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档案保管期限表应实行审批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基层档案室保管期限表普遍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是尽快实行审批制的背景 档案保管期限表是开展档案鉴定工作的标准和依据。但是在目前档案鉴定工作实践中它并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档案工作人员在鉴定工作中主观随意性大。其对鉴定者没有多大的规定和约束作用,从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制定到具体的鉴定依据都带有不全面性和阶段性、主观性。二是档案鉴定人员对档案鉴定存在畏难情绪,不敢轻易决断,怕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2.
冯蓉 《陕西档案》2002,(5):18-20
民国档案鉴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等级鉴定、划控鉴定、复份鉴定、特藏鉴定、真伪鉴定以及存毁鉴定等方面的内容。依据《档案法实施办法》规定,对于永久保存的档案实行分级保管,民国档案属于永久性保存的档案,理当实施分级保管,于是等级鉴定便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3.
档案鉴定工作面广量大,从鉴定的对象看有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从鉴定的过程看有文件归档鉴定、档案进馆鉴定和存毁鉴定;从鉴定主体看有现行机关、档案室和档案馆的鉴定。随着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电子文件的数量日益增多,还有电子文件档案的鉴定。可以说档案鉴定工作贯穿于档案工作的全过程,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笔者根据从事档案接收工作的体会,仅就档案馆文书档案鉴定工作存在的难点,谈点粗略看法。  相似文献   

4.
刘丽 《兰台世界》2004,(7):22-22
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是根据统一的鉴定原则和标准,对档案在社会各个领域所拥有的现实作用和历史作用进行分析和鉴别,以重新确定档案的保存价值,然后划分出不同的保管期限,并针对重要档案给予妥善地保管,对无保存价值的档案,按着规定予以登记销毁。正因为此项工作决定着档案的生死存亡,另外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针对文书档案鉴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一、从档案价值的特点和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特点入手,阐明档案价值鉴定本身存在的矛盾,即档案价值的客观性与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中存在的主观随意性之间的矛盾;档案价值的潜在性、隐含性与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实践性之间的矛盾以及档案价值的多维性特点对鉴定人员的高要求与档案鉴定人员认知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深入了解和正确对待这些矛盾,有利于我们在档案价值鉴定实践中正确把握和运用全面的、发展的、历史的观点去分析和判定档案的价值和确定保管期限。二、试图从开展档案价值鉴定的最初动因和其定义两个方面分析效益标准在档案鉴定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认识坚持效益标准在文书档案鉴定中的重要性。三、针对当前我国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存在的问题,对改革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提出了四点意见:第一、制定保管期限表要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将鉴定的原则、标准和鉴定方法很好地溶入其中;第二、分级分系统制定档案保管期限表,构建比较完善的档案鉴定标准体系;第三、改目前文书档案保管期限“三分法”为“标时法”,缩短保管期限平台,减小操作弹性;第四、要进一步提高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可操作性;四、通过对文书档案中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一些特点的对比以及对电子档案鉴定工作目前的主要矛盾的分析,认为我国当前电子档案鉴定的主要任务应该放在鉴定其真伪上。  相似文献   

6.
改进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是文书档案价值鉴定的重要依据,是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连接点,是鉴定工作的导标,它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档案鉴定工作质量的高低。目前我国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还存在许多问题,必须尽快进行修订和完善,以增强档案鉴定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从而适应新时期档案鉴定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修改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提出了“馆藏档案分级管理”的新概念,它是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是强化档案管理的一项新举,对馆藏国民档案分级管理,必须首先对民国档案进行分级鉴定。该从国民档案分级鉴定运作的角度出发,指出许多国外先进的档案鉴定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国民档案分级鉴定有借鉴作用。并提出了国民档案分级鉴定的内容和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8.
国家档案局2006年12月颁发的《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为我国档案鉴定工作进一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与先前颁布的档案鉴定指导性文件相比,它有许多创新之处,而且对军队档案鉴定工作发展具备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站在传统档案工作的角度看,档案价值鉴定是对档案价值的鉴别、判定工作,它直接涉及到档案的存毁问题,是档案工作具有决定意义的前提性起点。  相似文献   

10.
《北京档案》2006,(4):46-46
《中国档案》2006年第2期汪孔德的文章,认为档案保管期限表在目前的档案鉴定工作中并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档案工作人员在鉴定工作中主观随意性大,保管期限表对鉴定者没有多大的规定和约束作用,从保管期限表的制定到具体的鉴定依据都带有不全面性和阶段性、  相似文献   

11.
开展民国档案鉴定,虽然早在民国时期已有规定,但当时并未贯彻执行,解放后,民国档案经历了数次大规模的清理、整理,也仍未真正予以鉴定过,更因民国档案工作中长期片面理解执行档案“片纸只字不得损毁”的指示,致使大量重份、破碎、纯庶务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严重妨碍了对真正有价值的民国档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因此开展民国档案的鉴定,是民国档案工作必须补上的一课,不过,由于邕终并未将其真正付诸过实践,所以圣其内涵的认识是模糊而不确定的,而这是我们需要首先加以明确的,笔现拟就是民国档案鉴定内涵作如下浅探。  相似文献   

