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是当前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研究热点和焦点.本文在总结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方法的基础上,指出评估模型必须考虑空间异质性、社会发展阶段和资源稀缺性等因素.结合福州市“山多地少”的实际情况,以耕地和林地两者的生物量来修正区域差异对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构建了空间异质系数,以恩格尔系数和城镇化率共同构建了社会发展系数,以人口密度构建了资源稀缺系数,从而建立了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动态价值估算模型.并以福州市为例,分别估算出2009年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静态价值为389.48亿元,动态价值为270.32亿元,分别相当于当年GDP的14.77%和10.25%;福州市单位面积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动态价值的空间分布为:市区>福清市>闽侯县>平潭县>长乐市>连江县>闽清县>永泰县=罗源县;而人均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动态价值的空间分布为:永泰县>闽清县=闽侯县>罗源县>福清市>连江县>市区>平潭县>长乐市.改进后的动态估算模型计算结果更符合福州市各县(市)区的实际,可为区域土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经济发展综合决策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有益信息,对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土地开发整理是指国家对耕地量进行有效补充,且保证整理土地质量的具体安排.主要分为土地开发补充指标和土地整理复垦补充指标.土地开发整理是运用财政专项资金,对农村没有开发的,且可利用的土地以及被废弃的土地进行开垦或再次开垦.土地开发整理要根据现阶段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长期、艰巨又十分复杂的系统工作.土地开发整理有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利用率.本文对土地开发整理分类和技术应用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3.
针对土地变更服务系统的特点,探讨了土地变更服务系统实现的关键问题,介绍了系统的系统架构和功能,为类似系统的开发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抚顺市逐步建立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制度,有效组织实施了国家、省、市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初步形成了土地开发整理的投入机制,探索推进了土地开发整理产业化;开展了资源调查评价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建立了专门机构。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展开论述,系统讨论了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现状以及我国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的诸如城市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建成区面积和城市人均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城市外延开发,忽视内涵挖潜改造;区域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管理亟待加强等问题,提出了土地利用要走集约化利用的道路,才是克服弊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分为两部分: 1.针对当前我国县级农业资源经济管理决策的特点,结合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辅助管理决策技术,本文提出和探讨了县级农业资源经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建造问题,研究了系统的功能、结构和建立过程,并初步实现了一些功能。  相似文献   

7.
《资源科学》2007,29(5):F0003-F0003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是国土资源部直属的技术事业单位,担负着为我国土地管理基础业务提供技术保障,为国土资源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组织和实施国土资源调查,促进国土资源科技创新等重任,其具体业务包括:①全国性土地利用规划和国土规划编制的技术保障及技术咨询;②土地登记、调查、评价、规划、保护与合理利用等基础业务的技术规程和质量检查标准的编制;③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价格变化的动态监测,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开发和试验;④土地资源战略、土地管理技术标准化等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耕地保护政策研究;⑤土地科技信息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和咨询服务;⑥土地科技的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赵建安  张英  刘芳 《资源科学》2009,31(12):2047-2054
本文结合伊犁河流域土地开发自然条件和环境,对新疆伊犁河流域历史上,主要是清代农业土地资源开发的规模、形式、结构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历史上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特征进行了总结,提出古代伊犁河流域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活动,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屯垦戍边,保障“丝绸之路”繁荣的基本作用;同时,还起到了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农耕技术与文化的传播,民族交流与融合等多种功效。古代伊犁河流域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方式对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土地资源开发模式和格局具有重要的借鉴及启示。这些借鉴及启示包括:①伊犁河流域历史上农业土地资源开发主要与屯垦戍边相关联,是一个边防与经济发展并举的重要举措;②古代以屯垦为主要方式的伊犁河流域农业土地资源开发与中原王朝政权的兴衰相关联,边疆地区的安宁和发展,将有赖于国家的繁荣昌盛;③以屯垦为主要方式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活动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功效,对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土地资源开发模式和格局起到了重要的铺垫;④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需要充分考虑当地资源环境的供给能力;⑤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需要更注重于结构和质量提高,在总量上控制开发规模,优化结构,提高集约化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9.
客户价值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琪 《情报杂志》2005,24(2):31-32,35
介绍了客户价值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框架、CRM系统的主要功能及流程 ,以及客户价值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与CRM之间的集成。  相似文献   

10.
笔者对目前我国的耕地状况进行分析,认为保证其整体动态平衡的主要项目是土地整理和土地开发。本文可以依照我国战略中耕地项目的重要性为根据,划分成三个讨论主题。第一部分对我国的耕地平衡占补和土地开发整理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研究讨论;第二部分就现存土地开发整理模式进行讨论,分析我国对土地开发整理的缺陷,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第三部分笔者是对土地的整理开发和市场化推行提出规划。  相似文献   

11.
区域城镇土地比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六合、江浦县为例,运用地价评估的相关理论,在区域城镇土地分等估价的基础上,建立了基准地价体系,并由此推导出区域城镇土地比价体系,对深化我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合理的土地市场,完善地价体系,实现土地资源资产化等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张景华  封志明  姜鲁光 《资源科学》2011,33(6):1195-1203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又是研究土地覆被变化的重要前提,它既影响着分类结果的表达,也决定着分类数据的应用领域。本文简要回顾和评述了国内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的研究进展。研究认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1970年代之前以土地利用分类为主,着重于土地用途的差异,主要用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利用制图;1970年代随着遥感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土地覆被为主的分类系统迅速发展起来,它着重于土地类型的差异,主要用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研究指出,目前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一般都适用于特定研究目的和研究尺度,没有统一标准,这种土地分类系统的不兼容性,给土地覆被数据的汇总、分析与共享带来了诸多不便。但一个"万能"的土地分类系统又是不存在的。鉴于此,研究认为一个标准土地分类系统应该是多级的、开放的系统,高级别的土地覆被类型可以直接基于遥感影像进行识别,以便于实现分类数据的比较和共享;低级别的土地覆被类型可以根据特定研究目的灵活制定,以满足特定的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13.
区域土地利用竞争模拟模型与应用——以江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构建了区域土地利用竞争模拟模型,实现了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模拟.区域土地利用竞争模拟模型包括非空间模块和空间模块两个主要模块.非空间模块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建模思想,用以模拟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驱动的土地利用变化需求.空间模块以多分类Logit模型为主体,用以实现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需求的空间分配,输出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图.江西省2000年-200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检验结果表明,区域土地利用竞争模拟模型对江西省2005年的土地利用格局模拟总体精度达到77.68%,尤其是对林地的模拟精度达到86.87%.因此,区域土地利用竞争模拟模型能够用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相似文献   

