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的班级规模普遍过大。控制并缩小班级规模是世界各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共同经历,也是目前我国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当前国内所提倡的各种教学与课程改革,几乎都需要以小班教学作为平台。缩小班级规模,实施小班教学需要理论支持,在现阶段,学生个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教育公平的实现都必然要求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教师的视野覆盖范围一般不超过25人。教师的教学影响好比磁场和电场一样,人数越多、班级越大,教师的影响场越弱,课堂控制力度越差,学生"假参与"现象就越严重。小班教学是指将一个班的学生人数控制在30人以内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小班教学在发达国家基础教育各阶段已经普遍施行,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也开始了小班教学的尝试。小班教学是社会和义务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对于教育公平性、公正性的进一步要求,是获得高质量教育  相似文献   

3.
自夸美纽斯在十七世纪提出班级授课制并在理论上进行论述后,人类对于教学的组织形式便有了一个具体的结构框架。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作为社会文化传递的载体的教育是否跟上了这种时代的节拍?而对于班级授课制的种种理论探索与疑惑也源源不断的浸入到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心里。中国是一个拥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长久以来所形成的大班化教学纷纷受到人们的质疑。减少班级人数、压缩教学规模。实行小班化教学日渐受到各个国家的推崇。到底两者有着怎样的本质区别与对立矛盾?小班教学较之大班教学又有何优势?如何有效进行小班教学?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在理论层面上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正从让"每个孩子能接受义务教育"向"每个孩子享受优质义务教育"的方向转变。实现这一转变,就必须把传统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个性化的教育来实现,小班额教学就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能实现新时代的素质教育。我校经过长期的小班额教学实践和探究,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班额的文化建设、巧妙互动、自我实现、人人发展等教学优势,来提高小班额的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小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目前在一些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越来越受到青睐,本文结合一些当前小班教学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小班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利弊,以便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傅蝶 《教书育人》2011,(1):60-61
小班教育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学校着重关注"育人效益"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活动组织形式。小班教育不仅仅意味着班级学生数量的减少,还蕴含着深层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变革。目前,全国小班教育在办班策略、授课方法、教室设计、教材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可贵的试验成果。但是课堂教学活动仅仅  相似文献   

7.
小班教学是现行教育发展的结果.利用小班进行教学,可以让每位学生享受到充足的教育资源,让每位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体验.实行小班教学教师应考虑到小班教学与大班教学的区别,认识到小班教学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用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地发挥小班教学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大班,顾名思义是班额大,看似与小班教学不搭界。然而果真如此吗?“小班”教学改革并非仅仅针对人数的多少而言,历经几年的实践,它已发展为一种教学的理念。这种理念的精髓在于面向全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协作、交往密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因此,在目前班级额数不能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如何运用“小班”教学的经验,促进班级教学的发展,应该是值得探索和尝试的。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班级规模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教学质量.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育部加大对小学生开展义务教育的力度,着眼于未来发展,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在阐述陶行知理论对小班教学发展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究方法,展现陶行知理论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为小班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带来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美国小班教学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春燕 《外国教育研究》2005,32(7):50-53,68
小班教学是美国教育改革中一项重要的课题,一些研究人员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许多州开展了小班教学实验或者推行与此相关的计划。美国小班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表明:实施小班教学能够使教师给予每一个学生更多的关注时间,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1.
美国缩小班级规模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堂集体教学自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开创以来,为普及教育和世界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教师短缺和经济较落后时期,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教学形式。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更新,大规模的班级教学受到了批判,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培养具有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的学生的教育目的下,大班教学难以实行现代意义上的高质量教学。所以,国内外一些教育研究者开始在缩小班级规模上做起了文章,并取得了一些效果。1998年美国联邦教育部发布关于缩小班级规模计划的通告,要求全酗努力将小学1至3年级班级规模控制到18人以内。总统克林顿指出,在头7年中拿出12亿美元帮助学校实现低年级的小班化以及聘用高素质新教师。这项提案已在1999年4月得到国会批准。1999年11月,联邦教育部又公布了一些地方在缩小班级规模改革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指出已有约20个州采取了缩小班级规模的革新措施,并且其他州也都将开始行动,已有2万9千余新教师到位,改革规模还将继续不断扩大。那么,小班教学究竟能不能如其开创者所希望的那样,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注入新的活力?推行小班教学又会遇到哪些问题?本文将从介绍美国缩小班级规模的研究和实践出发,结合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对这些问题作出一点回答。  相似文献   

12.
在高等学校实施现代教学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人们头脑中不自觉的极其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人类社会已由近代工业社会发展到现代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开始,世界已发生了根本变化,培养人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式也必然要随之发生根本变化。显然,用古化社会的教学思想和近代社会的教学理论是不能指导现代社会的教学实践的。那种认为“过去的人是怎么教的,我现在就怎么教,我的老师是怎么教我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速度加剧,导致城区学校生源膨胀,而农村中小学生源锐减,规模逐年缩小,纷纷呈现小班额现象。面对现状,农村中小学如何才能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是困扰每位农村教育工作者的难题。笔者认为,如果我们能客观辨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就会有柳暗花明的前景。一、小班化教育特点及发展趋势小班化教育研究始于70年代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对于"缩减班级规模"所进行的大规模的研究,他们从班级师生比到小班额教学的影响范围、效果以及效果持续程度等方面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在我国,从1996  相似文献   

14.
小班化教育是充分发挥小班优势的新型教育模式,它符合“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是“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的政府行为的体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逐步推行小班教学”。  相似文献   

15.
“因材施教”不仅仅是教育原则,更是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是现代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策略,实施小班教学是现代教学“因材施教”的保障,多媒体教学手段为现代教学中“因材施教”提供了可能,全班教学、分层、分组教学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模式为现代教学中“因材施教”提供了现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小班教育:行政视角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班教育不仅是教学组织的变化,而且对于区域教育发展而言具有战略性,其意义已经超越教育系统。当前小班教育的发展宜定位于“小班精神”教育,摩实验基础上探索教育效益和成本效益协调的操作模式。对于推动教育公平发展而言,小班教育提供了一种契机。对小班教育的行政管理不应仅看作一般业务管理,应该有战略意识,重点应该放在政治管理、系统分析和条件保障上面。  相似文献   

17.
台湾“教育部”发展“小班教学精神”计划是以尊重学生个别差异。“提供通性教育机会.改善班级师生互动关系.提高教师教学品质为三项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8.
我校从1997年秋季开始,进行小班教育实验,是全市首家在小学中高年级进行小班教育实验的学校。本文拟以发达国家的班级规模为背景,联系我校三、四年级试点班的情况,讨论小班教育的特点与策略。一、小班教育的社会背景。较之个别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一种进步,这种教学制度把相同年龄、相同基础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组织在一起,由老师讲授同一教育内容,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同时又降低了教育成本,提高了教学效率。班级授课制的产生,为义务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教学制度的保证,这一教学模式很快为世界各  相似文献   

19.
小班教学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在农村学校运用小班教学,利与弊共存。运用小班教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增多,也能够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另一方面由于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等因素限制了小班教学发展,这也成为现阶段农村教学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小学校内美术教学中,一般采用大班化教学,存在不少弊端。许多小学生在接受小学义务教育校内美术课的同时,参加小学校外美术教育活动,小学校外美术教学大量运用小班教学的模式。小班教学不是学生数量的简单变化,而是教学观念和思想、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