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8页~第99页的例题及“试一试”、“练一练”和第101页练习十八第1~4题。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中“吃西瓜”一课(教材60~6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6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活动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73~74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8~99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1—82页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1~4题。 1.让学生经历认识较大面积单位的产生过程,通过实际观察和体验,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公顷的面积概念,体会它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9~51页例1、例2。教学目标:1.结合问题情境了解余数的产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借助实际操作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初步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3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找规律例1~例3: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0~51页。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进率。2.通过抽象概括,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结合教材和教学,有机渗透“实践第一”与“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29~30页的例5,随后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八第1~3题。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P41~P43“平移与旋转”。  相似文献   

12.
马锐  赵宁 《陕西教育》2009,(7):23-23,83
[教学内容]《玩镜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色彩”单元的第二课(19页~22页)。 [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 ●能从玩镜子的游戏中知道镜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是《月光曲》一文的教学难点。为此,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检查预习(从课文结尾入手)。 1.贝多芬为什么要“飞奔”回客店?他当时的心情怎样? 2.你们想知道《月光曲》的内容吗? 二、直奔重点,体会乐曲的意境。 1.指名读课文第九自然段,思  相似文献   

14.
五年级(下册)第80页的例1,随后的“试一试”“练一练”,以及第81页练习十四的第1~4题。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认识人民币"例1,例2.  相似文献   

16.
教学设计 板块一:排句,激活阅读期待。1.师板书课题.生跟写生字“鸭”。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4-96页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周争  钟云珠 《贵州教育》2011,(11):29-31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8页的例题、“试一试”和第99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摸球、装球、举旗等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相似文献   

19.
战玉香  谢毅 《山东教育》2004,(25):44-44
一、创情激趣1郾引入教师先板书“()+98”,请学生任意说出一个加数,教师脱口而出说出得数;再板书“()-98”,请学生任意说出一个减数,教师迅速说出得数。学生提出:为什么老师算得这么快呢?师: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小窍门,这节课咱们一起来研究好吗?2郾出示课题: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评析]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到“奇”,感到“疑”。在他们的头脑中产生悬念,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兴致勃勃地进入了学习活动。二、合作探索1郾出示例1113+59师:仔细观察,第二个加数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放手让学习小…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9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3题. 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本课时的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语言(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来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