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和“现实的人”的发展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人的现代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当代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为战略基础、战略目标和当然表征,归根结底是人的现代化。这是由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在中国式现代化中,人的现代化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指向,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四化”:思想观念的现代化、生产方式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和人的能力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以高质量发展为重要特征和基本实现方式,它既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又以人的高质量发展为重要前提。人的现代化需要人的高质量发展,要通过铸塑高品质生活、牢固确立新发展理念、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人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之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论述中,特别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揭示中,蕴含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重要内容。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与理论拓展丰富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立场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人的现代化本质上是一致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在中国式现代化总体进程中逐渐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创造的新型发展道路,也是面向未来的奋斗指引和关键路径。立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宏观场域中的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缩影,具有人民性、本土性、开放性、创新性、融合性五个特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将有助于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推进现代人才培养、科技进步和传承创新文化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基础,同时在更为宏观层面上通过推动职业教育强国建设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经验和新动能。面向未来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迭代升级,需要全面贯彻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有机统一中国特色和国际经验,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双向发力,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蓄势聚能。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全面阐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基本立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出来的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现实国情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现代化道路。从根本上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现代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取向。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立场、人文特质和价值取向展现其人学意蕴。中国式现代化以全体中国人民的现代化为目的,以人的思想观念现代化为核心彰显其人文本质。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思想政治工作在人的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是坚持中国式现代化人文取向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将人从神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启蒙运动唤醒了人的理性精神,促成了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全面走向以技术化、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为标志的现代化。由于维系西方现代化的命脉是资本,资本的逐利本性及其拥有的至高地位导致人的物化与物的人化,先发现代化国家人的现代化停滞于工具理性凸显而价值理性遮蔽的初阶状态。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的现代化,这种现代化目标内在地要求人在初阶现代化“共性”的基础上实现新的超越,在彰显社会价值理性中迈向人的高阶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之一。中国式现代化决定了高等教育探索科学创新、实践民主参与、维护法治规范、追求公平正义、促进开放共享和可持续性发展为愿景旨归的价值维度。要实践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则需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在本体层面上抓高质量的学科建设,在发展目标上抓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要素保障上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要不断推进构建学科发展、推动高校协同共治、强化人的全面发展、深化教育质量改革,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科学回答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现代化之问”,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中国式现代化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政治本色,又深深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思想精髓、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同时借鉴吸收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8.
张健 《河池学院学报》2004,24(5):119-121
家族文化是认识中国文化,了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村落则是家族文化赖以生存的空间,村落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理念和意识已经渗透到了中国人生活的许多方面,并影响着中国社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长久以来,人类学家对村落家族文化也有一定的关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有必要对壮族地区的家族文化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以促进壮族地区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内涵丰富、目标明确的概念范畴,具有政党推动与多元治理主体相结合、由局部到全面的渐进式发展、由物质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独特优势和鲜明特点,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实践相结合的新发展。从实践发展与理论逻辑层面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破题之举。新时代新征程,要从坚持理论指导与理论创新相结合、坚持在价值遵循中回应“人本”需求、坚持以先进政党建设引领现代化国家建设、坚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法论、坚持以制度体系现代化为保障等总体逻辑出发,确认路径指向,积极应对变局和挑战,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从必然王国飞跃至自由王国,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价值和理想追求,也是一个极具社会历史性的过程。远大理想的成真离不开阶段性理想的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内涵丰富,体系全面,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继承与创新性发展。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三重意蕴,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及助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高等教育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支撑引领作用的关键力量。基于此,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格局中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议题进行省思,把握高等教育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协同性,找准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强化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整体联动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2.
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极为珍视的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深化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构成“五大文明”的重要部分,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具体体现。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内涵丰富,主要包含建设主体、建设对象、建设目标及主要任务。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顺利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重点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命题的理解。文本对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进行对比,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式现代化的四重相对逻辑:政党主导逻辑与寡头主导逻辑;人民中心逻辑与资本中心逻辑;全体共享逻辑与少数独享逻辑;和平发展逻辑与战争驱动逻辑。深入阐释和分析这四重逻辑既是全面、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德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现出中国德育事业走自主发展、特色创新的中国式新道路的决心。德育现代化通过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德育体系自身的现代化以及面向数字化转型的现代化等方面,全方位融入中国式现代化以及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格支撑及道德基础。具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德育现代化,涵盖了一体而多样的德育、平等而有尊严的德育、和谐而共生的德育、实体而虚拟的德育、国家而世界的德育等重要主题。为了更好地实现德育现代化,我们应进一步推进德育目的的革新,培育全面发展的现代中国人;促进课程教学的现代化变革,实现共同价值的传递;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构建协同共治的现代德育治理体系;面向人的数字化生存,以技术革新引领德育体系的现代化发展,培育具有健全的现代人格及现代精神的人。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少数民族人的全面发展正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全面发展理论。社会与各民族人的发展关系,在当代就是体现到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有机统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指导下,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的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世界人民共享共荣的现代化道路模式。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接续性奋斗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跨越式赶超,创造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全面统筹协调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彻底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靠武力和掠夺实现并维系的现代化道路模式,革除了建立在资本基础之上的现代化文明面临的系统性危机,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又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迈向现代化的新选择,进而为人类文明的品质提升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是跨越式、以人为本、公平高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与中华传统思想相融合的教育现代化过程。实现国家全面现代化,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处于现代化目标的优先位置,对中国实现全面现代化具有引领性的作用;教育现代化是中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较变的根本途径,为中国实现全面现代化奠定了根本的人力资源基础;教育现代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在现代文化建设中发挥了基石作用,促进了现代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文明意蕴?我们必须有一个清晰而正确的认识,有负责任的担当与切实的行动。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人类文明发展史续写新篇章;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他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打破一些人对“西方式现代化”的迷思,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作出新贡献,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新机遇;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为人类社会对现代化的探索增添新助力。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和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中国人若不在思想观念方面来一个现代性的转型,要想迅速提升综合国力,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目的,就几乎不可能。这就不能不涉及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不能不涉及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不能不涉及如何构建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中国先进文化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论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哲学思考和历史定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与实践路径,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与既定目标。现代教育要与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建设相适应,如何从地理教育视角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意义,理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世界文明层面的地理含义,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回答“现代化”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与时代之问,凸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实践与世界参照,地理教育需要重塑以“必备知识”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以“关键能力”为标志的教学目标体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考试评价体系和以“核心价值”为目的的教育文化体系,以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和发展地理教育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