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陈第是一位在古音研究上取得很大成就的音韵学家,其审音功力自非常人可比。文章通过穷尽式分析,统计出陈第古体诗歌327首,527个韵段。通过系联法、统计法归纳出陈第古体诗韵部共有25部并对其用韵特征进行分析。其古体诗的韵部通押情况为:先仙韵开合口通押,歌部豪部通押,职部薛部通押。其古体诗用韵特征还有:沃韵与烛韵读音有所不同,黠韵和鎋韵分属末部和薛部,入声韵尾的变化,阳声韵尾的变化,浊上归去等。该论文还进一步探究陈第古体诗歌用韵反映出的明代末年雅言通语的实际语音情况和福州方言实际语音现象。  相似文献   

2.
运用穷尽式系联方法,归纳出刘长卿诗歌用韵系统:近体诗阴声韵、阳声韵共22部;古体诗阴阳声韵共18部,入声韵7部。并将刘诗用韵与相同时代不同地域,以及相同地域不同时代的诗人用韵进行比较,进而探讨刘诗用韵的特异之处及其与通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参照宋代通语韵系,宋代潼川诗人用韵系统归纳为17韵部,它是受方言影响的通语韵系,即通语韵系在潼川的变体。17韵部中有较多的“特殊用韵”:歌与豪、萧与尤、支与鱼、鱼与尤等分别通押。这些押韵虽然在现代潼川方音及至四川方音中基本上找不到对应,但是它们涉及到潼川各地的许多诗人且有一定的诗歌数量,因此可以认为这些“特殊用韵”应该反映了宋代潼川的方言语音。另一方面,学术界普遍认为现代四川话属于西南官话,是北方话在西南的变体,它的形成是元明以后的事,这表明元明以前的宋代是四川话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  相似文献   

4.
金代古体诗的韵母系统可以归纳为18部,与同时期中原一带的韵母系统基本一致,从总体来看反映了当时通语的语音系统。这个韵母系统与《蒙古字韵》的系统非常接近,最大的特点就是入声仍然作为独立的韵部存在。古体诗用韵研究对于汉语语音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戎昱诗用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戎昱诗分近体诗和古体诗两大类。近体诗的用韵可分为22个韵部,很规则。古体诗的用韵可分为30个韵部,既有押平声韵的,也有押仄声韵的;用韵较宽,且有出韵现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北宋河南籍诗人贺铸的诗的用韵作了系统的考察,古体诗归纳为20部,其中舒声韵13部,入声韵7部;近体诗只有舒声韵,共14部。近体诗颇多“借韵”和“出韵”,说明其诗的用韵打破了官韵的限制,反映了当时当地的实际语音现象,对宋代语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元代江西四位诗人1129首古体诗(含1970个韵段)的系联、考察,发现其用韵共分22部,对比《蒙古字韵》阴声韵与阳声韵的分部,与之基本一致,可以看出元代江西诗人基本上是以当时的通语读书音为基础来押韵的。元代江西诗韵也反映出江西方音以及南方方音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8.
宋代湖南、湖北词人用韵符合宋代通语的一般特征.突出特点是湖南词人尤侯部唇音字不入鱼模部,另外通押现象也比较少.  相似文献   

9.
唐五代湖北地区文人古体诗与韵文用韵共分25部,大都为部内诸韵相押。但亦有部间通押的特殊韵例现象。这些韵例或为仿古,或为临时通押,有些则是对唐五代通语语音乃至湖北方音的真实反映。对这些特殊韵例进行了全面分析,以归纳其出现的不同原因与其所反映的语音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运用韵系列表法和韵系数理统计法考察温庭筠词的用韵,将温词的用韵与初唐、晚唐、五代、宋的诗韵、词韵以及他本人的古体诗用韵进行比较,发现温词以诗韵入词,有一定的存古性。晚唐时词受到诗韵的影响,还没有形成后来的词韵格局。  相似文献   

11.
南宋鄞县陈著诗歌1248首,共1371个韵段,系联为18个韵部。不同韵部之间存在合押现象。陈著诗歌用韵丰富了宋代诗文用韵研究的语言材料,也有助于宋代通语及方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宋代闽音考》之推论,以现代闽南方言潮汕话、海南琼文话为今音佐证,进一步阐明宋代闽语流变的一些主要特征:一受宋代通语的影响,宋代闽音韵调流变与通语演变态势趋同;二宋代福建文士诗文用韵方言入韵,在文献中保留了宋代闽方言阴声韵、阳声韵和入声韵的部分特征。文献研究是语音断代研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了王冕古体诗韵作,分古体诗18部。讨论了用韵中的特殊韵例和韵字及全浊上变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宋代河南地区文人诗词用韵中的上去通押韵段、阴入通押韵段是研究宋代通语声调的重要材料。宋代河南地区诗词用韵中入韵的全浊上声字有93个,只与去声字押韵的有26个,兼押上去声字的有60个;入声韵叶入阴声韵的有23个韵字。这些用韵材料能显示出宋代通语中浊上变去的进程以及入声韵尾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陆游现存的144首词的用韵情况进行考察,其词用韵可以归纳系连出19个韵部,基本与王力先生考证的宋代音系相吻合,但也存在出韵之处。同时它也反映一些当时的实际语音情况,如入声韵尾混押、鼻音韵尾合流等。这对于全面地考察宋代音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元稹所作281首古体诗韵字的系联,归纳出古体诗用韵25部系统,其中阴声韵10部、阳声韵8部、入声韵7部.并对与实际语音相关或跨部通押的特殊韵段进行分析,同时对所涉特殊韵字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宋词的用韵是古汉语语音史的重要资料。本文针对周邦彦184首词,通过穷尽考察其实际用韵情况,归纳系联出19韵部。周词19韵部基本反映了宋代音系,但也有出韵和通押现象,其研究有助于深入系统地考察宋词的用韵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盛唐诗人王昌龄诗作久负盛名,是研究盛唐语音的重要语料。王诗用韵,近体诗可分21个韵部,古体诗可分32个韵部。大多诗歌用韵规整,合于《广韵》。支脂之微、萧宵肴分别合为一个韵部。而且出韵较少,偶有换韵,亦有韵字不避重复及特殊韵字。  相似文献   

19.
辛弃疾现存诗歌143首,其诗歌用韵可归纳系联出24个韵部,基本上与王力先生考证的宋代音系相吻合。辛弃疾诗歌用韵情况对于全面考察宋代音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陈卫兰 《台州学院学报》2009,31(4):28-32,53
陈孚近体诗、古体诗的用韵,其近体诗分为18部,与“平水韵”大致相同,只是合并了“平水韵”的若干韵部。古体诗分24部,其中阴声韵7部,阳声韵11部,入声韵6部。与宋词通用的18部有别,主要体现在阳声韵臻摄、山摄仍分立韵部,入声韵的不同韵尾未混用。陈孚诗歌用韵反映出元代台州语音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保留古音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