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BA无标度模型构造一个虚拟的供应链网络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其度分布,发现该虚拟供应链网络的度分布服从幂律分布,依然是一个无标度网;并分析该虚拟供应链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和聚类系数,发现其平均路径长度很短、聚类系数很高,同时也是一个小世界网络。最后,基于度分布、平均路径长度和聚类系数提出了改进供应链的建设、提高其稳定性和运作效率的建议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引入复杂网络理论,对政务微博网络结构进行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研究。以重庆市地区的917个微博账号为研究对象,应用Matlab分析软件对重庆市政务微博账号的关注关系进行分析,从度、聚类系数和平均路径长度3个维度分析其关注系数情况和网络结构特点。研究表明,政务微博关注关系网络入度符合幂律分布,具有重尾分布的特点,其网络结构具有较好的聚集特性,符合小世界网络基本特征。此外,本文就分析得到的结果对政务微博的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Folksonomy的网络性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静 《现代情报》2009,29(7):61-63
Folksonomy是Web2.0环境下一种有效的网络信息组织方式。本文分析了Folksonomy的网络性质,基于社会化书签系统delicious数据集,发现了标签网络具有的两个基本性质:(1)网络的平均最短路径为3.16,聚集系数0.63,远大于相同参数下的随机网络,这揭示了标签网络的小世界效应;(2)网络中标签的度大体上呈幂律分布,表明标签网络具有无标度特性。  相似文献   

4.
科学知识网络的良性发展与演进是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本文以2000~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论文合作数据,构建科学知识网络,分别从整体网与自我网的空间分布、拓扑特征、结构复杂性等特征,着重分析长三角城市群科学知识网络的动态演变规律与演化方向,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科学知识整体网络结构指标间呈幂律函数关系。网络不断扩张,权度、密度、聚集系数逐年增大;(2)整体网的演进存在向“小世界”网络发展的趋势,以2008年为拐点趋势愈加明显,表现出无标度特征;(3)长三角城市自我中心网络的度分布为钟形分布,表明合作机会的均等与公平。权分布为帕累托分布表现出合作资源的集中与不均衡。网络空间分布模式呈现层级性、向多中心结构发展,科学知识合作能力具有等级扩散现象。(4)城市自我中心网是从合作型向研究型演进,是一个不断加速的进化过程。研究型城市是促进科学知识网络后期成长与进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复杂网络的企业关系网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企业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理论界已有的强/弱关系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强/弱势关系网的概念,并探讨了企业由强势关系网到弱势关系网的变迁问题。基于复杂网络方法,分别建立强/弱关系网的演化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强势关系网既有小世界网络中平均距离较小,又有其节点的度分布接近幂律分布的特征,与实际网络特征相吻合;企业弱势关系网模型在现有加权网络演化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节点退出机制,具有较小的聚类系数,度分布表现出明显的无标度特征,且节点的度和点强度呈正相关性,反应了实际网络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以图情领域的四种优秀期刊为数据来源,借助散点图与曲线拟合的方法,在论文、作者、机构三个层面上归纳了引文网络中入度分布的三个特征。其一,三个层面的入度分布均呈现幂律分布,优先连接机制起明显作用;其二,在机构的入度分布出现了单峰,即均匀连接机制存在于引文网络中,且削弱了入度分布近似直线的程度;其三,二八律与幂律分布存在紧密联系。论文最后对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专利引用是技术或知识溢出的重要机制,网络拓扑分析的引入有助于理解专利引用网络的结构特征,揭示专利引用过程中的技术或知识流动规律。在USPTO系统中,检索中外企业专利引用清华大学专利的相关数据,构建清华大学专利被企业引用网络,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网络特征路径长度、聚合系数、中心度等结构特征。研究发现,清华大学专利被企业引用网络的特征路径长度小,聚合系数较高,存在明显的小世界现象;网络中心度分布呈现明显的"少数结点拥有大量联结,大量结点拥有少数联结"的现象,符合幂律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对站间转移行为理论综述的基础上,基于齐普夫定律和复杂网络理论对站间转移行为的规律与特性进行了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站间转移行为具备下述规律与特性:特定和非特定任务环境下的访问者站间资源分配规律是一致的,符合齐普夫定律形式;访问者站间转移网络的度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但却并不服从幂律分布;具备小世界特征和高聚类系数,但总体结构是相对松散的;具备异类匹配特征,存在大量从大型网站向小型网站、从搜索引擎向小型网站的转移等异类匹配现象;具备对随机删除节点的高度鲁棒性和对topN删除节点的高度脆弱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专利引用网络度分布研究技术跨领域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菲菲  张辉  黄鲁成  乔铮 《科学学研究》2015,33(10):1456-1463
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网络度分布特征识别技术应用领域转移的新思路。通过构建专利引用网络,计算网络的入度分布特征,判断技术应用领域的转移。并以石墨烯技术的8608个专利族构建了专利引用网络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技术在相同领域应用时,专利引用网络入度分布服从幂律分布,优先连接机制作用明显;当技术出现跨领域应用且领域覆盖范围广泛时,优先连接机制作用减弱,节点入度不再符合幂律分布。本文提出的方法有助于技术跨领域应用的快速识别,为企业研发方向选择及问题解决方案获取提供支持,也可为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建议,进而促进技术的多领域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研究舆情在可调聚类系数的加权无标度BBV网络中的传播机制,为控制舆情发展提供参 考。【方法/过程】在经典BBV网络的基础上加入三角连接,使得原有网络模型具有可调节聚类系数这一特性,并引 入SIR模型,通过节点之间边的动态权重值来决定网络中三种状态之间的转换概率。【结果/结论】本文BBV模型中 节点度分布、点强度分布和边权分布整体上满足幂律分布,三角连接率的大小可以直接影响网络模型聚类系数的 大小,模型中节点度与节点强度二者满足一定的线性关系。三角连接的引进可以有效提高网络中的聚类系数,可 以满足大范围调节聚类系数的网络建模。  相似文献   

