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896年李端棻上《请推广学校折》,提出了系统的改革中国传统教育的方案,推动了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轨。李端棻的《请推广学校折》既是教育改革的纲领,也是近代文化发展的纲领,对中国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来,2000年中国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教育部又先后推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小学和初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并在部分地区学校试行;2002年9月,试行范围进一步扩大,继而颁布了新的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至此中国教育迎来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从指导思想和内容框架方面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迈入了新的时代,优化传统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逐渐凸显。在挖掘“健康中国2030”战略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传统学校体育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并以“健康中国2030”为契机,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提出了一系列优化方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中等专业教育定型时的体制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4年我国中等专业教育定型。其标志为"一会"的召开和"两文"的颁布。此间对中等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制作了一定的调整;确定了中央高等教育部领导、业务部门主管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统一了学校的名称;规范了学校管理体制;审核了全国的学校,颁发《中等专业学校章程》。  相似文献   

5.
如今越来越多儿童遭受到强迫式教育的伤害;非"常态"的家庭日益增多,"养"和"育"的割裂正逐渐加深;学校教育也日趋异化为儿童的紧箍咒。回眸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其中"顺其自然"的教育原则以及有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精髓仍熠熠闪光。教育实践者要坚持以人为本,顺其自然的理念;营造宜居宜学的家庭氛围;建设宜教宜乐的学校殿堂,为儿童舒展羽翼,助其展翅翱翔。  相似文献   

6.
我国体育课教材健康体育教育趋势扫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是我国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伟蓝图,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中心思想是“育体育心”。课程改革是强化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材》改革才是学校体育改革的主体工程。把单一的《体育》教材改成《体育与健康》,使二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重新审视教材的内容形式及项目,要进行全方位的改头换面,拓宽新领域以全新的版本展现给读。  相似文献   

7.
介绍与评论了《体育与人———一种体育哲学》一书的主旨和主要内容,该书以人本体育为立足点,倡导"以人为本"的文化体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出了对学校体育进行整体构建的愿景。该书立论高远、观点新颖、脉络清晰、论证严谨,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一线体育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都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马卡连柯体育教育思想进行分析,结果认为:马卡连柯体育教育思想主要表现为:全面发展兼个性化的教育观、体育活动的作用在于身体锻炼的同时发展集体性、分段式的儿童游戏、教师观察学生、建立自我形象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学校体育实际,认为马卡连柯体育教育思想对中国学校体育改革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借鉴意义:强化体育活动的作用在于锻炼个人身体的基础上发展集体意识;儿童游戏具有阶段性,指导要恰当;体育教师要善于运用教育的技巧;正确处理体育教学中的课堂纪律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的、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2001年6月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这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它在政策层面上给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保证,同时也向我们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校本课程与"汽车文化"什么是校本课程?"校本"英文是"school-base",大意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校本课程是指在实施国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有关数据的分析,了解到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提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改变教学观念;体育课程设置应集竞技、娱乐、健身于一体;提供给女生更多教育机会、组织活动;为学生创造参加体育活动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从权利的视界分析,学校教育是教育权利实现的重要载体或媒介。如果说教育权利的体现在家庭教育而言,是隐性的;那么.学校教育则是以显形展现,体现着教育权利的实现,是教育权利实现的主要场域。文章对学校教育系统中凸现的诸多问题进行理性分析,以更好的实现教育权利。  相似文献   

12.
正思考之一:校长在办学中为什么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论语》说:"本立而道生"。我想:办学思想就是校长治校办学中的"本"。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而后才是行政的领导。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那么评论校长什么呢?我想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评论校长的办学思想。校长是引领教职工推动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的旗手,作为旗手,应该有自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速度的不断加快,新教材也悄然地进入农村学校,在初始年级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以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新型教学观念。《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学校现行的课程将成为越来越苍白无力的“形式课程”,对此,我们不应等待、回避,必须打破因循守旧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更新教育者的陈旧观念,站在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更高位置投身于教育,投身于教育改革。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品质,更重视学…  相似文献   

14.
教学并非无个性,教学作为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个性。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中教学个性展现丰富多彩,具体如下:体现学生、学科、学校个性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体现地区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教学内容走向课堂;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教学评价标准和手段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体系改革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体系变化的历史沿革,明确指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体系的改革的必然性.并根据我国的政治经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学校体育教育体系改革的7点设想:1.调整课程结构,重新组织教材;2.充分挖掘体育运动自身的教育功能;3.教育的主体地位由教师转向学生;4.进一步加强终生体育教育;5.建立“一体化”学校体育新体系;6.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7.将运动竞赛渗透于学校体育教育中去.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教育的服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一种服务"的理念在国际上开始流行,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这种理念推广到学校领域以后,教育被看作是一种"服务",而学生则是学校教育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学校的各项工作就构成了一种服务链,最终由教师将一种优质的教育服务提供给学生。  相似文献   

17.
论学校体育与人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体育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对培养未来社会人才中有着其它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在人的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是 :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 ;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 ,学校体育在改革与发展中解决好三个基本问题 :构建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和现代学生观 ;以系统整体的观点深化学校体育改革 ;切实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职业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为深刻认识新时期学校运动会的人文价值及实现途径,促进学校体育改革与校园体育文化发展。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学校运动会的人文教育价值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以"育人"为本质的学校运动会,其人文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人文关怀;比赛形式的竞技性,过程的不公平性,内容的单一性,参与的局限性是其逐渐偏离其本质的主要原因;它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或明、或暗孕育于各项具体活动之中,培养的形式或是被直接告知的,或是潜移默化的,即通过活动实体、氛围感染或亲身体验等,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理念、行为与情感。  相似文献   

19.
200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一文,认为"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蓝海"意为两层,中职学校培养的是"蓝领工人";舟山技师学院地理位置位于湛蓝浩瀚的东海。借鉴品牌理念,探索党建品牌创新之路,形成独具海岛职业教育特色的"蓝海红船"党建品牌,从而将学校的教育事业推向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双高轨道。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我国学校公共安全现状和国外学校安全教育经验,建议:我国教育部门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指导,结合国外经验开展以应急避险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公共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