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同学提问。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喜欢灰姑娘辛黛瑞拉,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她不好。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相似文献   

2.
Zero 《师道》2006,(3):34-34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故事很快讲完了,老师对孩子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孩子们很快总结出来: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辛黛瑞拉会变回原来脏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哎呀,那就惨啦。…  相似文献   

3.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相似文献   

4.
一堂阅读课     
一个传遍了全世界的故事在美国老师别开生面的启发下孩子们居然发现了伟大的作家笔下也有破绽——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一直对新课改下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到无所适从,认为有的课文不存在所谓的“德育渗透”,直到我看到一位外校老师是怎样给学生讲童话《灰姑娘》的,我才明白。课一开始,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遍《灰姑娘》。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角色,不喜欢哪一个角色,为什么?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还有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们对辛黛瑞拉不好。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  相似文献   

6.
《现代语文》2005,(6):29-30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我从2003年11月的《现代女报》上看到了来自美国普通小学的阅读教学课,读后颇有感触。上课伊始,老师先请一个学生上台讲《灰姑娘》的故事,然后开始向全班同学提问。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的哪一个人?不喜欢哪一个人?为什么?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评:针对文本特点,选择学生最感兴趣最有感受的为切入点(喜欢哪一个人)去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轻松的氛围中促使学生积极地走进了个性化的学习世界,同时,也让学生整体感知了文本。老师:如…  相似文献   

8.
最近,笔者有幸看到一篇美国人教学《灰姑娘的故事》的教学实录。课堂上,教师围绕课文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像力,深入体验并理解故事内容,如春风化雨般,使学生感悟“爱”的魅力。一、在情境的体验中了解爱上课伊始,教师在请一位学生复述完故事情节之后,提出了第一个问题:“这个故事里面的人物,你们喜欢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天真纯洁的孩子们说喜欢辛黛瑞拉和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接着,老师又问:“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还特别强调:“你们一定要…  相似文献   

9.
晚餐时,上初中的女儿拿过来一本杂志:“妈,给您推荐一篇文章,看看文章中的那堂阅读课是不是您常挂在嘴边的好课。”我笑着接过杂志,心想:这个小东西耳濡目染,对课堂教学也感兴趣啦。文中记录了美国一所普通小学的一堂阅读课: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灰姑娘》的故事。老师坐在教室讲台上,当学生舒服地坐好后,教学开始了。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讲了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学生回答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和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姐…  相似文献   

10.
宋军 《中国德育》2013,(12):77-78
——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  相似文献   

11.
石培军 《班主任》2006,(8):39-40
美国的一节小学语文课上,老师正在讲《灰姑娘》的故事.师生有这样一段对话: 师: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因为后妈不愿意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相似文献   

12.
这节课讲的是童话《灰姑娘》。老师首先问孩子们是否知道这个故事,孩子们说知道,于是老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们讲了这个故事。讲完之后,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接下来,老师和学生利用对话进行了交流,首先提出的一个问题是:同学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人,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通过回答,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童话中的人物。“那么要是辛黛瑞拉12点钟还不走,变成原来脏兮兮的样子,王子还会爱她吗?”老师由此问引导孩子们明确:一定要做守时的人,并且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因为每一刻,对于自己来说都可能是一个最宝贵的机会。其间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体…  相似文献   

13.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  相似文献   

14.
张伟强 《课外阅读》2011,(11):317-318
我们来看一节美国的课堂实例,教师教安徒生的童话《灰姑娘》时,有这样一段对话:老师:你喜欢《灰姑娘》故事中的哪一个人物,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学生:喜欢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灰姑娘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对灰姑娘不好。老师:好,下一个问题:你若是灰姑娘的后妈,会不会阻止灰姑娘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学生:(过了一会儿举手)是的,如果我是后妈,会阻止她参加舞会。  相似文献   

15.
一堂阅读课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相似文献   

16.
美国教师教学《灰姑娘》的片断:(师先组织生说出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人,不喜欢哪一个人,接着发生了以下对话)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春阳熙和的早晨,我打开电脑,心平气和地准备一天的工作,突然,我省名师姚嗣芳的QQ头像快速闪动起来.我迅速点击,姚老师发来的信息如下:以下是转载的美国版《灰姑娘》教学实录: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课题是《灰姑娘》.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  相似文献   

18.
初进大学,写作课老师布置的第一篇作文就不同凡响:讨论中学语文“无效教学”问题。一、介绍一个比照对象。《读者》杂志曾刊登一篇文章,介绍外国一所小学一节普通阅读课:安徒生的《灰姑娘》。洋老师开门见山就问小朋友们是否喜欢辛黛瑞拉(即灰姑娘),紧接着又问是否喜欢她的后母,毋庸置疑所有小朋友都喜欢灰姑娘而不喜欢她的后母。洋老师却引导他们:诚然,后母待灰姑娘刻薄,可她对自己的两个女儿倾注了所有的爱。从“人性”的角度看,她亦是很有母爱的。老师更教育小朋友要爱自己的父母。在文学作品中,“后母”被贴上“十恶不赦”的标签。这位…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悲剧人物和反面人物,在分析这些人物时,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也就是说,要读出人物的真性情,追寻人物气质与精神的闪光;读出生命的缺憾,追寻自我意识与生命意识的觉醒;读出人性的弱点,追寻人格的健全与心理的成熟;读出悲天悯人的情怀,追寻内在的自我与外在生存环境的和谐。《美国教师讲〈灰姑娘〉的案例》(《中国德育·第叁卷》2008年第11期)曾载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老师: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学生:(过了一会儿,有孩子举手回答)是  相似文献   

20.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