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然字诠释》一书作者能 为中国汉语中的一个 “然”字,写出一部近三十万字的 书,溯古至今,我尚未见到此类著 作面世,真可谓一字之奇! 《然字诠释》可谓一字之典, 书中让人一睹中国汉字的风采, 甚感中华民族文化的百代文明与 灿烂。作者从不同时代、不同范 畴、不同角度揭示了“然”字的古 今联系、区别和变化,对“然”字进 行了详尽的注释。如书中例举战 国时有以“然”字为姓氏的,见 《孟子·滕文公上》“然友命,定为 三年之丧”。在《晋书·温乔传》、 《良吏传·邓攸》等书中,又把“灼 然”作为晋代举试科目名。古人不 仅把“然”字组成词汇作为形容词 来用,而且还把“然”字作为姓氏 和科举考试的科目名,真让人出  相似文献   

2.
陈珺 《中国广播》2007,(9):62-64
作为高劼的搭档,对于这个“金话筒奖”得主,笔者先做个短评——憨厚又精明,挑剔又权威。 和他姓名里很多人读不准的“劼”字相比,“他的外貌实属影视片里中低档餐馆里的“群众甲”:高,胖,白,小眼。但不知为何他本人却经常为自己的“如花美貌”陶醉不已,每每自比临风之玉树。  相似文献   

3.
人们称编辑为文字匠,或为误解、或为戏称。即以文字论,编辑从来不敢小觑。一则,每一个字都干系重大;二则,每一个字都涉及复杂的学问。王渔洋《论诗绝句》言诗人煮句炼字是“诗人一字苦冥搜”。把“为每一个字负责”作为神圣职责的编辑,在斟字酌句时,又何尝不是“编辑一字苦冥搜”呢!说字事关重大并非夸张,如一位学者稿中把捕鱼的“鱼梁”的梁字上面加竹头作为义符,遍查辞书皆无此字。然《礼·王制》云:“鱼梁,水堰也,堰水为关,空承之以笱,以捕鱼。”如轻信学者不苦冥搜,刻制一字并非难事,然而这实际是创制了一个新字,即在汉字总汇中增加新字,给后代平添了一个额外的负担。是贻害后代的干系重大的事。字的字源、语源乃至形音义等方面的学问极其繁富,便是寻常的口头词语,如何下笔落纸也殊非易事。若不明其事、不知其义,又不苦苦搜求,在编辑便会放过误解或误笔。而明事知义需建立在博阊、博览、博问,苦心搜求提高识断之功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谢六逸曾经总结出编辑的三字口诀:忍、狠、等。他幽默地说,这是中国赌徒的三字诀,但也是编辑应当学会的本领。他解释说,所谓“忍”,就是拉稿不要怕碰钉子,暂时得自称为“百忍堂主”;所谓“狠”,就是在稿费上给以高报酬,算稿费时,不能小家子气;所谓“等”,有时编辑、记者索稿要到作家家中坐等,甚至住  相似文献   

5.
郑一奇 《出版史料》2004,(4):102-105
《中国史学入门——顾颉刚讲史录》1983 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1984年修订,1986 年再版,1992年又作增订。全书15万字,修订增补前后近十年,可谓“十年磨一剑”。今年北京大学的朱孝远教授告诉我,他仍在向北大历史系的学生推荐阅读此书,认为这是一部具有“大家风范,绝无矫揉造作之举”的名作。作为此书的责编,深知此书所费之功夫,亦为此书之生命力而赞叹。  相似文献   