14.
城市建设用地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桂华 《资源科学》1997,19(5):22-30
本文通过对比农用土地的评价,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质量评价的特点和意义。根据适宜性与限制性相结合、多宜性与主宜性相结合等原则,确定了城市建设用地质量评价和依据、项目及其分级标准。具体结合武汉市实情,先以局部地貌与地表组成物质差异为依据,划分了不同土地类型作为评价单元;然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了有关限制性评价因素,并采用AHP法确定各因素的权值并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将各主要因子按等级模糊量化,通过模糊加权法计算各评价单元的得分值,依据一定的分等体系,划分各单元土地质量的等级,得到武汉市建设用地质量等级图。  相似文献   

15.
石竹筠 《资源科学》1993,15(4):39-46
本文从制图的基础、土地评价的基本原则、制图的依据等方面论述了土地资源制图的理论。用系统论方法划分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与土地资源单位五级分类系统,提出土地资源评价系统与土地资源系统的结合,形成土地资源根类系统。并简述了不同比例尺土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实施对中国土地管理影响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锐  吴宇哲 《资源科学》2010,32(4):731-736
采用文献检索与综合分析法,研究新土地利用分类实施对未来土地管理可能产生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新分类塑造下土地管理效果的建议.研究发现,新土地利用分类取消可调整地类有利于避免占优补劣,而水田类的统一设置又为占补平衡中规避质量管理目标提供了可能;设立空闲地类有利于监督制止批而未建的发生,而仅以城镇和农村来划分居住用地则不仅忽略了城乡结合部内住宅性质界定也绕开了混合用地,可能对用途界定产生不利影响;取消未利用地类,可能会有利于遏制盲目的土地开发,而依旧不设立生态用地则可能不利于生态保护的开展.为规避不利影响,土地管理可以从各地因地制宜地续分新分类、完善土地质量评价制度和建立土地开发项目的生态听证制度等三方面加以完善,为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7.
张予舒 《资源科学》1995,17(5):46-51
本文在对沿乌兰木伦河谷地带矿区复垦现状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关复垦规划的指导思想以及复垦设计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应以林业复垦为主,并设计出相应的复垦模式。最后进行了不同复垦模式的造林复垦投资概率比较。  相似文献   

18.
闫丹  黄河清  潘理虎  刘高焕 《资源科学》2013,35(10):2041-2051
本研究选取鄱阳湖区为典型区,在多主体系统理论(multi-agent system theory)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包含两个子模块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系统,其中城市土地扩张子模块采用有限扩散聚合模型模拟城市主体的定居过程,农村土地利用变化子模块则通过模拟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鉴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复杂性,农村土地利用变化子模块包括多种类型的主体和环境层.农户主体作为土地利用决策的直接制定者,是模块中最重要的主体,其决策行为主要有两种: 耕地扩张决策和耕地位置选择决策.在整个系统中,国家政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由一个政府主体来反映.通过对模型的校准,发现本研究建立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系统的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相符较好,模拟精度符合要求,其中城市扩张子模块的模拟效果最佳,模拟出的城市发展规模和方向都与实际情况较为一致.同时,模拟结果也表明国家政策对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土地市场化测度方法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科学、客观、易判的土地市场化测度方法,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我国土地资源配置的时空差异。本文在归纳总结已有测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价款加权修正宗数比重测度法和实际-理想价款比值测度法,并以2000年-2009年中国土地市场化发展为实证,比较不同方法的特征、适用范围、结果的共性和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2009年中国土地市场化指数呈现震荡上升的态势,2006年前后土地市场化指数较大幅度的增长;宗数比重测度法和面积比重测度法仅考虑了完全市场下的土地供应,不适用于土地市场化的专题研究;静态系数宗数比重测度法适用于短时间序列的研究,而价款加权修正宗数比重测度法适宜于较小尺度、土地供应类型趋于一致的区域研究。各供地类型的市场化权重需考虑历年供地类型的实际效果,从土地资本显化视角出发的实际-理想价款比值测度法可以更为客观、直接的反映土地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龙开胜  陈利根 《资源科学》2011,33(6):1171-1177
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中国土地违法现象的经济、财政和政策等影响因素,并判断严峻的土地违法形势得到缓解的时间表。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提出理论预期,然后以1999年-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城镇化、产业结构与土地违法的关系取决于经济发展阶段和方式,目前中国总体上仍处于土地违法随经济总量、非农产业比重同方向增长的阶段,但城镇化水平的影响不稳定;土地财政与土地违法现象显著正相关;土地违法治理政策对土地违法案件数量的减少有显著作用,但对违法案件涉及土地面积减少的作用并不显著;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土地违法现象影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还表明,到十二五规划末期,中国严峻的土地违法形势将得到缓解。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避免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强化土地政策的有效执行,是治理土地违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