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的大小、教师的控制感、教师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教师个体人格因素以及学校组织气氛和学生的纪律问题都是影响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不仅会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而且还会影响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学校与教师个体三个方面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努力,以缓解与减少教师工作倦怠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教师工作倦怠与管理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教师工作倦怠现象普遍存在,而且范围和强度呈增长趋势。工作倦怠的表现有三个方面,即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工作倦怠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调适,将会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生活质量都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教师工作倦怠不是对某一特定事件的过度应激反应,而是在较长时间内,对来自各个方面压力和事件所产生的累积的过度反应。总体上分析,教师工作倦怠的产生存在社会因素、组织因素、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教师工作倦怠的防治可以从学校组织管理和教师个人管理两个层面展开。学校应当采取科学的、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积极预防教师工作倦怠的产生。教师应当在意识到自身处于负性的情绪和倾向时,通过主观的调适,化解这种不良倾向,转而形成正向的工作动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组织契约违背问卷、离职意愿问卷和教师工作倦怠问卷,对350名中学教师实施测评,对获取的288份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契约违背和离职意愿对工作倦怠的主效应显著;教龄、学历、学校、组织契约违背和离职意愿与工作倦怠相关显著,对工作倦怠的总体解释度达到22%;教龄、学历、学校、组织契约违背和离职意愿可以作为工作倦怠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工作倦怠影响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是教师厌教、流失以及教育质量难以提高的重要因素。高校教师产生工作倦怠的原因主要包括个体因素影响、脑力劳动的职业特点、工作负荷过渡及不合理的管理模式等。据此提出加强高校教师工作的建议:保持工作的新鲜感,激发教师活力;开展跨学科学术活动,启发教师新思维;转变管理理念,鼓励教师参与学校事务;建立教师支持系统;重视人文关怀,建设和谐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5.
工作倦怠产生于长期的工作压力,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将直接导致出现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教师是工作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身上表现出的工作倦怠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消极影响。关注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的现状、消极影响、产生的根源与措施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对77名江西省中学政治教师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学政治教师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工作倦怠状况;不同性别、年龄、学校的中学政治教师在情感衰竭层面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状况及成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红斌 《教育科学》2005,21(5):41-45
工作倦怠产生于长期的工作压力,是不可调和的压力反应产物,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直接导致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教师是工作倦怠的高发人群。对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的现状与成因进行调查分析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时中学政治教师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1)中学政治教师的工作倦怠虽然没有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但已经普遍性地存在。最主要表现在低成就感,接着依次是情绪衰竭、去人格化等方面。(2)不同性别、年龄、学校的中学政治教师在情感衰竭层面上存在显著差异。(3)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的产生与社会时政治课学科的偏见、繁重的教学任务、竞争的压力、生活的压力、人际关系……诸多因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工作倦怠现象普遍存在,且日益严重,表现为情绪衰竭、人性化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根据对成人高校教师的研究发现,社会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体因素等都会引发工作倦怠现象的发生。为此,应积极地从规划教师职业生涯、科学设计工作内容、建立公正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和谐人际关系及教师自我心理调节等方面采取应时策略,以减少教师工作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性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职业学校后勤员工工作倦怠作为一种职业性伤害,也同样影响着员工个体的身心健康以及学校服务育人的成效。因此,分析和探索后勤员工工作倦怠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研究和提出缓解后勤员工工作倦怠的对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台湾地区教师工作倦怠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作倦怠主要是指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教师工作倦怠是工作倦怠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对台湾地区教师工作倦怠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以期对国内教师工作倦怠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主要表现为: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个体成就感降低。通过对教师工作倦怠的原因分析,了解倦怠的后果,进而提出降低工作倦怠的对策,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eacher occupational stressors, self‐efficacy, coping resources, and burnout were investigated in a sample of 247 Spanish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Concretely, two specific aims were formulated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teaching stressors on teacher burnout and the role of self‐efficacy and school coping resources as mediator or moderator variables in the stressor–burnout relationship. Teachers reported that when their pedagogical practice in the school setting was being interfered with or hindered by a set of factors from the multiple contexts involved in students’ learning, problems of burnout occurred. In addition, results revealed that teachers with a high level of self‐efficacy and more coping resources reported suffering less stress and burnout than teachers with a low level of self‐efficacy and fewer coping resources, and vice versa.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河北省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和特点。方法:采用修订的MBI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河北省513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1)河北省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程度不高,但情感耗竭程度相对比较严重;(2)河北省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中三个维度随教龄增长呈现出“两头低,中间高”的趋势;(3)高中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显著高于初中教师;(4)5~14年教龄和15年以上教龄初中教师职业倦怠水平都显著高于0~4年教龄段的初中教师。结论:河北省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总体不太严重,但在情感耗竭维度方面较为突出;高中教师以及教龄在5~14年的教师职业倦怠总体程度更高,因此更需要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描述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枯竭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探索有效降低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枯竭的对策。方法:采用测量法,对四川省182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枯竭现状进行测量分析,并系统考察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枯竭的特点及对策。结果: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枯竭与参照值相比情况较为严重,主要体现在个人成就感和认知枯竭两个维度上;职业心理枯竭的个人成就感维度在所教年级因素上存在差异;职业心理枯竭的情绪衰竭、去人性化、认知枯竭三个维度在有无辞职想法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职业心理枯竭的个人成就感维度在是否担任班主任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枯竭状况较为严重,同时教师的职业心理枯竭还具有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心理枯竭状况普遍存在的新趋势和新特点,亟待社会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4.
在回顾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的概念及其表现的基础上,从社会、组织、个人3个方面梳理了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现象的成因及其对策的研究成果,并对教师职业枯竭的研究方向提出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5.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影响及缓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当前不可忽视的问题。教师职业倦怠受社会、学校、教师本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它给学校、教师自身和学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可以从社会、学校和教师本人采取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教师职业倦怠是近年来影响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角色冲突、工作负荷、家庭平衡以及民办高校招生对象的特殊性和管理体制的欠缺都是影响民办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针对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教师个体、家庭层面、民办高校和社会几个方面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努力减轻教师职业倦怠,促进民办高校教育教学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来自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江华瑶族自治县、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的3所城镇小学、1所希望小学以及8所乡镇村小的361名教师样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处于中等水平;(2)教师职业倦怠情况在性别、学校类型、教龄等上存在显著差异;(3)教师职业倦怠与其所拥有的社会支持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农村初中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自卑和孤僻,抑郁和焦虑,冲动和强迫,偏执和敌对,职业倦怠,人际交往障碍。形成的原因有: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的自身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学校环境因素。应充分调动社会、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教师自身等各方面的力量,对农村初中教师的心理问题进行全面干预。  相似文献   

19.
研究使用职业倦怠调查问卷,以贵州省特殊教育教师为对象,研究发现贵州省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感总体呈中度倦怠,轻度和中度倦怠人数最多,均超过35%;其中教龄、学校类别、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等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