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漆器的历史源远流长,扬州漆器更是中国漆器的代表,但是近几十年来扬州漆器发展乏力,其市场逐渐萧条。而与此同时日本漆器得到迅速发展,日本被冠以"漆国"的美誉,究其原因在于进入现代社会后,日本漆器实现了"漆器的大众化、现代化",日本漆器敢于突破传统模式,用科技的手段研究发展漆器,而包括扬州漆器在内的中国漆器基本还是保留着明清时代的风格,未能及时完成漆器产品的"现代化、大众化、功能化",这就导致了扬州漆器的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2.
利用“薄料”色髹技法可以制造色彩光泽度较高的脱胎漆器工艺品,改变了传统脱胎漆器采用大漆原料导致色彩暗沉,仅有红、黑两种主色的情况。本文采用金箔、银箔、铜箔和广油研磨得到色泥,将色泥和透明漆、大漆等进行调和制备“薄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薄料”成膜化学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SEM)对“薄料”彩髹样品的界面厚度和银泥、银色“薄料”表面形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细小的金属箔片对“薄料”的干燥成膜的化学结构没有影响;“薄料”平均厚度在7~30 μm左右,研磨的银泥中银箔片粒径为10 μm,且在银色“薄料”中,银箔主要起镜面反射作用,可以使得脱胎漆器的光泽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漆器艺术是一门比汉字更为古老的传统艺术文化。战国时期漆器在中国漆器史上是个大发展和极其繁荣的时代。战国时期的漆器以楚国的最为著名。楚漆器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应用与艺术趣味的完美结合。本文从楚漆器所产生的特殊的社会自然环境和楚风浓郁的人文环境入手,从漆器的主要纹饰及其发生机制、器物造型、装饰手法、色彩的运用等方面展开,深入而全面地阐释楚漆器的纹饰的形成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4.
郭晟楠 《中国教师》2014,(Z1):156-157
漆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各时期漆器造型都有各具特点,而现代漆器造型趋向简洁,文章就漆器简洁造型的原因、优势、价值进行探讨,通过当今市场对漆器的审美及实用性的需求、漆语言特性、工艺制作等三个方面的分析,认为漆器简洁造型符合现代审美与实用发展要求,因而在漆器设计教学中,教师也应更加侧重于向学生传授以简洁为主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5.
轮岛漆器,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精美的莳绘、沈金髹饰技法和巧妙的推销方式及独特的管理方法成为日本传统漆器的代表。轮岛庞大的漆器产业,孕育出优秀的轮岛文化,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漆艺家,也使得轮岛成为漆器文化传播的中心。轮岛漆器对漆器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给我们带来了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漆器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手工业产品,在楚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其文化价值之高已经超出人们的想象,它不仅代表着古代漆器绘制工艺之高超及髹漆工艺之娴熟,更以物质形象表现出古人那瑰丽奇伟的艺术想象力,它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与物质文化财富。漆器与楚文化紧密相连,作为楚文化故乡的湖北,其漆器收藏之丰更是国内罕见,笔者认为有必要作此文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漆器,本文旨在研究漆器与楚文化的魅力与其厚重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7.
三羊开泰     
《教师博览》2008,(4):F0004-F0004
福州的寿山石雕,与福州的脱胎漆器、软木画合称“榕城三绝”。寿山石雕,因选材于福州市北郊寿山乡的寿山石而得名。寿山石,质地温润,色彩斑斓,晶莹剔透,为历代藏石家所珍爱,是石雕创作的上等原料。  相似文献   

8.
彝族漆器的造型特征、图案纹饰、色彩运用与审美意识和精神气质寓意构成了“三色文化”的特点。彝族漆器艺术蕴含丰富的地域性特点、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及人文情怀和图腾崇拜,揭示了彝族漆器其蕴含着的彝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美。  相似文献   

