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有关高等学校:“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自2004年实施以来,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农村学校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在总结经验基础上,教育部决定从2010年开始,进一步扩大“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以下简称:“硕师计划”)规模,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教育》2009,(11):7-7,6
教育部日前下发了《关于做好2010年“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记者日前就有关问题采访了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负责人。记者:“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实施以来效果如何?答:“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简称“硕师计划”)于2004年启动实施.这是通过推荐免试攻读教育硕士,“特岗计划”等政策导向,鼓励和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服务农村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工》2009,(11):34-35
教育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从2010年开始进一步扩大“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规模.并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结合实施,同时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做好2010年“硕师计划”实施工作。  相似文献   

4.
《宁夏教育》2009,(11):4-5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在总结经验基础上,教育部决定从2010年开始,进一步扩大“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规模,并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结合实施,同时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做好2010年“硕师计划”实施工作。据悉,教育部要求将实施“硕师计划”与特岗计划紧密结合。可采取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一、农村教育硕士政策概述 2004年,教育部推出“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简称“农村教育硕士政策”),每年从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的高校中,选拔优秀本科毕业生到中西部贫困县任教。农硕生协议服务年限5年,第1年工作,第2年脱产学习,第3年边工作边撰写学位论文,毕业后颁发研究生学历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服务期间,农硕生按照国家规定领取工资,享受在职教师各项福利待遇;学习期间免缴学费,按在职教师脱产学习规定,带薪并享受相关待遇;培养经费由培养学校主管部门按照研究生招生国家计划安排。  相似文献   

6.
"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是专门为农村培养骨干教师的一项政策。自2004年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培养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文章在分析影响"硕师计划"研究生质量因素的基础上,从过程控制的视角,探索并实施"硕师计划"研究生质量保障对策,以提高"硕师计划"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部委     
《教育》2009,(31)
教育部:扩大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培养规模教育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从2010年开始,进一步扩大"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规模,并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结合实施,同时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做好2010年"硕师计划"实施工作。  相似文献   

8.
"硕师计划"其目的是为农村学校培养补充一批研究生层次的高素质专业化骨干教师,吸引高学历人才从事基础教育,改善农村师资匮乏的困境,促进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但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农村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问题,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政策执行偏离问题以及履行协议后人才流动导致农村学校能否从中受益等问题。为此,政府应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激励措施,同时,各部门、各环节应协调统一,以保证该计划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今年我省全面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石 《陕西教育》2006,(3):16-16
“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主要是通过实行推荐免试免费攻读教育硕士研究生等优惠政策,鼓励吸引一批优秀的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到国家和省级贫困县的农村学校任教。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培养实行“3 1 1”的方式:前三年,取得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入学资格的学生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到签约农村学校任教。第四年,回到培养学校注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参考》2014,(1):79-79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做好2010年“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精神,支持特岗教师在职学习和专业发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教育部决定2013年继续组织开展服务期满留任特岗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工作,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育研究》2016,(5):36-41
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状态不太理想,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提高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必要了解其求学动机以及寻求更有效的指导和管理模式。研究发现,目前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求学动机多元,整体而言积极良好,内部动机强于外部动机;男女教师求学动机没有差异;不同教龄的教师求学动机略有不同;城镇乡村教师的求学动机较有不同。对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和管理应充分考虑动机因素,充分发挥导师的促进作用,改革课程教学管理模式,发挥群平台在创设学习氛围方面的作用,关注乡镇农村学校教师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一、农村教育硕士政策概述2004年,教育部推出"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简称"农村教育硕士政策"),每年从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的高校中,选拔优秀本科毕业生到中西部贫困县任教。农硕生协议服务年限5年,第1年工作,第2年脱产学习,第3年边工作边撰写学位论文,毕业后颁发研究生学历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服务期间,农硕生按照国家规定领取工资,享受在职教师  相似文献   

13.
"硕师计划"经过十二年的逐步完善,已为农村培养了一批高层次高素质的骨干教师。"硕岗教师"作为被聘为特岗教师的"硕师计划"研究生,是2010年"硕师计划"与"特岗计划"结合实施的结果之一。通过对湖南省永州市S县L中学四名硕岗教师进行访谈,就国家制度、学校文化及学习社群等方面对其专业发展环境进行分析,可针对其发展环境存在的缺少职前实践性知识培训等问题提出诸如增加教师培训、改善学习社群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硕师计划"发展概况自1996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1997年9月首批1090名学员入学以来,十多年间,教育硕士招生人数稳步上升,2008年达到了14793人,截至2009年教育硕士招生总数更是将近12万人。但是,如果将这一人数与我国1052万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一比较,我们发现具有研究生学习经历的人数仅占1.14%,而农村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东北师范大学在“U-G-S”教师教育模式基础上,基于“融合的教师教育”理念,构建并实施的“体验–提升–实践–反思”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的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新模式。该模式在提高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整合基础教育研究资源以及提升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并为深化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建构产学合作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机制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天津师范大学本科生与教育硕士研究生一体化培养的“3+1+2”模式,该模式是在“4+2”模式的基础上对教师教育本硕一体化培养的进一步完善。学生完成大学本科阶段前3年学习任务,成绩优异(符合学校保送生相关规定)者通过笔试、面试合格后,进入“3+1+2”实验班。通过构建“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和“严”“精”“巧”“实”的培养过程,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兼顾,提升了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进了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以下简称“中职硕士”)是在专家学者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试办的,此举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职硕士”为实现中职学校教师的学位层次和师资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这种学位形式的设置,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8.
通过启动实施“农村高中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招收非在职本科生攻读教育硕士、推荐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等政策举措,2009年以来,我国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从早期单纯地面向基础教育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逐步开始形成面向在职和非在职人员两大类型发展的格局。但也不可否认,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还存在...  相似文献   

19.
《教师》2011,(7):F0004-F0004
根据国家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教职成[2000]5号),湖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师范学院面向全国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称“中职”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20.
“中职硕士”:现状、构想与实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职硕士”是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而设置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型学位,旨在培养中等职业学校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属于目前专业学位教育范畴。我国目前的中职硕士培养尚存在生源差异较大等问题,应借鉴国内外经验,设立一种新的专业学位,即“职业技术教育硕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