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纵观现今法学的学术研究,大多是围绕着对某一法律制度或是某一单个法条所进行的。虽然这样的研究能够为法律的完善提供很大的帮助,但法律最终是需要实践的,而不是单纯的通过理论上的构想就能够完全适应社会需求。因此,需要我们转换视角,将研究方向由立法中心主义向司法中心主义转变,这个过程也体现了实践理性在司法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宪法的司法适用是人类法律实践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实践并检验一部宪法是"善法"还是"恶法"及其社会适应性的必然尺度,也是宪法作为民主、宪政制度的主导性、纲领性文献保持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和"流水不腐"的先进性的内在需要.现就宪法的司法适用实践的必要性、可行性,重要性及其同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社会综合发展的本质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乡差距较大,人们的文化水平高低有别,尤其是法官在面对农村案件当事人时,怎样引导他们正确参与诉讼是值得认真思考之事。司法能动是中国大法治环境下积极倡导的司法理念,这一理念契合了农村基层人民法官处理农村案件时积极引导案件当事人参与诉讼的现状。语言是法律诉讼的媒介,基层法官与当事人沟通的同时,还要掌握语言的深浅,避免与法律相违背的语言缺陷。农村案件当事人需要法官给予更为直白的诉讼指导,由于司法语言承载着司法公正,司法语言运用成为司法实践中很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乡差距较大,人们的文化水平高低有别,尤其是法官在面对农村案件当事人时,怎样引导他们正确参与诉讼是值得认真思考之事。司法能动是中国大法治环境下积极倡导的司法理念,这一理念契合了农村基层人民法官处理农村案件时积极引导案件当事人参与诉讼的现状。语言是法律诉讼的媒介,基层法官与当事人沟通的同时,还要掌握语言的深浅,避免不与法律相违背的语言缺陷。农村案件当事人需要法官给予更为直白的诉讼指导,由于司法语言承载着司法公正,司法语言运用成为司法实践中很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学法学教学应当加强实践教学,而加强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应具有司法实践的经验和能力。为此,法学教师应当参与法律实务工作,积累司法实践经验;同时,高校也可以聘请法律实务工作者到高校任教。这就要求高校法学院系要加强与法律实践部门的密切合作,实现法学教学与司法实践的互动。  相似文献   

6.
张晶 《陕西教育》2020,(1):25-25,37
司法改革既创新了我国司法制度,又对我国法学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立足司法改革要求,创新法学实践教学方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方面能够深化司法改革对法学实践教学影响作用;另一方面能够为创新法学实践教学方式提供必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王道彬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5):24-25,35
司法理念作为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司法活动之中,并直接作用于司法实践,对于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树立司法权威、发扬司法民主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指导意义。然而,我国对司法理念问题之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不仅存在一定的理论困惑,诸多实践问题也需要通过理论探索加以突破。从我国司法理念的变迁及现状入手,联系实际查找不足并提出建议,以期对树立中国特色的司法理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法有关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常被权利人忽视,不能适时、恰当地运用这一法律规定,使其所主张的权利受不到法律的保护。正确把握诉讼时效,对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法律推理推进司法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司法理念要求审判活动尊重并遵循司法的内在规律,以司法的本来逻辑指导并建构审判活动.法律推理是法官审理案件得出裁判结果的基本思维方法,同时也是保证裁判结果具有正当性的重要手段,法律推理的过程就是对裁判结果正当性的论证过程.法律推理作为一种理性思维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司法的目的和方法,澄清司法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思维误区,推进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10.
高校纠纷的司法实践与依法治校的理论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高校纠纷及其司法实践一方面体现了高校在依法治校中面临的新的法律问题,另一方面也丰富了依法治校的理论基础和法律内涵,为依法治校的理论研究领域开拓了新的视角。从司法实践界定依法治校的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原则,又是完善依法治国方略、实现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社会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发展的历史线索表明这一历史时期是封建正统法律思想逐步瓦解,是由人治“逐步向法治”演变的重要历史阶段,揭示出近代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历史特点是围绕救亡图存这一历史背景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变化迅速、争锋激烈以及三种进步思潮纵横交错构成主流。总结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发展的历史启示,在于指出依法治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司法判决是联系公民和法律的桥梁,公民通过司法判决来认识法律。提高司法艺术,坚持司法公正,将法律的要求通过司法判决完整地展现给公民,实现“内在观点”与“外在观点”的统一,法律就不是仅仅从外在观点来看的不具有确定性的“预测论”,而是从内在观点来看的具有确定性的“义务论”,如此才能建立公民和法律之间稳定的“熟人关系”,法律权威在这种“熟人关系”中才有牢固的根基。  相似文献   