9.
彝族崇尚黑、红、黄三种颜色。彝族漆器均以黑、红、黄三色彩绘。它最具彝族传统审美意识。随着历史的发展,彝族漆器艺术逐渐演化成了三色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广泛用于建筑,绘画,装饰等领域。文章主要探讨彝族漆器与木器、漆器与传说、漆器与髹饰、漆器与传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王堆1、3号汉墓出土的漆器共700余件,是目前发现的汉代漆器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一批。漆器的大量出现和使用,表明代表权力与地位的笨重的青铜器被精巧的漆器取代,结束了它作为特定时代审美文化载体的使命。漆器在传承和变异中建构了汉初故楚特有的审美风尚,表现出汉初崇尚实用与审美完美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前徽州漆器髹饰技艺正面临失传的窘境,主要存在原材料发生改变、传承人缺失、机械化生产让漆器缺少灵性、传统漆器制作成本高昂等问题。基于此,结合信息可视化设计易读性、准确性和传承性的原则,对徽州漆器髹饰技艺进行信息可视化设计,为保护和传承徽州漆器髹饰技艺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南海Ⅰ号"试发掘中出水了一批漆器残片.漆器作为生活中的实用器,在宋代的使用与瓷器一样十分普遍,根据史料记载,宋代的漆器也作为海洋贸易的主要货物销往海外.由此可以预见"南海Ⅰ号"沉船中存有一定数量漆器文物的可能性极大,为了研究海洋环境出水漆器的保护技术,以该批漆片作为实验研究材料,分别采用不同加固技术,选取部分残片进行了几种加固方法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先秦两汉时期我国的漆器工艺已相当发达。通过历代出土的漆器鉴定,我国的漆器工艺一直是走在世界的最前列。是属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14.
历史悠久的中国漆器艺术,因其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早为中外人士所喜爱。但是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却衰弱了。现代漆器界各抒己见,提出了不少振兴漆器艺术的思路。本作对漆的本质属性、漆器自身的独立品位、漆器的存在价值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研究,认为漆器的实用性、审美性和时代性是使漆器艺术重新获得旺盛生命力的三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汉代漆器纹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漆器在中国古代漆艺史中占据着最辉煌重要的位置,艺术魅力独特。本论文着重从纹样题材、组合形式、装饰风格等方面对汉代漆器纹样进行梳理、归纳,试图展现汉代漆器纹样的概貌。  相似文献   

16.
汉代漆器纹样是我国宝贵的艺术财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民族特征。利用产品语义学,对汉代漆器表面纹样进行解析和再设计,总结纹样的外延语义和内涵语义,利用传播学理论寻找漆器纹样语义在现代的表达途径。利用现代设计方法实现漆器纹样元素的提取和再设计,并将图案元素应用到文创产品中,实现汉代漆器纹样语义的有效传播,为传统符号元素融入现代社会提供了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17.
刘玮 《华章》2013,(27)
任何艺术,都有自己产生的社会基础,要理解一个时代的艺术,就首先要了解这个时代的客观历史背景下思想文化对它的深远影响。汉代是中国漆艺史上继战国之后的又一个辉煌时代,是中国漆器工艺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漆器纹样在继承战国和秦代的装饰纹样的基础上又得到了新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汉代漆器纹饰的风格,其造型和纹饰等夹杂着楚文化、儒道思想等多重因素、是多种文化因素共同的结晶体。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图案包含着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是对经验、现实、必然的物体形象的全面感悟,其寓意为漆器提供丰富多元图案创作素材,螺钿材料扩展了传统图案的内涵,它们在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中建立了深层的内在联系,螺钿在漆器上使传统图案得到再次创造,传统图案通过螺钿产生新的意境及创意,重视与深入传统图案的精神领域使之延续和发展,将传统图案从限定的状态通过螺钿漆器得到全新的演绎。  相似文献   

19.
章简要分析了漆器的发展进程,从生活到使用、直至艺术审美的高度阐述了中国漆器在东方艺术上的独特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漆器大部分仅用彩绘一种方法,黑红两色是中国漆艺的代表性色彩,人们以其抽象或半抽象的简约纹样就创造出了丰富多彩好看又实用的图案。漆器中红黑两色应用有多方面原因,并且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和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