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幼儿升入大班后 ,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是 :自己的孩子能写多少字 ?能做几道计算题 ?家长们填写“家园联系册”时 ,多半家长都要求老师多留一点作业 ,让孩子回家完成。而家长们所要求的这些作业 ,都是一些“死作业” ,如让孩子多抄几遍生词 ,多做几道算术题。这些“死作业”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讲 ,弊大于利。那么 ,幼儿园该留什么样的作业 ?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一、幼儿园教育不是小学教育的雏形 ,所以幼儿园不宜给幼儿布置一些“死作业”。时常有家长这样问我 :“我几乎每天都看见你们带着孩子游戏 ,为什么不给他们做做作业 ,写写字呢…  相似文献   

2.
现在,有不少幼儿园的家长在接孩子离园时,会主动问带班教师今天有什么作业,于是上午教学活动中的有关故事、儿歌、计算及常识等教学内容,就成了由幼儿回家口述、父母笔录的家庭作业,第二天来园上交给老师。望子成龙的家长期望以家庭作业来帮助子女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不少幼儿园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大多也是为了迎合家长的这种心理。诚然,让幼儿回家口述有关的教学内容能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帮助家长了解一些幼儿园的教学情况。  相似文献   

3.
今日的娃娃即是21世纪的主力军,是未来的希望。因此家长和老师都想方设法对娃娃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其中包括有些幼儿园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对这种做法,有的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认为是应该的。他们的理由是:幼儿上幼儿园已开始学习了,幼儿园有《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每天还有一至三节课(小班一节课,中、大班二节课,大班末期三节课)。既然是学习,就应该有作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孩子在家里写写,算算、画画、说说,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吗?何况教师一人面对三四十个孩子,难免有疏忽之时,孩子有不了解之处,家长一对一地进行辅导,不更易因材施教吗?再说有时父母要孩子在家学些什么,孩子还不愿意呢,现在由老师布置一些作业,这正是家长求之不得的事。所以,他们认为幼儿园布置一些家庭作业是没有什么可指责和可反对的。  相似文献   

4.
教师适当布置一些家庭作业无可厚非,但是一些老师留的"家庭作业"却搞得家长苦不堪言. 据一位家长介绍,今年自己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虽然老师每天留给孩子的作业不多,但留给家长的作业却不少.  相似文献   

5.
作业     
幼儿升入大班以后,常有家长来问:“孩子快上小学了,老师为什么不给留作业?在幼儿园这样一直玩下去,将来上小学适应得了吗?”您认为该不该给大班孩子留作业?怎样给大班孩子留作业以及留什么内容的作业合适呢?欢迎家长和老师踊跃参加讨论,来稿在800字以内为宜,...  相似文献   

6.
焦卫燕 《山东教育》2004,(36):55-56
要养成幼儿良好的社会性交往习惯.只靠幼儿园是不行的.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不下课的常任老师。孩子的许多不良习惯是由于家庭教养不当形成的。有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在一些公共场所.孩子由家长牵着、抱着,每当孩子跑去找小伙伴时,家长便追过去把孩子抱回来说:“快过来,当心人家打你!”还有的家长担心小孩子到人家家里去,  相似文献   

7.
一位朋友在一则博文中写他同事三岁的儿子上幼儿园,老师就留作业了,孩子不愿意做,时常和家长哭闹。一位家长在报上发表一篇文章,说老师每天布置给孩子小山一样的家庭作业,家长看到孩子累得可怜,于心不忍,便替他分担,否则上学是过不了关的。  相似文献   

8.
孩子已经6岁了。因为即将升入小学,为了让孩子适应将来的学校生活,幼儿园开始留一些口头作业。每次,孩子都能如实地向我们复述清楚老师所留的作业,并完成得较好,因此总得到老师的好评。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我认为,既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培养,也离不开家长的耐心辅导。下面是我们配合老师的教育,帮助、辅导孩子的一些体会。1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促进孩子积极、主动进行各种活动的动力。兴趣的产生,离不开家长的启发和影响。记得老师第一次留的口头作业是要求孩子回家画一本10页的小人书。当孩子将这个作业向我讲了以后,我…  相似文献   

9.
进入大班后,为了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我常常给幼儿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如回家后填写一些调查表,或带一些废旧物品到幼儿园。但是,每次都只有寥寥几个孩子按时完成任务。尽管给完成任务的孩子贴小星星作为奖励,但成效不大。为了激发孩子们完成任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专门制作了一张"任务书"粘贴在班上。任务书上写有每一位幼儿的姓  相似文献   

