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学校中,班级是一个基本的教育教学单位和学生学习生活的集体组织。当代班级社会学的研究认为,学校的社会因素及社会功能与社会的教育因素及教育功能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在班级这一社会系统之中。社会的教育要求和学校的教育任务均需通过班级去实现和完成。班级有着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使之承担未来的社会角色和实现个体社会化等方面的社会功能,而这些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班主任工作该如何提高其教育功效呢?一、加强指导使学生学会如何生活孩子们进入学校,班级就成了他们新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2.
从缩减班级规模的研究方法、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等方面概述了国外缩减班级规模问题的研究状况;就缩减班级规模与学生发展、与教师教学实践、与教育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关系及其存在问题等方面介绍国外在缩减班级规模研究方面探讨的热点问题。 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小班化教育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即缩减班级规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小班化教育体现了当代教育观念的变革;小班化教育是以“小班”为载体。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各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整体优化效应;小班化教育的效果与各个国家的实际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3.
布迪厄的学术目标具有政治性,因此他对文学艺术的思考,围绕着反抗社会不平等的主题。他的社会学诗学包括两个方面:就社会学美学而言,指出文化隔充当着将社会阶级的区隔加以合法化的功能;就文学社会学而言,分析了文化生产场的发生和结构,并指出对于支配着文学生产场的根本信念即艺术自主性的坚持,乃是反对符号统治的重要手段。对于布迪厄社会学诗学对于中国学术语境的积极意义应予以一定讨论。  相似文献   

4.
班级到底是什么--也谈班级的社会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 ,也就是学校社会活动的基本单位。认清班级的社会属性 ,对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建设和教育教学实践都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我国学者吴康宁先生和谢维和先生等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的研究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为我们进行这一领域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但是 ,其中也有一些观点值得商榷。一、班级不是社会初级群体 ,就是社会组织吗 ?  吴康宁先生论证了班级是特殊的社会组织 ,并指出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自功能性”和“半自治性”。[1] 谢维和先生则论证了班级是特殊的社会初级群…  相似文献   

5.
班级社会学初探●祁建敏班级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单位,从根本上说,它是一种社会体系。美国社会学者帕森斯认为,班级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通过交互关系所构成的比较稳定的体系。它具有三个特征:①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群的交互作用;②一切行动者所处的社会情...  相似文献   

6.
从知识社会学到科学知识社会学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认为:知识社会学发端于马克思的社会决定论,当它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形成了三大学派,即“德意志社会学—哲学学派”、“法兰西迪尔凯姆学派”和“美国芝加哥学派”;曼海姆提出了社会科学应具有属于自己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而解释学和现象学方法的有效应用,成为知识社会学成熟的标志;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兴起实质上是对传统“知识二分法”,即科学技术知识和非纯粹知识的诘难和批判;科学知识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实现了由传统知识社会学向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内涵与外延 教师继续教育赋予传统师范教育以新的内涵与外延:就教育类别而言,从普通高等教育的师范专业方向,向成人教育、在职教育、终身教育延伸;就专业课程而言,从传授学科知识为主的单一课程,向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掌握学法、探索传授艺术的综合课程转变;就教学组织方式而言,从一次性完成的系统的学历教育,向分层次、分阶段的动态的非学历教育转变;就教育目的而言,从培养新教师的初始目标,向专业学识、职业修养、教育科研乃至教学综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深化;就教育功能而言,从承担补充新教师的任务,向教师资源的开发、教…  相似文献   

8.
一、合作学习蕴涵的现代教学理论特质有助于传统集体教学矛盾的解决(一)在教学功能方面。合作学习有助于改变传统集体教学重知识传授、重技能培养,忽视非认知品质发展的片面格局。合作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本理论假设基础之上的,那就是:学校和课堂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重要场所,只要改变班级教学使之能够满足学生的各种心理需要,那么传统集体教学中各种棘手的问题就有可能得到解决。合作学习以教育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现代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创造性的运用异质分组的方式,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认知和情意…  相似文献   

