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外国文学的选文数量和重复篇目两个角度,分别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6年级)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发现两套教材在外国文学作品选文数量和重复篇目的编排存在较大差异。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编提出建议,一是扩大选文渠道;二是选择多样呈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寓言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形式,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寓言选文是学生提升想象力、提高语文素养的载体,因此,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选文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寓言选文为研究对象,对其篇目、来源、内容、课后练习、改动处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发现,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寓言选文具有合理安排篇目、广泛选取素材、科学删减内容、充分发挥作用、巧妙改编选文等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为小学语文教师运用该版本教材进行寓言教学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3.
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文言文选文在语文教材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历次教材改革中,教材编写者也都会特别注重对文言文选文的选编。2016年秋季入学之初,部编本语文教材取代原来的人教版,成为全国统编教材并投入使用,教材中文言文选文有大幅度调整。本文将就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选编进行研究,以探讨其新变化,并针对选编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定篇”是王荣生博士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一书中对语文教材选文鉴别的四种类型之一,“是语文科课程规定的内容要素之一,指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篇目”。它具有选文的完整性、阐释的权威性、功能的自在性、教学要求的统一性、评价的  相似文献   

5.
配合语文“必修本”的教材《语文读本》,是专门为学生阅读选编的综合性读物,它选文精美、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其思想性、趣味性和丰富的思想内涵,使人读后爱不释手。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让它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育中,发挥它最大的作用。但现在  相似文献   

6.
小古文是一种文言文,对于学习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具有重要作用。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共选编了14篇小古文,引导学生从小古文中学习传统文化。笔者通过对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小古文的选编状况分析,发现:小古文选文具有传统文化特色,考虑了学生的认知发展等特点。但小古文选文篇目比较少,缺乏多样性,因此,可适当增加小古文的选文篇数和丰富选文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吴慧 《现代教学》2013,(9):53-54
在阅读全国目前各类的语文教材中,我发现一个有趣而值得思考的现象,就是在不同省份的初中、高中的语文教材中选择的篇目有许多雷同之处。初中、高中语文教材选文雷同与国家的"一纲多本"教材多样化的编写方针有关,但也还有其他值得探讨的原因,以下从四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从语文教材选文标准的角度思考从语文教材选文的标准来看,现代语文教材选入的课文多是公认的名篇,目的是便于传承文化,便于编写教材,便于统一考试,便于学习者进行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8.
部编本语文教材是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自投入使用以来,它先进的编写理念,先学认字再学拼音,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系,增加优秀古诗文的篇目等,教材选文贴近学生生活,力图体现时代性等特征都使得部编本教材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下面将对部编本语文教材进行解读,以及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9.
成绩与问题     
20年来 ,语文教学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其一 ,结束了语文教学中的政治化倾向 ,痛苦地抹去了不堪回首的那个年代给我们留下的阴影。“语录进课堂”“语文教学课堂就是大批判战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另外 ,由于至今为止的语文教材仍以选文为体例 ,因此 ,选文的原则始终是上下各界所关心的问题。现行的全国各套语文教材 ,都把“文质兼美”作为自己的选文标准 ,正是因为如此 ,如托尔斯泰的《走路》 ,贾平凹的《丑石》 ,高维唏的《石钟山寻古》等优秀篇目才有可能走进我们的教材。就上海来说 ,两套教材的出现 ,虽然给大…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台湾省语文教材在内容选定和编排设计上有自己的特点,如选文篇目少、重视语文知识系统教学、精选课外阅读等。对海峡两岸语文教材进行比较研究,相互取长补短,能更加优化我们的语文教学,同时也更加有利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1.
近来,关于语文教科书选文的几种观点在社会上引起极大争议,主要围绕篇目增删、语句改造、故事杜撰三个话题展开论争,但这些激烈的论争大都未站在"语文"的角度关注语文教材。评价语文教材,必须从语文本身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基本属性出发,必须从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基本任务出发,必须从语文教材作为"例子"的基本功能出发。语文教材选文的原则是:"文质兼美";适合教与学;有开放意识;能体现时代特色。因此,逐步删除一些不适合教与学的篇目,增添一些适合教与学的篇目,是教材编选的必需;为了教与学的需要,对被选的文本做一些"吹毛求疵"、精益求精的语句修改,也是教材编选不可或缺的环节;为了适应某一个目标的教与学,在一时找不到相应文本的前提下"量身定制",也无可厚非。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材选编在重视选文品质的前提下必须重视便于教师讲授和学生接受的学情,而作为选修教材的苏教版高中《现代散文选读》,其选文却呈现出基于选编者个人喜好与情感体验,忽视教师与高中学生阅读需求的"强体验"与反经典倾向。这两种倾向不仅削弱了教材的可读性与耐读性,还影响了语文教材的文化价值传承功能。该文从分析教材具体篇章入手,指出其倾向性导致的弊端,并强调语文教材选文的标准当是满足学生审美阅读需求前提下的文质皆美。  相似文献   

