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挂科小王子     
卢十四 《大学生》2014,(21):71-71
在我高三那年,我妈曾问我:"你将来上了大学,想学什么?"我回答说:"不知道啊。"我妈也就不再多问,暗想:这个孩子很有城府,毕竟还没到高考,他心里有想法却不乱说。 等到高考结束,该填志愿了,我妈又问我:"你到底想学什么?"我回答说:"不知道啊。"我妈愕然:"原来你是真不知道啊?"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偶有业内人士让我介绍教书和"治学"的经验,我颇感愧怍。"人贵有自知之明。"我清醒地认识到,我这点微末道行和点滴成绩,距离"治学"的境界和"名师"的标准还相差很远很远。  相似文献   

3.
从小,我妈妈对我要求就十分严格,经常冲我"打雷"。早上,我睡得正香,忽然,从我身后传来一声"炸雷":"还不起床,再不起来迟到的话,看我不打你的屁股!"妈妈的"雷声"让我从香甜的美梦中晾醒,我不得不迅速穿好衣服,刷牙、洗脸,风卷残云般吃过她为我准备好的早餐,及时地赶到学校。下午放学后,回到家的我随手把书包一丢,正准备自由自在地去玩的时候,身后突然又传来一声"炸雷":"站住,你这急急忙忙往外跑,作业写完了没有?"  相似文献   

4.
陈军 《上海教育》2013,(1):58-60
目的是构建"我→我"教育的心理图式 理想的"我"是"我"之人生高境界;现实的"我"是有着多种错误过失的成长着的生命体。"三省",就是理想的"我"对现实的"我"的吁请、提示、警诫、促进。 孔子极为尊重人性、个体以及个性。孔子始终对人不悲观,因此始终把人的进步放在理想的框架中去构思,坚信人是可以通过学习而成长的。这,就是一个教育家对"人"的一个大判断。因材施教,看起来是教育策略,实质上是着眼于每个人的个性实际,是教育主体性原则的确定,是对"人"能够发展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5.
你也"追星"?每每和同龄人说我也"追星"的时候,他们总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仿佛"追星族"只属于"80后"、"90后",我这个"60后"应该和这个词一点边儿也沾不上。其实我真的是"追星族",而且"追星"追到了痴迷的程度,至今执迷不"误"。华国栋——关键时刻拉了我一把,让我从盲从走向专注2003年4月,  相似文献   

6.
荷包蛋王子     
我们沈老师问我:"你会烧什么菜?"我大声地回答:"荷包蛋!"沈老师扶扶她的眼镜,没有继续问我。我的死党梁嘉辉问我:"你的拿手菜是什么?"我很自信地回答:"荷包蛋!"他"切"了一声就走了,似乎很瞧不起我的样子。拿手菜是荷包蛋怎么就被人歧视啦?要知道我做的荷包蛋可是与众不同的哦,我还光荣地被妈妈封为"荷包蛋王子"呢!  相似文献   

7.
并非戏言     
《师道》2011,(2):64-64
教育不对头 "爸爸,我觉得妈妈对我的教育很不对头。" "你这是指的什么?" "在我很精神的时候,她强迫我睡觉;在我非常想睡的时候,她又叫醒我。"  相似文献   

8.
倪斌 《成才之路》2013,(11):94-95
无意间看到两则寓言故事:一则是《我牵蜗牛去散步》,另一则是《蜗牛牵我去散步》。两则故事都是讲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第一个故事中的"我"因嫌蜗牛爬得慢,于是又急又气,拉它扯它,蜗牛因此受伤,后来干脆趴在那里不肯向前爬了。第二个故事中的"我"不再催蜗牛,跟在它后面,无意间"我"欣赏到了一路风景,而蜗牛也早已爬到了"我"的前面。我不禁为第一个故事中"我"的急躁而轻笑。猛然间,我班的那帮淘气包在我眼前一闪,对待他们,  相似文献   

