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进城农民工就业培训存在管理不完善、培训效果不理想、培训所需的经费没有较固定的来源等问题。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完善农民工就业培训管理。加强进城农民工组织化;建立多层次培训模式,满足不同群体的培训需求;完善农民工就业培训监督管理制度。第二,消除社会排斥,优化培训供给效能。加大宣传,营造培训氛围;培训机制优化,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建立多元化的农民工培训经费筹措机制实施多元化的培训补贴方式;合理利用社会力量培训资源,引入竞争机制。第三、完善配套措施,保障培训福利供给效能发挥。政府应建立相应的农民工就业培训配套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就业准入制度;逐步完善农民工就业培训的宏观政策和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培训与就业中心是劳务输入城市的政府专门为失业或无业农民工提供住宿、教育、培训和安排就业等服务的机构,它具有收容安置、职业教育与培训、就业推荐、业余进修、职业生涯指导等功能。作为具有社会系统工程和社会福利性工程性质的农民工培训与就业中心,是由政府主导、企业和培训机构参与,并以农民工自身为主体的,因此,它的成功推行和实施必须依靠政府、企业和培训机构以及农民工的共同努力。面对当前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和庞大的失业队伍,农民工培训与就业中心应成为提高农民工市场竞争力和就业机会的有效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加强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是转移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手段。农民工职业培训必须不断提高针对性,必须坚持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原则。因此,开展农民工服装专业技能培训应注重针对农民工的特点和企业的需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校内培训与上门培训相结合,以利于农民工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4.
勒伟 《成人教育》2016,(8):33-37
文章从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及就业培训价值取向入手,分析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现状及其所存在的问题,最后研究相关改善措施.文章所提出的改善措施包括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认知水平、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机制、提升城市对农民工接纳程度,签订就业合同、着力提升企业培训热情及竞争力,优化培训内容及方式、使其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四个方面.希望本文的一些观点可以真正改善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问题、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中.  相似文献   

5.
当前的农民工、失地农民、农村村落终结问题,已成为新三农问题。其中,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越来越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关注。通过多年来职业教育的工作实践,针对当前我国农村普遍出现的新三农问题,就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来说,笔者认为,关键要把握好农民工技能培训的三个特点,推动农民工更好地实现就业与创业。  相似文献   

6.
就业是民生之本,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也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城乡二元户籍、城市社会排斥、市场竞争激烈、素质技能不足、培训体系不健全、就业途径不畅、就业保障受歧视、维权难等。当前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对策主要有:消除就业二元化制度壁垒、优化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环境、扩大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渠道、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择业水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和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归属感。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就业难一直是中国发展的瓶颈,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有巨大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设置符合农民工特点的专业课程,培训和考证相结合,创新培训方式,疏通信息渠道,将农民工培训和农民工子女的培训相结合,实行理论学习与实习实践一体化等都是切实有效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就业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个群体已经成为独特的社会阶层。"农民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民工就业培训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对农民工就业培训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优化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模式,有利于广东省的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应设立免费就业培训制度;就业培训班要灵活授课、鼓励社会办学、丰富办学形式;企业要拓宽办学思路,搞活办学形式,构建就业培训的配套设施,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相关就业培训机构要合理布局,健全监管形式,拓展宣传途径,完善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型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支出主要用于受益人人力资本投资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的社会保障。我国农民工人力资本含量较低导致其就业条件较差和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低下。我国农民工数量巨大,劳动力的同质性较强。为提高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和提升其就业竞争能力,我国当前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构建策略宜从传统型社会保障向人力资本型社会保障转变。为了顺利实现这一转变,农民工社会保障支出应更加注重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转移的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形式的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7,(64):26-27
地域发展不均衡促使贫困地区农民工转移就业现象趋于严重,针对农民工职业素养欠缺,技术工种无法胜任的现实情况,为科学提升其职业素养,保证国家扶贫开发深化落实,解决城乡矛盾,促进城乡一体化科学建设,认知贫困地区农民工培训转移及就业安置工作意义重大。对此,本文立足于了解农民工劳动力发展现状,分析农村职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科学拟定优化策略,保障贫困地区农民工培训专业就业科学安置。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展农民工就业培训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农民工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培训供需均衡的角度出发,在高职院校的平台上构建科学实用的培训体系:精炼培训内容,活用培训方法,优化培训方式,提升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今年河南省总决定投入小额借款促进就业资金1000万元,带动全省工会投入3000万元,以进一步加大小额借款促进就业的力度,加大农民工的就业培训援助力度。 此前,该省总工会作出了对农民工10万人开展技能培训、帮助实现就业5万人次等6项承诺,用量化的指标,展开对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帮扶。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有利于增进就业、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和尊严实现。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服务中政府和市场失灵的存在,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需求转化为现实困难重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服务的模式创新,需要超越政府或市场的单一思维,按照需求取向、效率、财政平衡、再分配公平、责任和适应性等原则,重塑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服务的制度基础和组织基础,将"政府发现公共偏好和获取资金的优势"与"市场和社会组织生产和递送服务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政府—市场(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合作治理,以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服务高水平、高质量供给。  相似文献   

15.
发挥高职院校优势积极推进农民工培训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对城乡需要就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为了更好地贯彻全国职教会精神,促进农民工培训工程的实施,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高职院校自身的优势,让高职院校参与到农民工培训之中,使之成为农民工培训的基地。  相似文献   

16.
毛丽君 《教育与职业》2008,(15):148-150
浙江省作为吸纳农民工就业的大省,面临着"民工潮"与"民工荒"并存的局面。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迫切需要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提升农民工素质,以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文章以浙江省为例,从现阶段农民工就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出发,根据该省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培训对策。  相似文献   

17.
“缺的是技术、愁的是出路,盼的是培训”,这是进城农民工现状的真实写照。从农民工接受培训的角度看,参加培训后找工作就“吃香”,这个基本现实使想提升自己务工档次而主动选择专业培训的进城农民工日益增多,他们对接受培训的需求是实在而强烈的。因此,开展多层次、多方面、大规模的进城农民工培训,整体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是我们职业学校责无旁贷的工作重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大城市出现用工荒的问题,但同时一大批农民工涌进城市却找不到符合期望的工作。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现状与期望不一致,农民工的现实条件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受到一定限制,而且培养的方向难与市场需求实现良好接轨,当前的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也有很多缺陷。为此,以就业促进为导向,可通过政府引导规划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事项,针对农民工改革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推广免费职业教育和发挥网络作用,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内容及培训模式的创新,多措并举不断促进农民工的就业。  相似文献   

19.
为应对大量失岗农民工返乡形势.重庆市政府决定大规模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高密市积极探索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建立了"政府促进、社会参与、培训与就业互动"的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长效机制,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一是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市场化运作农民工培训工作。采用招投标方式,市场化运作就业培训工作,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