11.
蒲岳  吴钢  姚星 《科研管理》2017,38(3):61-68
本文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所公布的国家间专利申请数据构建国际创新成果保护网络,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该网络的结构特征、演化格局以及中国在网络中的地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创新成果保护网络表现为明显的小世界特征和"核心-边缘"结构,中国在国际创新成果保护网络中的地位和控制力在逐渐增强,但点入度、中介中心度和PageRank中心度仍落后于美、德、日、英等发达国家,仅点出度排名相对较高,反映出我国整体创新能力仍相对不足,在全球创新成果保护网络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欧洲创新记分牌"指标,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对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与比较。首先建立国家科技创新指数指标体系,然后根据指标体系,设计BP神经网络模型,并给出可行的评价程序。计算结果表明,在总体上,中国科技创新指数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与参加"欧洲创新记分牌"比较的33个国家相比,排名第22位,仅强于大多数东欧国家。  相似文献   

13.
国际科学合作个体中心网的中印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1977-2006年收录的中国大陆的国际合著期刊论文114 717篇和印度的国际合著期刊论文52 790篇,统计了论文作者所属国家(地区)间的合作关系,得知中国有174个国际合著伙伴,印度有181个国际合著伙伴.比较了中、印两国国际科学合作的个体中心网结构,发现两国国际科学合作个体中心网具有基本相同的网络密度、中心势以及核心合作伙伴和明显不同的链密度,表明中国国际科学合作的集中性.在两国的核心合作伙伴中,亚洲伙伴在中国网中的重要性大于在印度网中的重要性,美洲伙伴在中国网中的重要性小于在印度网中的重要性.从地理区域来看,亚洲、欧洲、美洲对中国和印度国际科学合作的重要性基本相同,大洋洲在中国国际科学合作个体中心网的重要性大于在印度国际科学合作个体中心网的重要性,非洲在中国国际科学合作个体中心网的重要性小于在印度国际科学合作个体中心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跨界水冲突、合作与全球水政治关系时空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函  杜德斌  桂钦昌  段德忠 《资源科学》2020,42(6):1162-1174
全球水资源危机不断凸显,水资源矛盾不断激化,国家(地区)间水政治关系已成为国际社会亟需面对和解决的复杂地缘关系之一。基于1948—2008年国际水事件数据库数据,以“嵌入型”视角从冲突、合作两个方面解构了全球水政治关系,并从网络关系特征和空间演化特征两个方面厘清了全球水政治格局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显示:①国家(地区)间水冲突网络与水合作网络热点区域在空间上发生了明显位移,水冲突网络热点由中亚向南亚、东南亚转移,而南亚、东南亚地区亦逐渐成为水合作的热点区;②国家(地区)间水冲突网络与水合作网络均表现为显著的核心—边缘结构,各个圈层间存在明显的更迭过程;③国家(地区)间水政治关系网络社团分化明显,相较于国家(地区)间水冲突的社团集聚模式,国家(地区)间水合作网络社团结构更为紧密,地理邻近特征更显著;④根据国家(地区)间水政治关系值,可将水政治双边关系分为紧张关系、友好关系和相对和缓关系。美洲地区前期水政治友好关系突出,东南亚国家后期水政治友好互动频繁,中东地区水政治关系较为紧张。  相似文献   

