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得"和"宗旨"是黄宗羲编撰《明儒学案》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指导和规范心学发展的重要原则。学贵"自得"的"自得"是一种强调主体意识的治学精神,是黄宗羲编著《明儒学案》时选案的重要参考;"宗旨"不但是对"自得"的肯定和提升,而且体现了黄宗羲的学术脉略和治学精神。"自得"和"宗旨"既是我们后人研究黄宗羲和《明儒学案》所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又为我们以后编撰学术史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一位进步思想家与历史学家 ,其代表作《明儒学案》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学术史专著。其写作意图在经世致用 ,其主要内容是系统总结有明一代学术发展状况。此书思想价值很高 ,对清代与近代学术发展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学案再释     
在迄今的中国学术史研究中,学案史董理依然称得上是一个新领域,可以深入开拓的空间还很大。就拿"学案"一语的解释来说,至今也还没有一个形成共识的定论。经过反复思考和研究,认为,学案体史籍是我国古代史家记述学术发展历史的一种独特编纂形式。其雏形肇始于南宋初叶朱熹著《伊洛渊源录》,而完善和定型则是数百年后。清朝康熙初叶黄宗羲著《明儒学案》,它源于传统的纪传体史籍,系变通《儒林传》(《儒学传》)、《艺文志》(《经籍志》),兼取佛家灯录体史籍之所长,经过长期酝酿演化而成。这一特殊体裁的史书,以学者论学资料的辑录为主体,合案主生平传略及学术总论为一堂,据以反映一个学者、一个学派,乃至一个时代的学术风貌,从而具备了晚近所谓学术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学案体由案主简介、案主评价、案主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明儒学案》亦是如此.从《明儒学案》案主资料汇编方面看,黄宗羲对绝大多数著者的案主资料汇编都是合理的.然书目繁多,一人能力有限,对一些文献看不到也是正常的.从颜均、何心隐、陈九川的例子看,黄宗羲对文献的选择的确又是存在问题的,要么没有看到,要么视而不见.纵然瑕不掩瑜,但这终究是《明儒学案》的不完美之处,这也是我们后人阅读《明儒学案》所应注意的.  相似文献   

5.
杨友志 《中学理科》2005,(10):20-20
“学案”一词最早出自历史上中国特有的“学案”体裁,该体裁常用于研究和总结中国两千五百年的儒学史,如明末清初一代大儒黄宗羲所编的《宋元学案》和《明儒学案》,就是遵照传统“学案”体洌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比黄宗羲为《明儒学案》先后所作两篇序文,简述该书成书背景、体例及作者对所录各家思想的评判标准等,并就其"一本而万殊"的治学态度与兼采众家、摒弃门派之见学术主张进行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王守仁一生广收门徒,因此,自阳明心学产生后,王学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据《明史》记载:“(王守仁)门徒遍天下,流逾百年,其教大行,其弊滋甚。嘉、隆而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儒林一》,《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一百七十》)在阳明心学的传播发展与普及中,王门后学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王门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皆与王守仁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师承关系,在《明儒学案》中,黄宗羲以“人文地理位置”作为主要划分标准,将王门后学划分为“浙中”“江右”“南中”“楚中”“北方”“粤闽”等六大派系,从不同侧面、在不同程度上,依次论述与评价了这些学派及各派主要代表人物的理学思想。同时,黄宗羲还设《止修学案》和《泰州学案》,极赋否定色彩地论述了止修学派与泰州学派的理学思想。黄宗羲对王门后学的揭示与评价,不仅反映了其本人的学术观点和立场,而且为后人研究明代理学史,提供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参照体系。  相似文献   

8.
关学是以张载为宗师、主要活动于陕西关中地区的一大理学流派。关学的主要特点有二:其一,黄宗羲在《明儒学案《里曾予以概括:“关学世所渊源皆以躬行礼教为本,(《明儒学案》《师说》)具有  相似文献   

9.
明朝末叶,陆王学术盛极而衰,入清之后,王学“空谈误国”成为一时学者舆论的主流。尽管如此,陆王学术并没有成为绝学,依然按照其内在逻辑向前发展。康熙年间,王学大儒孙奇逢著《理学宗传》,黄宗羲著《明儒学案》,为王学争正统的目的显然已获实现。而由于黄宗羲《宋元学案》的未及完成,于是为陆学争正统的任务便历史地留给了陆王后学——李绂。  相似文献   

10.
本文搜检资料,对流行的两个观点提出了异议。认为,《明儒学案》一书,在内容上仅限于明代理学,算不上“完善的学术史”;在体例上,学案体最迟在宋代即已出现,黄宗羲正是在各种学术史体例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并使之完善,提出了“学案体”这一本语。  相似文献   

11.
中国哲学史上往往以“陆(九渊)、王(守仁)心学”连称,然而陆、王在哲学史上的境迂则大不相同。陆九渊之学说未满百年“其说已泯然无闻。”(《宋元学案》卷五八);而王守仁在有明一代则开了另一种气象。黄宗羲在《明儒学案·姚江学案》的序中写道:“有  相似文献   

