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独立学院应用性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课程体系实现,独立学院应努力构建应用性课程体系,通过改革和完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从而培养出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课程以一种动态生成而非静止存在的教育进程,为读者所理解和体认.作为课程构成的首要因素,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课程教学的灵魂所在.以往确立的课程目标因宰制性的意识形态、规约化的模式体制、偏执化的价值取向而越发趋于沉疴.在思维方式、课程话语、文本意义的转向理解上,"星丛性目标"的构建改变了以往以块茎化为性征的课程目标因基频"原子化"而造就的茧式多元化,实现了课程体系有序与无序的耦合,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交媾,走向了"视界融合"的内在自身超越.  相似文献   

3.
本次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内容、结构的调整和改革,而且更重要的是更新课程体系,形成新的课程体制,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体系,重建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课程目标作为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培养目标以及课程标准在具体学科的达成性目标,应科学理解课程目标的内涵,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从剖析高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构建入手,对《发酵工艺》课程的课程定位、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课程的总目标"乃在提高大学生的品格素质与人文精神"。而作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指向性就是培养"职业人"的"品格素质"和"人文精神"。为了实现《大学语文》课程目标指向性,办学理念的纠偏是其课程目标指向性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是课程目标指向性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加强教学改革是课程目标指向性得以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正>长期以来,我们学校一直把构建社团课程体系与双向选择的特色课程作为师生实现幸福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所谓社团课程化,即把学生平时的社团活动纳入特色课程,规范学生的社团活动,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按照课程的要求对社团活动内容进行规范管理,落实实施。一、英语社团课程的目标在学校构建社团课程体系的背景下,我们进行了英语社团课程的开发,先后设立了"英语地带""英语短剧"和"英美文化"等社团课程。我们初步确立了"创设氛围、激发潜能、开阔眼界"的指导思想,以"拓宽学习途径,以生为本"为社团课程目标,以"提升  相似文献   

7.
要有效解决语文课程目标不甚清晰与语文课程内容长期缺失的关键性问题,在课程认识与实践中就要确立对语文知识特别是"语文形式"方面(领域)的知识传递与技能训练为基本课程对象,并进而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与素养为根本课程目标.在此认识基础上,还应在实践探索中把语文知识作为课程内容体系建设的基础、把"语文形式"方面(领域)的知识作为重点、把"语文形式"方面(领域)的程序性知识作为关键,才能实现构建系统完备语文课程内容体系的目标.在语文课程目标确立与内容建设中,要力求以课程目标确立的明晰全面系统等来确保课程内容建设中的明晰全面系统,从而构建课程目标引领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服务于课程目标的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正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目标的基本途径,在课程目标、课程评价、课程实施与课程内容等方面必须做出必要的改革和创新。综合国内外就业指导课已有研究情况,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课程目标设计、实施、评价和课程内容设置、安排几方面提出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构建应实现的几个关键转变。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存在实效性有待提高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为课程体系构建缺乏全局观、课程目标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不对接、教学内容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课程体系与专业教育缺乏内在统一性。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要构建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并从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整合、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总结了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0.
能力本位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思想,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本文就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时,如何解决好教学目标确定、课程的设置及组织的选择、课程目标的评价、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几个问题作出阐述,并指出构建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校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方向)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职前培养的主阵地,构建科学有效的专业课程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当以目标导向的方法论为指导;课程目标的确立需以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结构为依据,涵盖知识、技能和情意三个方面;课程体系方案的设计以课程目标为导向,实施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程体系的形成,是指导思想、目标整合、学科构建、生理构建、心理构建等方面内容合力的结果。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结合学校的培养方向、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需求以及学校具体发展目标,对体育课程目标进行重新整理设计,使整合后的目标更加正确切实的反映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产品目标”教学模式就是依托市场需求,根据“产品”类型分析学生应学到什么知识,具备什么能力,据此来构建课程体系,设计培养方案,构建教学内容,实现知识的“必须、够用”的原则。本文通过一个具体“产品目标”的实现,从。产品目标”教学模式中的产品目标确立、课程目标的形成、课程目标实施的保障等三个方面初步阐明了梗县专业“产品目标”教学模式的具体运作。  相似文献   

14.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能力本位教育,其课程开发采用目标模式更为理想.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时,需要解决好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筛选和课程组织三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传统高职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亟待重构。当前高职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存在课程目标结构不清、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不合理、课程实施保障体系不力、课程评价体系不合理等问题。依据泰勒的课程编制原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规律、高职学生的特点,构建起课程目标结构"精准化"、课程内容"深度化"、课程实施保障体系"整合化"、课程评价体系"重过程"的新高职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更好地培育高职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对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课程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对高职教育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结构模块化等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职课程改革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高职课程改革始终是搞好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课程改革,建立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目标,以及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要实现课程目标,开发并实施好课程体系,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8.
学前融合教育课程现状不容乐观,如课程目标定位有偏差、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统一、课程实施的效果不显著。在学前融合教育课程研究的基础上,尝试进行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突出"融合"的课程目标、"三段式"递进的课程内容、多样化的课程实施方式、注重过程性体验的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9.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托,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开放性的特点,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课程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和保证.研究生课程体系应以"知识为基础、创新为引领、能力为目的"作为目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有以研究生个体发展为核心、以创新为目标指向、以"学习化课程"为基本特征的课程结构形式;课程体系实施的设计应坚持课程体系结构与课程管理之间的逻辑性,突出组织形式和考核方式的开放性,关注过程环节的反馈性.设计多样性课程体系应遵循完整性、通适性、多样性和反馈性原则.  相似文献   

20.
“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引领课程迭代升级,课程则是落实“五育并举”教育目标任务的核心载体,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贯彻教育方针政策、优化既有课程体系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均印证了“五育并举”学校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紧急性。一般而言,“五育并举”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对课程诸要素进行整体设计与系统规划的过程,学校要在澄清“五育并举”课程体系构建理念的基础上,阐释“五育并举”课程目标的应然之意、推进“五育并举”课程结构的整合融通、组织“五育并举”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制定“五育并举”课程的运行方略。为保证“五育并举”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与适切性,应组建课程审议小组作为五育课程体系的组织保障,融通课程资源作为五育课程体系的条件保障,建立课程“评价—监控”机制作为五育课程体系的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