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就是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升独立思考能力。一、从文本出发运用留白艺术教学(一)人物形象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部编版语文教材课文中,很多作者在描写人物形象的时候产生空白,隐藏重要信息等待读者去分析,去体会。如人物外貌前后的变化就是作者精心设计的“留白”,教师可以利用此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故乡》是人教版初四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是继第二册《社戏》后的第二篇鲁迅小说,本课教材从整个初中语文教材小说应完成的教学目标来看,应教会学生体会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本单元中,本课教材应完成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本教材和在本单元中鲁迅的另一篇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所反映出来的共同的反封建的主题,以及理解和掌握它和本单元中另一篇讲读课文《有的人》所采用的相同的对比写作手法。针对以上分析,设计了本节课的三个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江苏省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中的《表情丰富的脸》是一堂美术教学课,它要求学生在了解人类各种表情的基础上用多种美术形式表现脸部的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活泼。本课的教学目的有以下几点:1.通过本课的教学,应使学生感受到人类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  相似文献   

4.
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凭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凭借。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学会“活化”教材,教学中应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品质。《老杨同志》是赵树理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的一个节选,该文作为初中教材篇目已有多年历史。一般,教者都将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方法、体会语言特色等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这  相似文献   

5.
创造力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小学作文教学要很好地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作者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产物,作者在创设情境和塑造人物形象时,都离不开想像。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用生动、形象、具体的语言描绘作品的形象,还要根据作品中人物形象联系事件的发生、发展,借助意境、音乐、图画等激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我在十多年的教学中常用以下方法进行读写教学。1.再造想像式。再造想像是根据别人的描绘,在头脑中构成相应的新表象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的描述,鼓励学…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主体对知识的掌握以及由知识向智能的转化.无不借助于具有动力因素的情感媒介来实现的。为了使学生披文入境,入境动情。教学每一篇课文.我都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情景基调。教材中的领袖人物、英雄人物、先进人物是学生的榜样,也是教师的榜样。备课时。自己首先从感受形象出发.使教材高大的人物形象浮现在自己的眼前。活在自己的心中.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既是教育者.又首先是受教育者的位置.产生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对于那些描写自然美的课文,则通过语言文字的诵读。想象出一幅幅美丽、鲜明的画面,体会出作者观察事物的准确、细致、深刻,  相似文献   

7.
《凡卡》一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叙述了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以及对美好乡村生活的向往。教学时.我们不应将人物形象“标签化”、文章主旨“政治化”,而应确定适合学生的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内心世界,培养学生“悲悯”的情怀,感受凡卡在苦难中仍追求自由、美好的可贵品质。  相似文献   

8.
一、说教材   《我们家的猫》是一篇讲读课文。老舍先生具体、生动地描述了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依据大纲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应是: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小动物的情感;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体会作者对猫的思想感情。而如何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可爱,并体会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9.
一、把握联系,领悟教材就五年级语文而言既要继续重视词、句、段的训练,又要加强篇的训练,所以在本文教学中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了解课文的中心,并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点落实该单元的训练项目——注意事物间的联系。这篇课文的总体安排为三课时。下面我设计的为第三课时,根据大纲要求、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词、句、段体会孩子追猴子的心情和孩子走上横木时的危险处境,从而使学生入情入境。2.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3.弄懂事物间的联系。教学重难点的确定:1.明确作者…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设想1.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介绍事物特点的文言说明文。从整个初中阶段说明文应完成的教学目标来看,通过学习本文,当教会学生了解说明事物应抓住特点。由于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因此,在以理解文句为基础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特点进行说明也就成了本课应完成的教学目标。2.教法分析本文顺序清楚,条理分明,学生容易看懂,可采用多种形式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互翻译、折纸船、作解说等形式来学习课文,让学生在动、说、做中理解课文说明的内容。二、教学过程1.导入有人曾经把整部《红楼梦》雕刻到一把竹扇上,成…  相似文献   

11.
小说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说教学能够较为直接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材所选课文都是经典作品,学习这些作品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小说表现的主题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都融入在人物形象的创作中,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我们可以从分析描写方法、分析环境描写、把握故事情节等方面来全面地把握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2.
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凭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凭借。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学会“活化”教材,教学中应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品质。《老杨同志》是赵树理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的一个节选,该文作为初中教材篇目已有多年历史。一般,教者都将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方法、体会语言特色等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这十分符合小说文体的教学要求,无可厚非。但笔者认为,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有全新的教学思维,教学设计不能囿于大纲教材的要求,应凌驾于教材…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材和学生是教学系统中的三大要素.教师在学习中处于主导地位,这就是教师的教授、引导、启发;而学生方面要通过理解、巩固等形式来完成他们的活动,这就是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深刻准确地把握教材,熟知知识的系统结构,通过认真备课,重新组织教材,使学生在学习中便于掌握知识的结构.其次,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练习为主线,精讲导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精神呢?我认为应“讲中求精、练里务实”.做到这一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活动教材的大部分内容是社会教育和科学技术活动。以科技活动为主的教学,应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学形式.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设计完成.教师只要在关键处稍作点拔、指导即可。  相似文献   

15.
《我与地坛》是现当代作家史铁生具有代表性的哲思抒情散文。散文教学,如何让学生从作者富有个性的语言中体会文字背后的思考与情感应该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节选了第一和第二部分,通过地坛这一载体,作者完成了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历来主张应提倡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在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作品内容中找到疑点,提出问题,最后分析解决。这是深入理解作品内容和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好办法。赏析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当然也是《项羽之死》这篇课文教学的一大重点。通过结合课文的相关内容有根有据地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确作者司马迁在本文中是连续集中地写一个人,通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历来主张应提倡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在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作品内容中找到疑点.提出问题,最后分析解决。这是深入理解作品内容和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好办法。赏析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当然也是《项羽之死》这篇课文教学的一大重点。  相似文献   

18.
教材内容 苏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尝试在动作、表情辅助下诵读诗歌,把作者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通过朗读感悟诗的意境,发挥想象力,体会阅读的乐趣。通过感悟,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并亲近大自然。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读写结合是拓宽作文思路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教材中的读写训练项目,明确作文训练目标,以课文这个最好的范文,在阅读中教给学生表情达意的方法,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匠心,抓好由读到写的迁移,扎扎实实地帮助学生掌握写的技能。九义教材十二册的第六单元的作文训练是写一个印象最深的人。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很轻松地下笔作文,将所学的人物形象描写得具体、生动呢?教学中,我抓住本单元的读写结合点(《草船借箭》、《将相和》、《景阳冈》三篇课文,都是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具体描写,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第一,找准读写结合点。本单元课文通过具体  相似文献   

20.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教材安排了三首古诗词.三篇现代著名女作家创作的名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因人而异.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学时除了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的思恋、热爱之情.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还要感悟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什么景物或事物表达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