6.
先生原名定有,后来改为“定友”,省了四笔。原来有好几个号:楚云、础云、云郎、寄尘、英等,后来都不用了,改号“又丁”。他的签名字式,把“定友”合一省了三笔。他的西文原名为Bis-mark Ding you Doo,后来改为DingU Doo。这些从简题名的思想根源在“节约”二字。他在图书馆学上的成就与此有关。图书馆学本来是千头万绪的,只有以简驭繁,才能有成。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新闻标题怎样制作才能生动、活泼?一位老编辑告诉我:“标题要想做得活,动词一定不可缺。”他还给我举出两个例子:一是《参考消息》报曾经登过一则标题,叫《中国鞋在德国“踩”住意大利》。你看,他不说中国鞋在德国多么畅销,已经超过意大利了。而是用了一个动词“踩”字,既形象,又贴切,对比鲜明,把意大利“踩”在下面了,映衬出中国鞋的畅销。二是《北京晚报》有过这样的标题:《记者盯上了中国入世》,一个“盯”字把记者们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关注程度充分显现出来,“盯”住不放了。老编辑的经验对我很有启发,我便…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法国生理学家克洛德.贝尔纳说过“艺术是我,科学是我们。”他的九字金言强调了艺术的个性“我”是艺术的主心骨 作为介于文学与绘画之间的一种艺术一漫画,更要突出一个“我”字“漫画要有我”,窃以为须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要有自己的思想。丰子恺先生说过:“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这个“意义”就是要具有一种思想:漫画家华君武更是直言不讳:“漫画的思想性就是一种政治倾向,中国是这样,外国也是这样。“华老还指出:“齐白石的作品,大家为什么喜欢?因为他有思想。”德国的威廉 布什所以能成为漫画大家,他就是一个“善于捕捉瞬间表情,展示性  相似文献   

9.
杨静  肖玲令 《大观周刊》2012,(13):16-16,24
杨度一生极具传奇色彩。湖南湘潭人,原名承攒,字皙子,后更名度。二十中举人,是著名学者王闿运的得意门生。1902年和1903年两次赴日本留学。他为人热情活跃,交游广泛,其寓所有“湖南会馆”和“留日学生俱乐部”之称。1905年7月,他与孙中山相唔,并将黄兴介绍给孙中山。随后,他当选为中国留日学生总会干事长;又与梁启超过从密切,并为清五大臣考察宪政撰写报告蓝本。  相似文献   

10.
杨蓉 《传媒》2015,(4):79-80
媒体是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工具.在媒体中塑造“中国形象”的主体呈现二元结构,在国内媒体之外,又有作为“他者”的国外媒体.以“他者”的视域进行反观,在实证的基础上了解“他者”视域中的自我,进而解读其生成的原委,将有助于丰富“中国形象”的内部结构,强化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针对性和目标性,避免主观臆断或误读误判,为“中国形象”的塑造争取更为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1.
李昕 《兰台世界》2005,(6):101-102
作为《温州文献丛书》第一批十种的最后一种,清代大儒孙诒让的代表作《温州经籍志》整理本即将付梓。这是温州文化建设的重要事件,更是中国文化界的一件喜事。孙诒让(1848-1908)字仲容,浙江瑞安人,晚清朴学大师,著作有30多种。他在经学、诸子学、文字学、考据学、校勘学以及地方献的整理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章太炎赞誉他为“三百年绝双”,郭沫若说他是“启后承前一巨儒”。他又是近代新教育的开创者之一,是清末著名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电子出版》1999,(7):59-61
1999年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印刷技术委员会在河南南阳第二胶片召开了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2010年“28字”技术发展方针的解释,并提出了实施“28字方针”的措施和建议。这“28字”印刷技术发展方针是:“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2“印后多样、自动化”和“器材高质、系列化”。这是继“激光照排、电子分色、胶印印刷、装订联动”十六字方针之后,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又一新方针,对推动我国印刷设备器材工业的技术进步将有重大指导作用。一、印前数字、网络化(一)合义“印前数…  相似文献   

13.
汉字系表形文字、表意文字。形体复杂,一字多意、多音,字数且多。即使常用字也在三千以上。各字词的形成,又有着各种各样的起因。一位朋友几次将“蜡烛”错写为“腊烛”,我曾讨教过他.他解释说,“蜡”字不应用“虫”旁。理由很简单,因为“虫”与能燃烧的“蜡”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殊不知,“蜡”的原材料之一正是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是为数极少的几位影响最大而又难以评价的人物。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家,他“变法蒙难,任维新之先觉;倒袁讨张,成革命之元勋”;作为一个杰出的思想家,“为先哲后哲续千灯,学通古今中外,言满  相似文献   