15.
建设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及应用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文章 首先概要分析了各国教育信息化规划的制定情况,并以美国的Internet2 和欧洲的GéANT2 为 例分析了国际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发展现状;分别介绍了CERNET网络的发展情况和支持 的教育信息化应用以及CNGI-CERNET2 网络的发展情况与支持的应用;最后阐述了教育和 科研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未来的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16.
微电网代表未来能源发展趋势,已成为我国能源设备建设的主要目标。通过利用Innography专利分析平台,从专利申请、专利布局、技术来源、研发机构竞争动态、技术主题分布等角度,分析全球微电网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社会网络分析,绘制国家-技术主题二模网络,进一步探讨不同专利强度类型(一般、重要、核心)专利的技术主题和技术来源国家的分布状况。研究发现,中国的微电网专利总数领先于世界其他各国,但大多数为一般专利。而美国掌握着绝大多数微电网的重要和核心专利。能源存储、配电技术、电源是微电网相关技术重点研究的领域。该研究揭示了微电网相关技术的全球发展竞争态势,可为我国制定在该领域的技术发展和产业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向希尧  蔡虹 《科学学研究》2011,29(1):97-105
 跨国知识交流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组织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经由实物形态的产出和人员交流,即有形和无形的流动渠道得以扩散。基于我国电力系统专利的引用、合作申请以及共同发明人信息,分析和对比了显性和隐性知识的跨国溢出与创新扩散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显性知识溢出网络和创新扩散网络相对比较分散,且度分布具有明显的无标度特性。而基于发明人交流的隐性知识流动网络结构明显不同,不仅为组织提供了更多的知识渠道,而且缩短了知识的传播距离并降低了核心节点的信息控制作用,有利于网络中知识传播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赵英  袁莉 《情报杂志》2012,(1):161-165
研究了组织内部网络结构对知识共享和知识推荐的影响。首先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某科研团队,设计调查问卷收集网络关系资料,通过SNA描绘出该团队的正式网络以及合并了非正式网络关系的复杂网络,并使用社会网络的相关测量指标对比分析,设计知识共享推荐系统,最后证明融合了正式网络关系和非正式网络关系的复杂网络更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的流通和共享。  相似文献   

19.
跨国技术流动网络演化机制研究是全球创新系统领域的新探索。本文采用国际贸易数据构建跨国技术流动网络,运用哈肯模型建立网络系统演化方程,并以跨国技术流动网络节点TOP20国家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节点的技术创新能力是跨国技术流动网络演化的关键变量,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是发展中国家嵌入全球网络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杨文龙  杜德斌  盛垒 《资源科学》2022,44(3):508-522
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间商品流动频繁,商品贸易网络化特征突出,亟需从关系网络的生长逻辑探究全球商品贸易的互动场景与演进机理。本文基于1996—2016年全球商品贸易流量数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ArcGIS可视化工具揭示了全球商品贸易网络的生长过程,运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分析了全球商品贸易网络生长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①全球商品贸易网络呈扩张式生长,逐步形成“三核”互联主导的“大三角”空间结构,网络骨架的三大集群凸显。中国主导的集群大幅拓展,美国和德国主导的集群日益收缩。各国家(地区)在网络中的分工明确,网络功能差异显著并表现出不同变化特征。②全球商品贸易网络生长受自组织性、国家(地区)匹配性、国家(地区)集散性等内生动力和外生网络嵌入性等外在推力的共同驱动。其中,互惠关系是自组织性的主要结构,国家(地区)收入水平、市场开放趋同性和制度环境异质性是匹配性的关键因素,经济优势和产业竞争力是集散性的重要基础,殖民历史网络、留学生交流网络、语言同构网络、论文合作网络是重要的外生网络。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仍然适用于全球商品贸易网络生长机理的解释,尤其对国家(地区)匹配性和集散性的解释力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