解放军报》才使我有了今天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中美撞机事件发生后,我国各大媒体都及时进行了报道。其中,有航空和国际法方面的专家访谈,有人民群众爱国主义激情的评述,也有各个媒体发表的评论,但一时还没有来自中国军方的声音。就在全世界竖起耳朵想听听“中国军方怎么说” 的时候,作为中央军委机关报的解放军报,代表全军官兵的意志,适时推出了评论员文章《中国主权不容侵犯》(载军报2001年4月6日一版),表明了中国军方的严正立场和鲜明态度,从而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此文之所以能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评奖中荣获  相似文献   

13.
朱金平 《军事记者》2004,(11):17-18
获第14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评论《无信无省无理——评小泉第三次参拜靖国神社》,刊登于《解放军报》2003年1月16日的时事版。细细品味这篇国际时评,可圈可点之处颇多。尤其是其围绕论点的论证过程,可谓环环相扣、丝丝入理,引人入胜。作为一篇时事评论,该文从2003年1月14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第三次参拜靖国神社这一新闻事件引论,首先交待事件的背景,然后分析小泉错误行为的性质,再就其危害作出阐述,最后指出日本人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侵略历史。全文在逻辑上步步深入、层层递进,鞭辟入理。  相似文献   

14.
“汪班长,快看今天的军报,你获奖了!”6月24日的早晨,同班战友小郭手拿着一份《解放军报》.一边喊一边兴冲冲地跑进办公室。听到小郭的叫喊,正在忙于报纸排版的我,连忙站起身来,办公室的战友也呼啦啦地围了上去。翻开报纸,果然,“2004年基层化大家谈征获奖名单”赫然在目:《走出网络游戏的“迷宫”》——作:汪彬。没错.二等奖获得中名列第五的就是我。“真不容易!小汪.恭喜你!”班长一脸兴奋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其他战友也毫不吝啬溢美之辞.一个劲闹着让我请客。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我们潍坊军分区坊子区人武部党委,多年来一直坚持该报用报,重视用《解放军报》对干部职工进行教育。 7月 2日上午,我们部党委又专门组织了一次学习军报“庆祝建党八十周年”特刊的座谈会,通过学习军报特刊,进一步坚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意识和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现将我们的座谈内容简要整理汇报如下:版面大气浓墨重彩 王以霜(人武部政委):中国共产党八十华诞,这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大喜事。国内各大新闻媒体都集中了精兵强将,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报纸办出特色。 7月 1日的《解放军报》继99…  相似文献   

16.
杨玉辰 《军事记者》2007,(10):24-25
在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解放军报》的评论《论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写在<解放军报>创刊50周年之际》(见2006年1月9日《解放军报》一版)主题重大,论述严密,由浅入深,大气磅礴,把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通俗化,深受读者好评,荣获了特别奖。  相似文献   

17.
“锵锵”不是“铿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弘 《青年记者》2005,(11):67-67
2004年第9期《新闻传播》上刊登了张岳、高山、陈俊妮的章《凤凰卫视栏目名称特色分析》,其中有这样的论述:“《铿锵三人行》是一个完全体现个人风格的脱口秀节目,‘铿锵’是个拟声词,指金属相击所产生的声音,铿锵有力。”  相似文献   

18.
刊登在《解放军报》2003年10月17日五版上的通讯《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一等奖。这篇1050个字的通讯,为什么能受到评委们的如此青睐,荣获通讯类稿件的最高奖项呢?笔者认为,除了它的主题鲜明重大外,从新闻采访写作的角度上来分析,它是一篇具有“同期声”的现场好新闻。“同期声”原来是广播、电视新闻学的一个特定术语,它指伙随新闻事件发生而同时出现的各种声音,包括新闻现场被采访对象说话的声音。笔者认为,报纸现场新闻写作同样也要注重“同期声”。现实生活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9.
赵世惠 《军事记者》2008,(12):I0002-I0002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解放军报社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从最初的一张《解放军报》和一份内部刊物,发展成了今天的三报(《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四刊(《解放军画报》、《军事记者》、《中国民兵》、《环球军事》)、一网(中国军网)和两社(长征出版社、长城出版社),变成了实际上的报业集团。  相似文献   

20.
今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发生的"纸包子"假新闻事件,在全国新闻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也引起了受众对假新闻问题的深刻关注。《解放军报》对新闻真实性的问题一直非常重视,在《军事记者》今年第5期封五刊登了关于在读者中开展"确保新闻真实性"的讨论启事。现选择部分稿件予以刊发,希望这些稿件中提出的观点和建议能够引起媒体人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