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中后期,由于商业的迅速发展和商贾势力的急剧膨胀,产生了新兴的市民阶层,促进了通俗化传播的迅猛发展,提高了女性的经济地位,加之当时反礼教社会思潮对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使得女性的自我意识有了初步的觉醒,产生了追求自由、民主、平等恋爱的思想萌芽。“三言”“二拍”的编纂及时地捕捉到这一现象并及时地以小说的形式加以反映这一动态,对不同阶层女性的恋爱模式进行了描绘。总观“三言”“二拍”中的婚恋作品并加以分析,其恋爱模式主要有芳心暗许型、两小无猜型、日久生情型、主动自荐型四类。  相似文献   

2.
刘美 《语文知识》2009,(4):39-40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小说的代表作,采用的依然是在中国文坛上流传了千年的“才子佳人”,故事模式。从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看,《小二黑结婚》颇符合“才子佳人”的故事要求。然而。正是通过“才子佳人”模式的故事结构,《小二黑结婚》成为了一个“快乐的文本”,带给人以“快乐”而非“新生的极乐”。  相似文献   

3.
“小人拔乱”是才子佳人文学模式中的重要因素,也是才子佳人文学结构故事的主要手段。这种手法在明嘉靖间成为被普遍使用的模式。其间“小人”形象经由了一个从非道德性向道德性的转化。“小人拨乱”叙事模式的确立既体现了才子佳人故事核心冲突的转换,又是故事容量增加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解读才子佳人小说的男权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才子佳人小说以“才子”“佳人”为主人公,演绎他们的婚恋故事。虽然才子佳人小说中描写了一群光彩夺目的“佳人”形象,呈现出女强男弱的两性格局,但它仍然是男权社会的产物。可从小说中对“佳人”形象的描写和婚姻状况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流行于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具备两大叙事要素:“才”与“情”。“才”是男女双方必备的条件,是小说情节展开的起点。“情”是故事发生的依据,是贯穿始终的主线。才子佳人小说对“才”与“情”的重视,与明末清初的社会时代思潮有着密切关系,也与小说作者的生活处境与心态有着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封建地主经济一直延续到20世纪40年代,给予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深刻影响。地主与农民,特别是与长工、佃户之间的阶级对立,成为旧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在民间口头文学中,表现长工与地主抗争的故事也就应运而生。文章系统而全面地考察了故事的各种异文,把这类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故事分为三个亚型,即“巧做活”亚型、“连环骗”亚型和“破难题”亚型,从叙事艺术民社会历史意义两个角度阐明长工与地主故事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论女性的自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女性自我意识”的理解是妇女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究竟什么是女性自我意识,迄今却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在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已有理解中,有的是从传统文化的影响造成女性主体意识失落入手考察;有的则较多地从女性生理阶段把握女性对自我的认识,着重表现为一种“生理性的自我意识”。上述方面是女性自我意识内容的构成部分,但却不是女性自我意识的全部,甚至不是最本质的部分(如女性生理性的自我意识)。严格  相似文献   

8.
“鬼母育儿”型故事是一个世界性的故事类型,在我国民间的流播极广,通过古代典籍文本和当代采风记录文本本的梳理和比较,可以大致钗勒出该类型及其亚型的结构特征,流变轨迹和故事形成的文化背景及其叙事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9.
徐倩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107-108
女性弹词小说作家对才子佳人小说有着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欣赏弹词演唱的才子佳人故事,这对她们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阅读弹词小说可以发现,它与才子佳人小说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但是女性作家在进行创作时,以特有的思维方式使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发生了新变,具体从故事发展模式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佛经故事中叙事引导角色不限于兔,已形成一种通行的叙事模式。在佛经故事启发下,逐兔与女性,与崇佛脱难等载录,也有某种特定关系。“逐兔”关目在系列作品中,具有某种悬念设立-开解的本功能,母题中的功能是与“兔”这一“标志”联系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