12.
实质鉴定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也就是通过档案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所表现出来的价值现象,来决定档案的留存或销毁。实质鉴定是价值鉴定范围的超越,它是整个档案鉴定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档案复写工作的内容的补充和完善,具体内容涉及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鉴定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档案鉴定包括真伪鉴定、价值鉴定、到期鉴定与移交鉴定三种。其中价值鉴定是决定档案存毁命运的难度较大的重要工作。它的任务是按照鉴定工作的原则和标准,研究和甄别归档件材料的现实价值和历史价值,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对失去继续保存价值的档案予以销毁。  相似文献   

14.
档案鉴定是档案馆室业务工作的重要环节,亦是优化馆室藏,实行优质服务的基础。笔者身为国土局的一名档案工作者:根据本单位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实践经验,谈一谈如何搞好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方法和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应建立区县档案鉴定工作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福君 《中国档案》2006,(10):46-47
一、建立区县档案鉴定工作机构的背景 (一)区县档案馆鉴定工作现状 1.到期档案价值鉴定——“鉴而不销”。区县档案馆档案鉴定工作是按照《档案法》和国家法定档案鉴定标准对到期档案价值进行鉴定。鉴定方法大多采用直接鉴定法。工作程序是:档案管理科形成到期档案目录一提出鉴定意见一鉴定小组成员传阅一主管领导审核一拟写档案鉴定工作总结。对该销毁的档案实体采取原处保存不进行销毁。这不仅占用库房空间,而且管理人员仍然要对这些该销毁档案投入管理。  相似文献   

16.
试论档案的实质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对档案鉴定的内涵理解不够全面,提起档案鉴定工作通常的概念多半是仅限于对档案保存价值作出判断并划定相应的保管期限而已。档案鉴定工作全面地讲应包括鉴别档案的真伪和鉴定档案的历史价值,在档案馆(室)业务工作中经常进行的鉴定工作主要是后者,所以档案界通常所说的档案鉴定工作是指鉴定档案价值,即档案价值鉴定。随着档案鉴定范围的扩大,档案鉴定的领域已不能仅局限于价值鉴定,  相似文献   

17.
董澄 《贵州档案》2000,(1):35-36
档案鉴定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鉴定档案的保存价值和鉴定档案的真伪两方面的内容。就档案馆而言 ,档案鉴定工作主要是鉴定档案的保存价值 ,即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来判定档案的价值 ,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 ,并据此剔除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予以销毁。它是促使馆藏档案质量优化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我国早在 1 96 0年颁布的《技术档案室工作暂行通则》、《机关档案室工作通则》中就已列入档案鉴定工作的内容 ;八十年代颁布的《档案馆工作通则》、《机关档案工作条例》、《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档案法》等重要法规…  相似文献   

18.
一、外国档案鉴定理论的发展历程 1.档案鉴定理论的萌芽实践证明,档案价值的鉴定不是与档案工作同时产生的。它是在档案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被列入议事日程。古代西方奴隶社会时期由于档案数量少和保存比较分散的原因没有出现档案鉴定。到封建社会中期以后。档案鉴定开始出现萌芽,14世纪由于造纸技术西传,使欧洲国家一些档案数量增加,给保管造成一定的压力。于是一些城镇开始出现了“淘汰公”的做法,即“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来审阅庞杂的件,将其中有用的档案加以保存。把无用或重复的件淘汰掉。这种做法,可以看做是档案鉴定工作的萌芽,然而由于封建社会档案件的所有形形色色并且毫无联系,使得淘汰公法无法成为一项制度普遍推广,虽然淘汰公法不能和今天的鉴定工作相比,但毕竟表明当时人们己经认识到并走出了档案件鉴别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9.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做出是否将某些城建文件、图纸归档决定的本身就是一种形式的鉴定。我们所做的将某些档案归档是档案工作的第一步,这时候鉴定工作蕴于其中。可以理解没有档案鉴定,档案工作便无法开展。所以说,鉴定工作产生于城建档案工作的“始”。一份文件或图纸经过一定时期的保管,在某种特定性条件变化的基础上,其不具备保存价值。  相似文献   

20.
档案进馆鉴定是档案鉴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我国尚未开展起来。这里所说的档案进馆鉴定是指对即将进入档案馆、需要永久保存的档案进行二次鉴定。所谓二次鉴定是指在归档鉴定的基础上,对档案保管期限所做的再一次划定。其目的是为了严把档案“入馆关”,切实提高进馆档案质量,避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浪费。(一)从进馆档案现状看档案进馆鉴定的必要性1999年,鞍钢档案馆组织全公司135个立档单位将1981-1990年期间形成的文书档案进馆。此次进馆历时40多天,共接收档案24301卷。从进馆情况看,一个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