9.
1949年以后的学术界前所未有地同社会现实政治生活发生了相当紧密的联系。就墨学研究而言,正是由于这一点,造成了五十年来这一领域的明显不同的两个阶段的发展变化。总的来说,前一阶段(1949年至1976年)可称为相对沉寂期,主要表现为墨学研究在学术观念、方法,直至研究对象方面由多样化向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一统化、由相对独立的学术研究向成为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一域方向的变化;而后一阶段(1977年迄今)可称为全面爆发和深入开拓期,其情形则正好相反,由唯物史观的一统天下,变成为种种观念、方法的异形纷呈,研究对象日益广泛,研究工作日益深入,而且墨学研究亦一步步褪去其政治色彩,复归其较为单纯的学术面目。而这种看似相反的两个发展阶段,正好构筑了五十年来墨学研究的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10.
班级是由教育和教学活动将师生联系起来形成的一种社会体系,是学校组织的基本单位。学校的大部分日常教育计划和实践都是在班级中进行的。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体系,班级必然涉及到社会角色、组织结构、人际交往等一些社会学层面的因素,本文即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班级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法社会学领域,民间法是相对于国家法而言的一种法律形态。民间法作为法律现象在中国早已有之,但作为一个独特的法律概念是西方法社会学理论中国化的产物,而作为法学研究的专门对象则是西方法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即法社会学形成之后的事。不论从民间法理论在西方衍生、成长的历史分析,还是从其中国化的社会背景看,民间法的存在自有其法理依据、历史条件和现实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国民教育制度的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一理论框架为背景,从教育社会学的宏观视角分析战后英美自由主义国家从经济民族主义时代向经济全球化时代转型期间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变迁,并将这一阶段的教育变革历程镶入这一背景中进行相关梳理,就教育和国家、社会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突出这些国有的国民教育在全球经济时代的教育市场化和教育国家化的双重趋向。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是指人们在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形成的可供他人学习借鉴的课堂教学结构范型。新时期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研究在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扬弃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特点;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既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纵向程序,又体现其内部各要素在空间上的横向联系;建立起交叉型网络式的科学化信息传递体系;做到了规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需要,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研究将呈现以下趋势:在结构模式研究的主导精神上,将更多的体现个性意识和创造品格;在结构模式研究的方法上,向演绎与归纳并举的方向发展;在研究目的上,由郑重研究教师的“教”或学生的“学”向“教”与“学”辩证统一的方向发展;在媒体运用上,将更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4.
科学知识社会学转向后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是社会建构领域研究的新方向。与科学知识社会学相比,后科学知识社会学在科学生产的本性、科学中的行动者、科学共识如何达成和科学的进步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一转向的原因:一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理论本身的矛盾,二是同一时期科学本身和哲学思潮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济南大学学报》2006,16(1):90-90
唐斌尧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社会公正问题研究述评》一文中认为,近年来,社会公正(正义)问题已逐渐成为国内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焦点议题,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1)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分层研究中的公正问题;(2)中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对社会公正的影响;(3)中国现阶段的贫困问题对社会公正的影响;(4)关于社会公正的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国内社会学学者对社会公正问题的研究至少有两方面的理论贡献:第一,基于对中国现阶段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变迁的现实把握和敏锐观察,社会公正作为社会学的核心学科理念的地位得以确立,社会公正已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主导性话语。第二,在整理和研究西方正义理论以及论证马克思主义公正思想的同时,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遵循班级社会学揭示的两条基本规律:班级编制与课程实施相互制约的规律,班级组织内在的社会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与育人效能正相关的规律。课程改革不能以班级组织的瓦解为代价,因为班级组织本身内含的育人价值是绝对不能放弃的。我国目前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坚持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的同时,着重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和教学,将有助于我国各种类型人才的培养,尤其有利于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课堂教学活动中公平问题的成因来自于社会、教师、班级、学生等方面.具体而言,法定文化和学历社会制约教学公平;教师的话语霸权和标签效应影响教学公平;班级的内部分层影响教学公平;家庭文化阶层差异造成学习起点不同,进而影响教学公平.  相似文献   

18.
教育机会均等,必须结合具体的范围才能正确理解。就班级而言,教育机会均等兼具过程和结果均等两层涵义。其影响因素包括:学校办学条件、教师素质、班级规模、班级组织结构。相应地,实现这一理想应从以下四点入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行“小班化教学”、提高教师素质和加强班级互动。  相似文献   

19.
教育社会学是一门制度科学,具有科学性;教育社会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下属学科.因而具有人文社会性;教育社会学源于社会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它又是社会学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因而具有交叉性和应用性。上述性质构成了教育社会学的独特学术品性。  相似文献   

20.
当代迁移理论研究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迁移理论研究拓展了更为广阔的领域和探索空间,主要呈现以下研究趋向:重视探讨迁移机制;关注客观情境因素;强调元认知;结合问题解决研究;探讨促进迁移的教学条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