13.
民法基本原则是民法理论的重要问题。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从主体看有平等原则,从内容看有权利不得侵犯原则、公平原则,从民事法律关系产生的原因事实看有意思自治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权利不得滥用原则,作为法律的补充原则有遵守国家政策原则、遵守公序良俗原则。  相似文献   

14.
制定旅游基本法已成时代的必然要求,如何制定旅游基本法就成为理论对实践的必然回应,从现有可资借鉴的旅游法律资源和旅游基本法制定模式选择来看,《旅游权利法案》是制定旅游基本法可资借鉴的不可或缺的资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新疆的法学高等教育办学和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法学教育尤其在国际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阐述了国际法教学创新的必要性,说明在新疆法学高等教育背后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以法律的“非本国化”观念转型为基础、以法律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为核心,由学生的被动接收知识变主动学习知识等,由此重.最探讨了新疆高校法学高等教育中国际法教学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探讨法律社会化的内在机制。以发生认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法律意识的形成与发生认识论存在认知同构和形成机制一致性,指出法律社会化是个体经历对法律的同化和顺应达到平衡的一种状态,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促进法律社会化提供可供参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关于建立法律权威的探析——从哈特到韦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分析实证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哈特及社会法学派的代表人物韦伯均认为法学研究中应秉持价值中立的观点,同时认为人们的法律感对于建立法律权威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他们观点的梳理以期对我国法律权威的建立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SA8000目前在全球经济领域内备受关注,文章试从法社会学的角度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在法律多元化的视野下引入“全球法”概念,阐述其存在的根源及本质特征,并客观分析“全球法”和国家法在现实中的冲突及互动关系。这一研究对完善法律多元格局,促进现代法制建设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所有权保留买卖中,对于买受人受领标的物后标的物所生孳息的归属问题,以当事人约定优先;如当事人无约定,则应对此进行法律解释。根据法律规定,法定孳息应由买受人取得,但对天然孳息的归属问题存在争议。在保留买卖中,保留所有权的条款使得动产标的物占有被移转的同时不发生所有权的变动,我国民法典第六百三十条与第三百二十一条(原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三条与原物权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所产生的法律效果不同,需要协调二者的关系。民法典吸纳原合同法与原物权法的相关规定,明确了不能以新法优于旧法规则来确定这两个法律条文的适用顺序,但对二者的适用顺序仍需要进一步分析。应注意的是,民法典第六百三十条针对动态情形,第三百二十一条则针对静态情形,而保留买卖属于动态交易,从这一角度理解应当优先适用第六百三十条。从出卖人保留所有权的目的以及担保债权实现的必要性来看,也应优先适用第六百三十条。但此时将孳息归属于买受人并非最终利益状态,在出卖人行使取回权以及合同解除的场合,应以取回权就物求偿说为基础,分析孳息的结算问题。  相似文献   

20.
独立学院法学本科第二课堂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法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未能有效衔接,导致接受了法学本科教育的法学专业毕业生难以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实践中存在着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脱节的事实。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独立学院应大力开展法学本科第二课堂教育,包括模拟法庭、速录实践、专家讲座等各方面活动,以此推动独立学院法学本科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