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档案的鉴定工作可分为归档鉴定、密级鉴定、存毁鉴定、等级鉴定、开放鉴定等等,其中等级鉴定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鉴定而言,属于一种比较新的概念。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提出了“馆藏档案分级管理”这一概念,这是对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包括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发展与创新。一、档案价值等级鉴定的必然性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是档案馆(室)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全面确定档案的保存价值,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这一传统意义上的档案价值鉴定可以看作是归档鉴定。经过归档鉴定,不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被剔除,具有保存…  相似文献   

2.
兰平 《兰台世界》2020,(2):81-84
档案分级鉴定是依据科学的原则和标准甄别具有永久保存价值档案之间的价值差异,从而对不同价值的档案施以更为科学的管理、保护和利用[1]。文章是在对档案分级鉴定理论进行充分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气象档案分级鉴定工作的技术关键,总结了气象档案分级鉴定方法,针对馆藏永久档案的分级鉴定策略与难点,提出了解决方法,以便充实和完善气象档案管理工作内容,最大化实现永久气象档案的社会效益,为在全国气象档案领域开展分级鉴定工作提供一种可行的技术思路和有效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馆藏珍贵档案是馆藏档案中的珍品、精品。界定馆藏珍贵档案属档案鉴定范畴,对档案管理各环节都有直接影响,这是实践馆藏档案分级管理的基础,是对重点档案进行抢救保护的需要,是服务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需要,反映了档案工作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必然趋势。其意义在于,有利于丰富档案鉴定理论,充实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内容;造就和培育档案价值鉴定专家队伍;引导档案接收征集以及重大事件、重大活动、著名人物的判定、建档等,促进档案馆藏优化与丰富;提高馆藏档案实体管理能力与水平;优化整合和深入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带动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等。  相似文献   

4.
档案鉴定工作是档案管理业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档案管理诸环节中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一项基础工作。其中,对到期档案的鉴定工作则是各地档案部门普通认为的老大难,却又是一项紧要任务。为此,随着档案事业的蓬勃发展,馆藏到期档案数量的与日俱增,不少档案馆陆续地开展了到期档案的鉴定工作。以建馆46年的南通市档案馆为例,该馆馆藏档案40多万卷,曾多次开展到期档案答定工作。如1988~1999年.  相似文献   

5.
企业档案鉴定工作已刻不容缓,优化馆藏已势在必行,此话不含任何夸张和虚伪的色彩,而是实实在在的一句话,档案鉴定工作在档案界来说,可谓是老生常谈,然而此项工作的开展却不尽如人意,笔者身为中外合资特大型现代企业的一名档案工作者,认为根据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加强开展企业档案鉴定工作,具有更加突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不仅是优化馆藏,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有效开发档案3住处资源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科学技术健康发的需要,同时也是为后代利用档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分级鉴定的原则、标准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馆藏档案分级鉴定是传统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内容的延伸,因此必须遵循鉴定档案价值总的原则:“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用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效益的观点判定档案的价值”。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制度中,主要通过档案保管期限的长短来显示档案价值的大小,档案保管期限所显示的意义,主要是档案可供利用的不同价值,或者说,档案可供利用的时间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与探索,论述了在开展馆藏档案回溯著录工作的同时,同步开展档案文件的检索质量鉴定、保存价值鉴定、扫描内容鉴定、开放范围鉴定和损毁保护鉴定的意义与做法;认为如果推广馆藏档案回溯著录兼顾这五项鉴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率,以期全面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加大档案开放步伐.  相似文献   

8.
正档案鉴定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研究性很强的业务工作,直接影响到后期馆藏档案的优化、存储和销毁等等。但档案鉴定又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因此,通过中外档案鉴定工作的比较,吸收国外先进理论和方法是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中外档案鉴定体制差异档案鉴定属于档案管理体制中的重要内容,与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档案管理体制相比,我国档案鉴定体制呈现出:处置权不够集中:我国的档案鉴定实行的条块结合双重管理模式,即包括档案鉴定在内的档案管理受档案行政主管  相似文献   