9.
梦想是什么     
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我抿着嘴,想了一会儿,说:"我要当医生,我要救死扶伤!"后来,在幼儿园毕业那天,老师又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这回,我坚定地说:"我要当大老板,赚好多钱,给爸爸妈妈买大别墅。"小学时的作文课上,老师又让我们逐个谈梦想,有人说:"我要当宇航员!"有人说:"我要当警察!"有人说:"我要当老师。"老师笑了笑,说:"还有没有其他答案?"有一个孩子举手了,那是个很安静的小姑娘.  相似文献   

10.
"李老师抱抱!"翔翔张开双臂要我抱抱,我又一次弯腰把翔翔抱了起来。我的搭班老师说:"他又没哭,干嘛抱他?"我向搭班老师笑笑说:"我儿子嘛。"开学初,翔翔哭得特别厉害,我一边从翔翔妈妈的怀里"硬"把他从妈妈身上"剥离",一边对他说:"李老师来抱抱翔翔,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在创设"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过程中,融会贯通了"以物观物"、"中观"等哲学思想,他以一种哲学智慧,实现了对传统诗学中"物我关系"以及"情景关系"的超越,他把是否散发着哲学的灵光,作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分水岭,因此,"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必然是充满着哲学智慧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2.
课下,我喜欢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或捏捏他们的脸蛋,或拍拍他们的屁股。称呼,也是用很亲切的昵称,"小笨蛋"、"丫丫"、"李李",还有些孩子的名字本就是叠音,"珊珊"、"沐沐"自然是脱口而出;另外如"二马"、"可可"、"诗意"、"诗雨"等孩子的称呼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是一样;女孩曹奥雅原本是我的邻居,也是我看着长大的,她一直称呼我为"丁妈妈",在学校也是,课堂上称呼"丁老师",课后总是"丁妈妈、丁妈妈"地叫,而我,  相似文献   

13.
惊喜     
今天中午放学回到家,妈妈告诉我,说我"升级"了。我疑惑不解。妈妈神秘地说:"呆会儿到医院你就知道了。"到医院去"升级"?我更疑惑了。一路上,  相似文献   

14.
墙头草之歌     
郝伊宁 《辅导员》2010,(13):88-88
我本是一颗无名的小草,只因长在墙头上,人们便称呼我为"墙头草"。人们还给我起了一个不太雅致的名字一"随风倒"。在人们看来,我成了毫无骨气"势利眼"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5.
乔迁 《教师博览》2010,(10):28-29
"我长大了当科学家。" "我长大了当军官。" "我长大了当教师。" …… 我的学生一个个小脸红扑扑的,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的理想。  相似文献   

16.
"妈妈,给我一样东西!"我一进门就对妈妈说。"什么东西呀?"妈妈惊讶地问。我神秘兮兮地说:"咱们家的存折。"妈妈更加奇怪了:"你要存折做什幺啊?"我笑嘻嘻地说:"妈妈,您先把存折拿来,我自有用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对石涛艺术思想相关研究的论述进行了梳理,又从"我自用我法"艺术主张的社会经济背景和思想文化背景等时代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我自用我法"思想渊源的"禅道渊薮"、"内在精神"及其"艺术境界"进行了追问。  相似文献   

18.
但凡我教过的学生,都知道我是个"三好"老师。只听说过"三好"学生,怎么又冒出个"三好"老师呢?别误会,此"三好"非彼"三好"也!我所谓的三好是"眼好、耳好、鼻子好"。  相似文献   

19.
开学第一天,我开车进入学校停车场,看到一位老先生在指挥交通,我的车停好后他帮我们打开车门,说:"早上好!"我想他大概是管交通的校工。下午来接孩子,他又特意把孩子带到我的车边,一边给他开车门,一边问:"今天过得开心吗?"孩子说:"开心。"他说:"那你们明天还来吧?"孩子说:"还来。"他又对我说:"开车小心。"等他离开了,我问孩子:"他是校工吧?"孩子说:"好像是校长。"  相似文献   

20.
在我7岁的时候,我的切罗基族爷爷带我去一个钓鱼点钓鱼。 爷爷叫我往平静的池塘里扔一块石头,问我:"你看到什么了?" "我看到一朵水花。"我回答。 "你还看到什么别的了?"爷爷问。 "还有,水面上泛起了一圈一圈的波纹。"我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