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09—2019年间共328篇有关离异家庭子女的新闻报道进行梳理分析,系统解读媒体中的离异家庭子女形象。结果表明:大众媒介中的离异家庭子女主要是一种负面形象,媒体对这一群体存在刻板印象与认知偏见,这容易误导受众对离异家庭子女全面、客观、理性的认识与反馈,对其健康成长造成危害,为此我们提出若干纠正媒体偏见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异家庭越来越多.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与行为问题逐渐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文章重点介绍了父母离异对子女的影响.离异家庭子女适应不良的原因及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3.
论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日益突出的离异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研究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优化离异家庭子女的学习生活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人生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婚姻家庭观念的改变,离异家庭逐渐增多,离异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父母离异会给子女的心理与行为造成一些严重影响如情绪问题、人格问题及行为障碍等。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关注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刘先华 《培训与研究》2010,27(3):95-96,104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婚姻家庭观念的改变,离异家庭逐渐增多,离异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父母离异会给子女的心理与行为造成一些严重影响如情绪问题、人格问题及行为障碍等。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关注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刚走上教师岗位,我就担任初一四个班的教学工作,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我特别留心关注那些困难生。在这个群体中,离异家庭中成长的学生占很大的比例。从这四个班级进行的调查统计结果看,离异家庭子女占学生总数的18%,这一数据令我瞠目结舌,始料未及,这说明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容易产生偏差,道德行为容易出现问题,这一现象成为一个十分醒目的问题,亟待我们解决。  相似文献   

7.
一、离异家庭对子女的教育 不健全家庭和不幸家庭是两个不周的概念。从教育学的观点看,不健全家庭并不意味着其家庭教育必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不利条件,而健全家庭在子女教育上的优势也是相对的。离异家庭的父母对子女只要教育得法,同样会使子女成才。下面介绍几点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社会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单亲子女的数量也急骤增多。如何对这一特殊群体施以正确的教育,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拟就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及教育对策略作粗浅的探讨,提出一些拙见,以期唤起人们的重视,用更加正确的眼光关注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及疏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离异家庭——这一社会的裂变细胞,已成为数量众多的一种生存形态.缺损的家庭,给子女带来的心灵的创伤,有的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和负面影响.请看下面数据:1.1987年后,离婚率以每年10%增长,我国每年都几十万个家庭因离婚而破裂.2.广州市妇联对824名离异家庭子女的调查,其中中下生占2/3.3.广州市收容中转站1991年l—6月收容1210人中,家庭破裂的流浪儿有271人.4.工读班中,离异子女占相当的比例.5.据对1905名中小学生的家庭结构及心理健康的调查,生活在离异家庭的中小学生有心理障碍的人数占13.8%,而完整家庭仅占0.2%.离异给子女带来负面作用和行为偏差,离异使一些孩子产生心理障碍.随着越来越多的离异子女的出现,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别忽视了这些缺水的秧苗──谈谈对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北京市实用美术职业学校李允萱随着近年来社会中离婚率的上升,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必然成为学校工作中需要探索的一个新课题。在当代中国,人们将父母及一个子女构成的家庭视为圆满的组合形式,孩子在父母的呵...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离婚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由此带来的离异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离异家庭子女当中,有相当数量的学前儿童。如何开展学前离异家庭的教育指导,仍是一个在探索中的问题。在此,笔提出粗浅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离异家庭的增多,离异家庭中孩子的教育问题和心理保健越来越受到关注。离异家庭不同于一般家庭,只具有"部分家庭功能",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在家庭离异的过程中都深刻体验到分离的煎熬。离异家庭是由于父母婚姻破裂而导致解体的家庭。其不良后果是多方面的,例如子女的生活问题、发展问题、教育问题,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等。  相似文献   

13.
离婚叙事与家庭关系对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父母离异会对子女的心理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这一结论已经被国内外众多研究所证实.相对于离异事件本身,消极的离婚叙事与不良的家庭关系对于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负面影响更加严重.消极的离婚叙事通过建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心理放大了父母离异对子女的负面影响,并通过"内化"使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得到了强化.不良的家庭关系增强了离婚事件的负面作用,使子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甚至是一生都生活在父母离婚的阴影中.如果离婚已经不可避免,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减少父母离异对于子女的负面影响:首先,建构温和的离婚叙事以取代消极的离婚叙事,给予家庭成员更多的理解与接纳,避免子女产生消极的自我认识与评价而出现心理问题;其次,父母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选择和平友好的方式离婚,同时仍尽力承担作为父母对子女应尽的抚养与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所谓“离异家庭子女”,常指父母离异、再婚,由父母单方、老人或亲戚监护抚弄的孩子.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是一个社会问题.近年来,离异家庭子女正在逐年增多,在社会上已形成了特殊的群体.据有关方面统计,该类学生占在校人数的8-15%.由于在感情上得不到父(或母)的抚爱,在生活上缺乏更多的关心,导致了爱的残缺不  相似文献   

15.
王斌  张显霞 《辽宁教育》2010,(11):15-16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的离婚率正逐年升高,已经超过20%。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目前我国离异家庭子女人数已达到数百万之多,这是人们不得不正视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带来社会结构的一系列嬗变,包括家庭关系的变化,而离婚家庭的急剧增多就是其表现之一。离异家庭子女是父母婚姻破裂后出现的与完整家庭子女不同的特殊社会群体。这个群体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而逐渐扩大。父母离婚、家庭解体不仅会严重影响离异家庭子女的智力、性格和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遏止其社会性的顺利发展,导致离异家庭子女出现社会性发展不良。近年来,我国对离异家庭子女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研究的内容包括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离婚率的迅速上升和离异家庭子女的日益增多,如何通过学校教育帮助离异家庭学生更好面对家庭变故带来的不适和伤害、尽快医治父母离异带来的创伤、维护心理平衡、保证心理健康发展是所有教育工作都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拟从离异家庭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学校教育应采取的对策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社会上离异家庭明显增多,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渐突出。它给学校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也为我们班主任工作增加了一个新内容,即要重视做好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工作。 我们桥梁厂小学561名学生,离异家庭子女27名,占在校学生总数的4.8%。我班有学生36名,离异家庭子女就有7名,占全班学生数的19.44%。这些学生因父母失和,争吵离异,在家庭生活中失去了往日的温馨,心灵上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如不给予及时的关心、抚慰和引导,势必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与成长。  相似文献   

19.
龙梅 《贵州教育》2011,(20):21-22
一、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表现 单亲家庭是指由于死亡或离异后只剩下夫妻中一方与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家庭。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276名离异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及292名完整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及数据处理,探讨离异家庭与完整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方面有无显著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在社会支持的子维度——主观支持和心理健康的三个子维度——偏执、人际关系敏感、心理不平衡方面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其次,将离异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进行动态分析,以父母离异时高中生所处的发展阶段为标准,将被试分成三类进行比较,一是父母离异时子女正处于学前期(0~6岁);二是父母离异时子女正处于童年中期(7~12岁);三是父母离异时子女正处于青春期(13~18岁)。研究结果表明:三类离异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其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分数均低于完整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而其中,父母离异时子女正处于学前期的高中生与后两类高中生之间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最后,利用多重回归分析试图找到离异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的社会支持各因子与其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支持的利用度这一因子与离异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并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