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几年的素质教育搞下来.好像谁也说不清素质教育是什么了。理论的人习惯在书斋里海阔天空.热衷于满世界地找学问.喜欢拿外国的道理观中国的事;实践们云里雾里弄不懂.只好无奈地在“田野”里“实事求是”。素质,原本只是个常用词.素质教育则是个浅显通俗的教育目标.如今却成了复杂变革了。  相似文献   

2.
《师道》2009,(1):62-62
人们把素质教育解读成一种与以往的教育根本不同的全新事物,把考试竞争简单概括为“应试教育”,是人为地制造了一种两难困境,让误解它的人们愈加误解。作者杨启亮指出:(见《课程·教材·教法》)在素质教育和考试竞争之间,有几个朴素浅显的问题需要思考:我们到底该如何理解基础教育、素质教育、考试竞争?而我们对素质教育误解的症结在于把目标解释成了教育内容,这与我们误解全面发展教育是一样的问题。而理解素质教育的关键不是“教育是什么”,而是“教育的普适性素质目标是什么”,这是个教育目标观念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3.
十几年的素质教育搞下来,好像谁也说不清素质教育是什么了。搞理论的人习惯在书斋里海阔天空,热衷于满世界地找学问,喜欢拿外国的道理说中国的事;实践者们云里雾里弄不懂,只好无奈地在“田野”里“实事求是”。素质,原本只是个常用词,素质教育则是个浅显通俗的教育目标,如今却成了复杂变革了。  相似文献   

4.
《广西教育》2008,(10):24-24
杨启亮在《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第11期上撰文说,人们把素质教育解读成一种与以往的教育根本不同的全新事物,把考试竞争简单概括为“应试教育”,是人为地制造了一种两难困境,让误解它的人们愈加误解。  相似文献   

5.
人们把素质教育解读成一种与以往的教育根本不同的全新事物,把考试竞争简单概括为“应试教育”,是人为地制造了一种两难困境,让误解它的人们愈加误解。在素质教育和考试竞争之问,有几个朴素浅显的问题需要思考:我们到底该如何理解基础教育、素质教育、考试竞争?而我们对素质教育误解的症结在于把目标解释成了教育内容,这与我们误解全面发展教育是一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与同行们一提到“素质教育”,往往就全提到五花八门的“课外活动”,似乎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就是提高了素质,在教育的实践中,素质教育与“面向21世纪的经济、科技竞争”等联系在一起,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质量教育”。以上两点认识是片面的,“素质”的本质是人体的主动性,即以衡量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否,就基本条件和标志是学生的主体情况是否得到成功体现,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因此,  相似文献   

7.
试析“两课”教学法创新与提高高校素质教育的关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两课”教学与高校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的教育。人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创新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诸多内容。素质教育强调重视知识、能力等智力因素培养的同时要重视思想品德、心理和身体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良好的素质是人把外部获得的知识、技能内化于人的身心及升华为稳定的品质和素养的前提,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做人,做一个具有更高的思想品质和对人类有责任感的人。  相似文献   

8.
我注意到北大教授郑也夫在《南方周末》上的一篇谈素质教育的文章。郑教授从语义的角度进行了周密的辨析,指出“素质”这个词在众多权威词典中的含义都是“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它与“天赋”“天资”“禀赋”是同义词。因此,如果说“天赋教育”“天资教育”“禀赋教育”在语义上是不通的,那么“素质教育”的说法也有问题。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必须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学校以教学为主,这是学校教育的特点。教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也就是说,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进入教学领域,进行教学改革,使教学活动“素质化”。做到教学活动素质化的关键是树立素质教学观(即现代教学观),转变教学中心,实现“教学型”向“学教型”转变。一、素质化教学要求实现教学中心的转移素质化教学观以“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教会学生会学习”培养创造型人才为总目标。因此必然要求构建“培养素质,塑造主体”的现代教学基本模式,这就必然要…  相似文献   

10.
<正> 近两年来,《数学教育学报》就“数学素质”概念探讨,算是热点之一,自然是因为对本概念的界定,关系到数学素质教育的基础理论问题,它对各级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往不少学者对“数学素质”下过诸种定义。 有人从科学角度阐释;“素质是人或事物在某一方面的本身特点和原有基础”,即把素  相似文献   

11.
郭军凤 《学周刊C版》2011,(1):105-105
人的素质形成虽然受先天的遗传、家庭、环境等的重大影响,但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有极为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生物学科的教学更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如何改变过去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以往课堂上“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探索“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是我们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文化素质教育及其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素质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被重新提出并得到空前重视,是有其现实和历史缘由的。所谓“素质”是就知识和能力内化为人的一种品格,它岛于知识和能力,但又与知识能力密不可分。一个人的文化素质高,有利于他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他的业务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他的身心健康。所以,加强素质教育应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为切人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李星云 《广西教育》2011,(10):22-25
素质教育是一种与应试教育相对的教育思想,它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尊重人的个性,讲求个性的发展与人格的完善,重视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重要战略决策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就已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一概念。到九十年代,“素质教育”的呼声就越来越高。什么是“素质”,不同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中一种代表性观点认为,素质包括三个方面: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燕国材教授在论述素质教育的目的与任务时指出,素质教育有一个目的、三大任务。一个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三大任务:第一大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双基”,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是以开发人的潜能为基础,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和个性化,以发展和完善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使之符合特定的社会需求。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及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举措。素质教育是受教育者学会做人的教育,是学会工作和学习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转换思路——开创素质教育新局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教育”是近20年来,无论在中央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中,还是教育报刊书籍及大会、小会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从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以文件的方式把“素质”与“教育”联系起来,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到1999年1月,国务院转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将素质教育列为重要的跨世纪工程,同年6月又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充分表达了中央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相似文献   

17.
杨顺兴 《考试周刊》2010,(43):11-11
要提高民族素质,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涉及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根本大计。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国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那么教师具备哪些必要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呢?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是近20年来,无论在中央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中,还是教育报刊书籍及大会、小会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从文件来看,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以文件的方式把“素质”与“教育”联系起来,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孙至芳 《课外阅读》2010,(11):33-33
80年代“素质教育”的提出至今,理论界对“素质教育”的界说众说纷纭,从教育文件中出现的“国民素质”和“民族素质”等词来看,“素质”这一概念已超出心理学中“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的规范,构成人的素质的内函是多侧面、多层次的。落实到中小学生身上。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不少教师对素质教育充满热情,普遍增加了对学生种种能力的训练,各种各样的活动也频频举行.似乎素质教育仅仅就是搞活动、抓训练,由此,产生了一种课内搞"应试",课外抓"素质"的错误倾向.这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认识和误解.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定位进行理性的思考.限于篇幅,笔者仅就学生个性培养问题略陈管见. 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它既不是孤立的理论,也不是某种具体方法,而是以学生个性作为支点,在弘扬主体性中提高和完善学生的种种素质的一种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