15.
华文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混色”的书——说它是黄色,又非纯黄色;说它不是黄色,却又有黄色;无以为名,只好名以“混色”——俗话说:“混水摸鱼”,这混字倒也用得恰如其份。且说其书。书名全称《房中术·炼丹秘密·醉八仙》。著者吴侠父,道号长富子,佛名上明下愿;身披佛门袈裟衣,口唱茅山道士调;不知其是僧是道,但见他胡言乱语:他一方面从道教书籍中冠冕堂皇地摘编出一些有关道家炼丹的文、图、歌诀,一方面又暗渡陈仓,混入了正宗道家所痛斥的“採阴补阳”邪说。  相似文献   

16.
五十年代中期,记不真是否1957年,我在古典文学出版社供职时,曾经责编过吴小如的《读人常见书日札》;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他又出了《常谈一束》(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版)。两书的书名都带“常”字,看来他喜欢这个“常”字,  相似文献   

17.
少些想当然     
闲来浏览,常见一些想当然的叙述;甚至一些新闻报道,亦复如此.谓予不信?且看下文. 熟悉现代中国史或者大公报史的人都知道,有一位重要人物吴鼎昌,字达诠,号前溪.关于他的这个字号,当时乃至后来都引起不少误会.比如因为他干过银行,非常有钱,一些人就常常想当然地把他的字写作金字旁的“达铨”(现在一些论著中还经常这么写).而吴则不止一次地为这种误读向人做出过解释:他爱的其实不是钱,毋宁说更重视作为社会一分子的言论责任,所以,自己的字实际上是言字边的“达诠”.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爸爸姓沈名耕夫,作为农民通讯员,在盐城称得上小有名气。但我们对他的名气可不敢恭维,就说写稿这事吧,怕有近二十家中央、省、市级报刊电台聘他为“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问题就出在“特约”这两个字上,“特约”者,临时也,编外也,就连近湖乡的广播站,也给爸爸戴了个“特约”头衔。可爸爸对“特约”两字还特别看得重,特  相似文献   

19.
傅薇 《山东档案》2003,(1):10-12
傅斯年,字孟真,1896年3月26日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被誉为“开代文章第一家”的书香世家。作为我国现代学术界一位杰出的学者,他终生活跃于政治舞台和学术领域。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曾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学生领袖;他学贯中西,知识渊博,是“科学史学派”的创建者和精神领袖,曾担任过中山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史语所所长、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等职。他在我国现代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和高等教育等方面都颇有建树,对于中国现代档案学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重视档案对于学术研…  相似文献   

20.
有位曾在国际上获奖的发明家,他的成果推广以后,为国家创造了几百万元的财富。他所在单位分配他两间住房,作为奖励。一家大报在报道中,说是给了他“重奖”。不少读者对这个“重”字不禁议论开了: “别说是在国际上获奖的发明家,为国家创造了那么多财富;就是普通居民,无所建树,分两间住房,也算不上什么‘重奖’。”“在他本单位,也许算‘重奖’,但在发行全国的报纸上称‘重奖’,就欠妥了……”显然,这条消息的宣传效果被上述评论冲淡了。要是“奖”字前面不加“重”字,就不会有上面那些议论了。在我们家乡,人们把对事物的本来面貌说到十分以上,称“超说”;说到十分,称“满说”;说个八九分,称“欠说”。从人们承受心理来看,对“超说”是反感的,对“满说”是有保留的,对“欠说”是容易接受的。上述报道中的“重”字,就有“超说”之嫌。而在我们的许多报道中,“超说”远未绝迹,“满说”普遍存在,“欠说”却遭冷落。例如,在“努力”前加“非常”,“优秀”前加“特别”,“科学”前加“十分”……几乎到处可见,好象不加副词或形容词,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