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境”是中国古代论和美学研究中的关键性问题。意境论的内涵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变化、扩充着,并且遥渐渗透进了中华民族的化精神.由论范畴衍变成化范畴。意境论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文论的发展中,王国维发掘了中国古代文论的潜在体系,通过"意境论"对古代文论进行阐释并使之系统化;宗白华则是中国美学潜在体系的发掘者,通过"意境论"激活了一系列古老的理论范畴。他们首开了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先河,对中国现代文论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意境,是中国独特的审美范畴,它处于美学的中心地位。意境是在审美的背后,不断发生且发展出来的,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及历史的含义。本文从意境的审美生成论的视角,探索"物化"、"心物交融"、"言意之辩"等方面与意境的审美生成论,揭示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对意境美学源发和构建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意境是中国传统文论中最重要的审美范畴之一,是中国古典艺术的最高审美理想。本文从古典小说入手,通过分析意境情景结合、象征手法、引诗入文的创造方式,浅谈了意境对古典小说的创造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论:古今歧义,审美贯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论,在今天就是文学论、文章论的意思。然而,对于中国古代的文论作如此理解,就有削足适履之嫌了。因为中国古代的文论不仅仅是文学论、文章论,而是包括文学论、文章论在内的审美论、形式论或文化论,其涵义比今天要宽泛得多。这里最关键的问题是对“文”这个古老范畴的涵义及其历史演变要有真正的了解,要进行必要的历史考察,才能说得清楚。 一、“文”比“文学”、“文章”古老而涵义宽泛 “文”是中国古代使用很普遍的一个审美范畴,其  相似文献   

6.
韵味无穷含蓄隽永--谈意境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是中华民族审美理想的体现。作为我国抒情文学创作中锤炼出来的审美典范,意境创造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尤其是那些优秀的诗词典赋,无不以其美的境界而博得人们的喜爱和认可,创造美的境界也成了历代诗人词家的创作追求。  相似文献   

7.
意境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古代士子一直神往的审美追求.意境论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要加强当代文论建设,必须关注古代传统理论的现代性问题.因此,梳理意境论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意境论的萌芽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以及古代意境论的集大成阶段,以期更好地了解意境论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8.
意象、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两个重要的审美范畴。意象是作品意境创造的重要因素,也是审美意境生成的前提、基础。意境的创造与生成离不开对意象的建构与赏玩。不同类型的意象或意象的不同组合方式,对于意境创造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意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情趣。职业高中语文课本中,很多诗词意境深远,给人美的享受。我们要了解诗词中意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及精神实质,这有助于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文化事业独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雅"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元范畴,"雅"的精神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雅"的风格融贯中国传统文学、音乐、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一直被视为艺术追求的最高审美理想."雅"本身所具有的理论张力使其呈现出多重审美形态,同时以"雅"为核心形成一套范畴群,构建起中国文学的雅化诗学传统,"雅"由风格论范畴进而融入本体论和主体论范畴体系,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古代文论史上,王昌龄是完整而明确地提出意境的概念、确立意境范畴的第一人。他不仅深入分析了意境重要的审美特征,而且还以其“三境说”,揭示了意境的深层特点,并又在其“三格说”中探讨了意境营造的方法和途径,为形成和丰富这一最富于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的意境理论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在意境理论的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意境是中国美学特有的重要审美范畴。意境论在中国古代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对意境论进行传统研究的章很多,本拟从化学的角度简要疏理一下意境论生成的总体缘由。追根溯源,中国古人对意境的经久不衰的审美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化“天人合一”的浑融性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独创的一个诗学范畴,“兴象”是由殷瑶首次提出来的。唐代以来,“兴象”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与文学象征意象相比,“兴象”有着自己鲜明的美学特征。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因更能展现整体浑沦性的审美体验、更易诱发和拓展意境、更合中国人的审美趣味而受到中国诗人和文论家的推崇。  相似文献   

14.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审美范畴中的核心问题。正如近人王国维所说:“文学之工与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深浅而已。”“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人间词话》;以下所引王论不注明出处者均出于此书)。在古人眼中,一切文学的审美问题──例如表达的鲜明、生动、感人等等,都是个意境问题,抒情文学如此,叙事文学也是这样。一、意境的审美要求当今不少论家都认为,古代文论中的“滋味”、“韵味”、“兴趣”、“神韵”等概念都是指意境。…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典文论的“意境”美学发展史上,皎然是一位重要的诗人。他在诗歌的创作方法理论上重视诗歌的艺术表现方法,并提出了“诗情缘境发”的意境观、“取境”的诗歌意境创造方法和“采奇于象外”的意境审美特征,大大发展了唐朝的意境论。皎然以其独特的“意境”论,为唐人研究诗歌意境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后人新的“意境”观点的进一步提出。他的“意境”论成为“意境”美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意境是中国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华民族审美理念的集中体现。无论诗词曲赋,还是绘画书法,均十分重视意境的创设,广告亦不例外。在界定广告意境的概念、分析广告意境的审美特性的基础上,提出广告意境的创设策略。  相似文献   

17.
意境是中国艺术家毕生追求的艺术至境,也是中国古文论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长期以来,有人给它以本体的地位,有人将其归入作品论的范畴,这两种观点都没有充分重视文本与接受主体在意境建构中的重要作用。其实,文本只是意境存在的基本方式和基本条件,是接受主体也只有接受主体才最终使意境得以实现。这里引入西方文论中的“文本”和接受美学的理论,以期对意境有一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金泽荣不仅创作了大量反映爱国精神的诗歌与散文,在文学理论方面也建树颇丰。对他的文学范畴论、创作审美论、批评鉴赏论进行研究,可以完善东方文论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9.
意境作为我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独特审美范畴,它诞生在我国特有的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的土壤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近几年来不少同志对它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文不打算对它进行全面论述,只拟从它与我们民族审美传统的关系这个角度,谈些个人看法,意在管中窥豹,以见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民族风貌的一斑。  相似文献   

20.
芦荻 《华章》2012,(33)
中国舞蹈以肢体言语为媒介,注重抒发内在情感,是中华民族抒情文艺的重要组部分.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范畴.它是华夏抒情文艺和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本文以意境理论的成熟形态——王国维的意境理论为视角观照中国舞蹈,从而探求中国舞蹈的古典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