12.
《论语学案》是刘宗周在万历年间教授学生的讲稿,代表了他不惑之年前后的学术思想。刘氏虽学宗程朱,但又深受心学影响,在理学和心学交汇下,其治学呈现出了自己的特色。这在《论语学案》的注释中有明显的体现。其一,重慎独,针砭王学未流;其二,统合理学、心学。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明儒学案》和《全椒县志》等资料,对王阳明心学在全椒的流传情况作了初步梳理。  相似文献   

14.
钱宾四(穆)先生早年著《清儒学案》,因稿沉长江而失传,所幸有《清儒学案序目》将其大要先期刊出,因此,原稿虽失,精义尚存。研读《清儒学案序目》可知,钱先生以为,以学案体记清儒学术,有唐镜海(鉴)、徐菊人(世昌)二家在先,但一嫌陋狭,一嫌泛滥,均无法与《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相提并论。清代学术有两个特点最宜注意。第一,“理学本包孕经学为再生”,清代并非“理学之衰世”。第二,清代理学“无主峰可指,难寻其脉络筋节”。故仍主张用学案体。他的《清儒学案》即围绕64位案主,分四阶段述一代理学之演进。第一阶段晚明诸遗老之精深笃实,远迈宋明;第二阶段顺康雍时理学成为压束社会之利器;第三阶段乾嘉诸儒沉浸经籍,“理学本包孕经学为再生”,与晚明诸遗老异曲同工;第四阶段为晚清70年,道成同光四朝,理学俨若复兴,然而,倏尔之间便成陈迹,其成就尚不及顺康雍时期,问题之症结乃在不能因应世变,转而益进。  相似文献   

15.
黄百家曾有语云"府君于丙辰岁著《明儒学案》成,而五星聚牛女"。其中出现"五星聚牛女"的天象似乎与《明儒学案》成书时间有关。然经考证,康熙年间不曾出现过"五星聚牛女",故不能借以佐证《明儒学案》的成书时间。由此案例可以看到目前学界在利用现代天文计算对古代天象记录的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45年以来,贵州阳明学界秉承“坚守与传承”的精神,通过四代学者的不懈努力,一心一意完成了一件大事,即恢复了《明儒学案》缺载的“黔中王门”,获得海内外学界的认同。此外,贵州学人不仅在全国率先出版阳明学大型刊物——《阳明学刊》,而且大力搜集、整理、出版相关阳明学文献资料和阳明学论著,并在阳明学核心概念、阳明学哲理探析、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等方面取得一定成就,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一会一堂”“两院三中心”的局面。贵州成为中国当代阳明学研究的重镇之一。  相似文献   

17.
关于《宋元学案》的作者,学界或以为黄宗羲,或以为全祖望,或以为黄、全二人,而少有提及王梓材、冯云濠的。本文通过对《宋元学案》的具体内容的分析综合以及对它得以问世的复杂过程的文献追溯认为,《宋元学案》是黄宗羲、全祖望、王梓材、冯云濠等前后相继、死生以之的一部代表中国古代学术史编纂最高水平的不朽巨著.  相似文献   

18.
关于《宋元学案》的作者,学界或以为黄宗羲,或以为全祖望,或以为黄、全二人,而少有提及王梓材、冯云濠的。本文最过对《宋元学案》的具体内容的分析综合以及对它得以问世的复杂过程的文献追溯认为,《宋元学案》是黄宗羲、全祖望、王梓材、冯云濠等前后相继、死生以之的一部代表中国古代学术史编纂最高水平的不朽巨著。  相似文献   

19.
薛侃(1486—1545),字尚谦。师奉阳明先生,先生以其质虚,赠号中离,世称中离先生。潮州庵埠凤陇人氏。薛侃为潮州王门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学术思想恪守王阳明的良知学说,相对于其他王门学派并不突出,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明确提及的是薛侃对王学类禅的辩解:“世疑阳明先生之学类禅者三,曰废书,曰背考亭,曰涉虚。先生一一辩之。”陈荣捷先生为饶宗颐先生著作《薛中离年谱》所作序言也特别谈到薛侃的儒释之辩,可见儒释问题是薛侃哲学思想的一个突出方面。本人认为薛侃对王学的  相似文献   

20.
《宋明理学史》下卷称《宋元学案》—书,“初无定名,称法不一:或称《宋儒学案》,或称《宋元儒学案》,或以《宋儒学案》、《元儒学案》分称。”这是不正确的。黄宗羲作此书,有明确的题目,即《宋儒学案》、《元儒学案》是两部书。黄百家在《万季野先生斯同墓志铭》(《碑传集》卷131)一文中讲到,万氏邀他进京修史,他“以先遗献遗命宋、元儒学案,宋、元文案四书未成,辞之”。这里讲得很清楚,是四部书,即《宋儒学案》、《元儒学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