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三螺旋接口组织与创新中的知识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东华  尹大为 《科学学研究》2008,26(5):1073-1079
 本文以创新三螺旋理论为基础,从三螺旋接口组织的概念出发,首先对接口组织的结构形式和实际特征进行了阐述。其次,对三螺旋创新中的知识层次与知识形态进行了分析和表述,并以此为基础对知识流动和知识创新成果应用的矛盾进行了分析。再次,将接口组织对知识转移过程的促进和协调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个以接口组织为基础的知识转移框架。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以及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已经成为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运用企业知识理论,从知识及知识创新入手,对组织知识创新过程及其管理进行研究。组织知识创新由三个层次组成:知识创新过程(SECI)、"ba"和知识资产,这三个部分相互作用,形成知识创新的螺旋上升运动。对组织知识创新过程进行管理,必须从决策机制、动力机制以及保障机制三个方面构建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顾熹  李琦 《知识窗》2023,(8):63-65
三螺旋理论揭示了政府、高校、企业三方的关系,强调通过有机联动、螺旋递进的方式作用于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其高效开展。文章从目标协同、组织协同、资源协同、过程协同四个方面出发,以三螺旋理论为指导,探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建设路径,助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三螺旋模型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首先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特征、主体和结构进行了综述,然后介绍了三螺旋模型理论的提出和主要观点,并分析了三螺旋创新模型的三阶段及其在知识的创造、扩散和利用方面产生和变化的四个步骤,最后阐述了基于三螺旋模型的大学、企业和政府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管理》2018,(5):25-32
政府、学术界及工业产业三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创新进步的三重螺旋创新理论模型是企业创新并投入实际使用的重要理论支撑模型之一。本文通过结合三重螺旋创新模型的应用背景、已有理论、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提炼出影响科技创新初创企业快速实现跨国落地的政府及学术界相关因素,加速创新技术实现产业化、商业化,也从另一个角度丰富了三重螺旋创新理论模型。本文通过对启迪科技园的实证案例,进一步为政府政策以及学术界的支持方式提供建议,更好地推进创新技术在国际间进行转移。  相似文献   

6.
探索美国能源部资助产出的三螺旋创新网络结构与特征,有助于把握美国能源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对推动我国能源产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选择美国能源部资助产出的SCI论文为数据样本,通过综合运用多种国际前沿科研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分析与提炼,绘制了美国能源部资助产出论文的整体三螺旋创新网络和产业(公司)的三螺旋创新子网络。揭示了代表政府的国家实验室在三螺旋创新网络中发挥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大学成为三螺旋创新网络中最广泛的主体;产业与政府和大学之间形成了较好的三螺旋创新网络。  相似文献   