10.
莫让家长批改作业成为常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听一位朋友倾诉,说她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经常带着一大摞家庭作业回家,老师还给她这个当家长的布置了一份"家庭作业"--给孩子改作业.  相似文献   

11.
要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靠幼儿园是不行的,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不下课的常任老师。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应该是家庭与幼儿园同步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一个孩子能否学好,不在于他每天做多少家庭做业,我认为孩子放学回家应以看看课外书、看看电视、增长一些课外知识为主。而家庭作业不妨让家长问问孩子当天上课的内容。小学生只要在学校认真地吸收老师所讲的内容,父母大可不必为他的考试过度操心,因为孩子照样能考好。如果你的小孩成绩并不好,作家长的与其要求老师多留作业,或是多买点参考书给孩子,不  相似文献   

13.
或许中国父母在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的路上,爱问孩子: "今天你在幼儿园吃了什么?学了什么?""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有没有人欺负你?"国外许多父母通常问的是:"你今天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听见或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问话,却可以看出中外家长的教育理念的不同.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分析中外家长在营造幼儿家庭教育氛围方式、方法上的差异,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4.
我园从1989年起为部分家长代订了《早期教育》,后来,要求订阅的家长逐年增多,到现在全园600多名幼儿家长全部预订了今年的《早期教育》。《早期教育》为什么倍受我园幼儿家长青睐呢?经过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1.《早期教育》使家长明确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培养目标。许多家长反映:他们因为年轻,不懂幼儿教育,误认为幼儿入园后就是识字、背儿歌、做加减算式题,看到孩子每天回家没有家庭作业,不知道整天在幼儿园里干些什么。订阅《早期教育》后,他们了解  相似文献   

15.
最近,有些园长跟我谈到了一个让人很头疼的问题:有些家长经常抱怨幼儿园对孩子照顾不周到,不给孩子喂饭,不给孩子穿衣;而有些家长提出在幼儿园要多学些字,甚至有些家长要求幼儿园要多给孩子布置些作业,不然孩子总是玩,也学不着东西等等。我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家长对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还不理解,或者说幼儿园和家长之间还缺乏一些联系。做了10年的幼教工作,感受最深的是:幼儿园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老师对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只有家长和幼儿园的教育观念形成共识,教育行为步调一致,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形成一种合力,取…  相似文献   

16.
有些家长对幼儿园老师说:“我的孩子交给你了,我一百个放心。”从此以后,孩子回家,家长便买点好吃的东西给他吃,有空就逗逗孩子,没空也就算了,认为反正教育有老师。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家庭必须同时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这样才能收到真正的效果。孩子上幼儿园以后,从家庭生活过渡到集体生活,有个适应的过程,家长应鼓励孩子坚持天天上幼儿园,这就是家长配合的开始。幼儿园里的学习条件比起家庭来更好些,学的知识更加系统、规范一些。幼儿园所进行的一切教育,迫切需要得到家庭的配合。1.家庭要与幼儿园的要求相统一。这包括幼儿园要求的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时吃饭、饭前便后洗手、吃饭不端碗乱跑等。实践证明,只有要求一致了,孩子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公布《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减负十条"一出,热议一片,有关部门当天就收到上千条意见。记者随即采访本市小学多名校长和教师后发现",不留作业"一条争议最大。(8月26日《北京日报》)"减负十条"让家长们怎么办?其实,给孩子留不留作业不是大家争论的中心,问题是应该给孩子们留多少作业?不留作业,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如何体  相似文献   

18.
每当毕业、升学考试前夕,常有一些家长来找我:张老师,我的孩子学习成绩还可以,就是作文不行,能否请你给补几次课?在这些家长看来,只要老师给补几次课,孩  相似文献   

19.
能不能给幼儿园小朋友布置家庭作业,应该说是幼儿园教育区别于小学教育的一个方面。即使是大班幼儿,我认为也不应该留任何家庭作业。这是因为: 一、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不符合幼儿教育规律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往往是由于教师感到幼儿人数多,在课堂  相似文献   

20.
案例一:下午离园时间,某幼儿园中班一幼儿的家长来接孩子忘了带“接送卡”,老师说:“没有接送卡,是不能接孩子的,这是幼儿园的规定。”可家长解释说:“幼儿园离家很远,回去拿需要半个小时。”幼儿教师执意不放孩子。无奈,这位老师早就认识了的幼儿家长只好骑车返回,等他拿来接送卡时,班里只剩下一个幼儿——即这位家长的孩子。试想此时的家长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家长和教师之间又怎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呢?为什么教师不能灵活地处理问题呢?原来幼儿园对接送孩子的要求是:有孩子无卡(早晨送孩子将接送卡带走):有卡无孩子(下午接孩子后留下接送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