9.
某县档案馆曾对部分馆藏短期卷档案进行了尝试性的鉴定,结果发现,124卷档案中,有72卷因无保存价值而当销毁,销毁量占鉴定总量的58%(见《浙江档案》1996年第4期20页).又有某市级档案馆不久前也曾对占其馆藏总量为22%的短期档案进行了鉴定,鉴定量为25572卷,鉴定结果,剔除了其中的21328卷,竟占鉴定总量的83%强(见《中国档案》2000年第3期33页).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目前,馆藏的芜杂问题,在档案管理部门,确实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着.由此可见,在馆藏日增的今天,我们不必太过沾沾自喜,我们理应清醒地认识到:日益膨大的库存档案,期待着鉴定;档案鉴定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重视优化档案馆藏,提高馆藏档案的效益和效率,以有限的馆藏,最大限度地提供优质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是档案管理部门追求的工作目标,要实现优化档案馆藏的工作目标,认真做好档案鉴定工作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档案鉴定工作是贯穿档案工作始终的一个特殊环节,也是目前档案工作中最不完善的一个环节。档案鉴定不仅是优化馆藏,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有效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科学技术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为后代利用档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馆藏档案现状和鉴定工作困难情况及原因的基础上,表明了必须对馆藏档案进行再鉴定的观点和理由,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馆藏档案分级管理"思想正逐渐为广大档案工作者所认同,但由于受相关理论探讨的不足、思想认识的局限、管理对象的复杂等因素制约,有关馆藏档案分级管理的理论研究未能得到进一步的深化,馆藏档案分级管理的工作实践也未能实现创新。为促进档案管理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4.
档案鉴定工作是档案管理业务工作的重要环节,包括档案真伪鉴定、价值鉴定、等级鉴定、划控开放鉴定等内容。它是全面考察档案对形成单位和社会的现实作用与历史作用,鉴别历史真伪,优化馆藏,提高绩效,节省资源(人力、物力),最大限度发挥效益,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里笔者专门就其中一个方面一档案馆到期档案的鉴定工作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以科研档案收集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档案管理的新要求、新趋势,通过调研军工科研单位科研档案收集现状,总结了国内科研档案收集工作的普遍做法,分析了现行的科研档案收集方法中存在的一些影响科研档案馆藏价值提升或制约科研档案利用服务效果等方面的不足之处.论文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提出了采取分级收集方法的新观点,分析了分级管理的优势,研究了分级收集的方法,论述了分级收集的实践情况和应用效果,并提出分级收集的应用涉及档案管理的制度性要求.研究与实践证明,分级收集是先进、有效、科学的收集方法.  相似文献   

16.
做好档案鉴定销毁工作 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馆藏档案的鉴定与销毁是档案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保证。当前,大多数企业的档案工作者都非常重视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数字化运用,对档案的收集与利用都做得十分细致和到位,但对于已经入库多年案卷的时效性、实用  相似文献   

17.
董澄 《贵州档案》2000,(1):35-36
档案鉴定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鉴定档案的保存价值和鉴定档案的真伪两方面的内容。就档案馆而言 ,档案鉴定工作主要是鉴定档案的保存价值 ,即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来判定档案的价值 ,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 ,并据此剔除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予以销毁。它是促使馆藏档案质量优化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我国早在 1 96 0年颁布的《技术档案室工作暂行通则》、《机关档案室工作通则》中就已列入档案鉴定工作的内容 ;八十年代颁布的《档案馆工作通则》、《机关档案工作条例》、《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档案法》等重要法规…  相似文献   

18.
馆藏档案数字化前鉴定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阐释了军队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前鉴定的目的、原则、方法及工作程序,提出引入箭理控制思想,建立文件级机读开放目录、解密划控系统等检索工具,以求档案数字化鉴定工作尽快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正档案鉴定是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各级档案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及时、正确地对馆藏档案进行甄别鉴定,有利于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服务,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一、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长期以来,各级档案馆特别是地、县级档案馆重视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使档案不断丰富,馆藏量成倍增长。但是,由于在思想上对档案鉴定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档  相似文献   

20.
黎明 《广西档案》2001,(1):37-37
近年来,档案界开展了对国民档案鉴定问题的讨论,究竟要不要对民国档案进行鉴定,笔试从档案馆的实际工作中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