13.
吴秀珍 《现代语文》2011,(11):154-155
选文是语文教材编写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选文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一套(本)教材的面貌和质量的好坏。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编写专家黄光硕先生在其专著《语文教材论》中指出:“课文的选定是编写语文教材的关键。课文选好了,教材编写工作也就完成了大半。”  相似文献   

14.
张昆 《文教资料》2013,(14):27-28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材观涉及语文教材的性质与功能,语文教材的编选和使用等各个方面。他在语文教材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为当今语文教材建设,特别是教材选文的编选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深入研究叶圣陶的教材观,以此指导教材选文系统建设,可以确保选文文质兼美,同时又便于学生各项语文能力的习得与训练,也便于指导教师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5.
2011年苏教版职业学校《语文》新教材与2001年苏教版中职《语文》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编制理念和选文系统贯彻了新课程的诸多要求,编写形式和选文系统都做了较大改动。新教材具选文富有时代气息、数量适中、难度降低等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老教材突出语文的工具性,新教材则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更侧重于人文性。实际教学中,需总结教科书编写的成功经验,反思其不足。  相似文献   

16.
中美语文教材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中国语文教材与美国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现,两者有相同之处,又有诸多不同之处。一、两者相同的地方1.都较重视“义理”教育。“义理”教育,即“道”的教育。“文以载道”是我国语文教材一个鲜明的特色。不过,近年来,我国语文教材已由“义理”本位逐渐过渡到“语言”本位,但渗透“义理”的选文在语文教材中仍占较大的比例。美国语文教材同样重视“义理”教育。例如,六年级文学教材第二单元主题为“英雄”,教材的选文有,生活中的英雄:小说《勇敢点,戴纳》、《儿童英雄:救人者、幸存者和有才能者的真实故事》、诗歌《抢救》…  相似文献   

17.
国家规划教材《语文》(提高版)的正式启用,拉开了新世纪中专语文教改的序幕。众所周知,老的中专语文教材始终没有解决这样几个重要的问题:重思想教化而忽视生活趣味,重知识积累而忽视艺术审美;重传统理念而轻视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轻视表达热情。语文教材的选编,应立足于鲁迅先生所说的“美善吾人之性情,崇大吾人之思想”这个基本原则。国家规划教材《语文》(提高版)以新颁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从全新的角度,以大胆的尝试,给人耳目一新的惊喜。1.内容上将29篇课文分为4个板块,按照阅读、写作、文学作品欣赏、文言…  相似文献   

18.
房义斌 《天中学刊》2006,21(3):120-123
百年来语文教育质量堪忧,教材选文不良“功不可没”。对于我国古代语文教材选文的优良编选传统,我们缺乏科学的认识和善意的继承,而更多的是依靠外力强行摊派,在教材中选入了过多的质量不高的时文,使得百年来语文教育失去了特殊功能,陷入了低质低效的泥潭而难以自拔。我们当继承古代语文教材选文编选经验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提高现行语文教材质量。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育对于民族文化的继承是非常重要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作用与意义,必须依赖于教科书这一本体来实现。语文教学是通过一篇篇教材进行的,以选文为主要形式,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一篇篇文情并茂的佳作能从语言上、思想上、能力上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启迪。语文教材的选文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在教学中发现的语文教材选文存在的不足,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下一批中小学教师和研究者对语文教材某些选文的真实性问题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呼吁推翻现行教材,利用民间力量重编教材.这是一种非理智的偏激表现,也是民间改革家们搞混了语文教材功能而将历史的真实强加给语文教材选文的要求.语文教材不同于历史教材,它更注重文学的真实和社会生活的本质.教材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不能感情用事,必须理智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