7.
基于三螺旋模型的官产学合作创新机制与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三螺旋创新模型,政府、产业、大学三机构除了完成他们的传统功能外,还表现出另外两机构的作用.该模型为官产学建立长期的合作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合作创新机制中三机构既有明确的分工,在功能上又存在一定的重叠.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官产学联盟是三重螺旋发展到组织阶段两种典型的官产学合作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了测度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协同创新的网络化、结构化程度,采用TH算法作为计量工具,对美国、日本、中国等10个国家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的构型信息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美国、日本和英国三螺旋关系的自组织能力比较强.我国由于大学与产业合作环节非常薄弱,三螺旋运行的自组织能力比较差.为此,我国应该在企业研发能力强化、大学发展模式变革、跨边界混合组织发展和政府政策干预上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重螺旋模型的中小企业创新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介绍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的三重螺旋模型的提出、发展、生成机理和作用机制,把三重螺旋创新模型与其他创新模式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和所面临的创新障碍,认为三重螺旋模型是适合中小企业创新的战略选择,且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组织知识创新体系运营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以及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已经成为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运用企业知识理论,从知识及知识创新过程入手,对组织知识创新体系及其运营机制进行研究。组织知识创新体系由3个部分组成:知识创新过程(SECI)、巴和知识资产,这3个部分相互作用,形成知识创新的螺旋上升运动。组织知识创新体系要有效率地运转,必须从决策机制、动力机制以及保障机制3个方面构建行之有效的运营机制。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创新过程技术间断性,把技术创新失败分为工艺创新问题、结构创新问题和核心技术创新问题,利用来自国内362个企业的样本分析工艺创新间断、结构创新间断和核心技术创新间断对创新失败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创新间断、结构创新间断和核心技术创新间断对创新失败有显著影响,它们是造成技术创新失败的主要因素;在影响程度上,三类技术间断对创新失败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刘建国 《科研管理》2016,37(11):52-60
将创新价值链从研发到市场的过程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以设计创新障碍、过程创新障碍和市场创新障碍作为创新间断标志,分析了价值创新要素对创新失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企业的创新失效表现出较强的“两端效应”,创新价值链前、后期失效大于中期失效,创新障碍表现出功能设计、工程化能力和商业模式为特征的创新失效关键路径。在创新失效形态上,市场失效和技术失效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创新失效形式。不同阶段创新障碍对失效形态的影响存在差异,设计创新障碍主要影响技术失效和市场失效,市场创新障碍主要影响市场失效和财务失效,过程创新障碍对三类失效形态都有强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产业创新体系的理论研究已落后于实践。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实践出发,定义了产业创新体系的内涵,用网络结构的分析框架剖析了产业创新体系的特征,将其形成过程归纳为横向联合、纵向联合、竞争与合作三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从形成原因、创新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等方面对产业创新体系的形成机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企业创新4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文回顾了中国企业40年来的创新历程,在区分不同阶段创新特征的基础上,对未来创新趋势进行了展望。首先,研究对40年来企业创新的总体特征做出了判断。其次,按照经济发展阶段和政策特征将过去40年的创新历程区分为不同的阶段,并详细总结了各个阶段企业创新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当时的创新政策。最后,研究对中国企业创新方向和学术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开放创新体系与企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借鉴Henry Chesbrough提出的开放式创新范式,着重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创新管理和技术创新资源配置,避免创新的两难境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文章认为开放式创新模式能减小技术创新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开放创新体系下,技术创新将吸纳更多的创新要素,形成以创新利益相关者为基准的多主体创新模式。并融合上海宝钢集团的案例加以阐述。文章提出以全面创新投入替代研发投入来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将更为合理和完整。  相似文献   

16.
苏屹  闫玥涵 《科研管理》2020,41(12):160-170
国家创新政策处于宏观层面,从跨层次视角分析国家创新政策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引领机制,是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基于2013-2017年度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跨层次分析模型,探究了国家创新政策、区域创新投入和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区域创新投入中的R&D经费投入强度和R&D人员投入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2)国家层面的创新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3)国家创新政策可解释区域创新投入与区域创新绩效在30个省市间的差异,在区域创新投入和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在研究基础上,对区域进一步提升创新绩效提出展望,为国家制定有区域针对性的创新政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创新理论和现代心理学理论,探讨工程创新需求对个体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对25家单位的82个项目组进行问卷调查法调研,共获得68份来自主管、305份来自员工的有效配对样本数据,采用HLM、Amos和SPSS进行跨层次的统计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工程创新需求对个体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自我效能感在工程创新需求和个体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组织创新氛围显著正向调节创新自我效能感与个体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即在高质量组织创新氛围中创新自我效能感对个体创新绩效的影响更强,在低质量组织创新氛围中该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8.
游静 《科研管理》2016,37(1):92-100
已有研究对创新主体的损失厌恶行为关注较少,且以金钱衡量创新的收益和投入对协同知识创新具有不适用性。损失厌恶如何对创新努力程度产生影响,协同环境将弱化还是强化损失厌恶情绪,成为应对损失厌恶首先需回答的问题。从知识积累角度刻画创新收益,将损失从金钱扩大到广义资源投入范畴,建立损失厌恶影响下的知识积累模型,对比分析协同创新与独立创新损失厌恶的变化。研究得到,随着损失厌恶程度提高创新努力程度降低,知识创新效率高的创新主体损失厌恶程度高、更加不愿意付出,并且协同环境相对独立创新强化损失厌恶情绪,从而降低主体努力程度。降低损失厌恶的负面影响需提高创新主体对资源投入的分摊比例。以算例和案例对模型结论进行验证。研究结论有助于从行为视角阐释协同知识创新环境中的"协作消退"现象。  相似文献   

19.
伴随知识经济的发展,从更开放的渠道中整合创新资源已成为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威客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通过研究威客的发展与应用现状,提出三种基于威客的技术创新模式,并论述其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为企业如何应用威客进行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