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言词汇以单音词为主,一词往往多义,一义又常常浑融,其指称意义固然早已约定俗成,而其理性意义,情感意义则多数融进了使用者的生命体验。因此,要解释好,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揭示重要词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体察其中隐含的著作者的生命体验。教学时,要立足具体语境,又不受语言的限制,让飞扬的性灵,打通学生与作者双方的“视界”,由此领悟出著作者未曾明确说出来的意义,引导学生进入与作者平等对话的境界。教师如何通过语言导引使学生进入这种境界,进入这种境界后又如何探求著作者的感情呢?关键是要在语言解释的同时,唤醒学生…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教育要从生命意义的视角,关注生命成长,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实现对生命价值的理解、生命意义的追寻。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生命存在的状态及内在规律和特点,直面人的生命活动,促进生命成长。现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过分重视形式,漠视生命存在,注重“心理和行为”的辅导,忽视对生命体验的培养,简单统一的指导方式、方法,压抑了生命的创造力。同时教育的积弊,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造成了生命的异化和扭曲。心理健康教育要唤醒生命意识,珍视生命存在;让学生回到真实的生活中,体验生活,体验生命,找回自我,真正实现生命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创造。  相似文献   

3.
教育应具有生命意识,要重视学生个体生命,引导学生创造生命的意义。教育要树立以关怀学生生命为本的教育观,要从生命的视角重构课堂教学,走进学生的生命世界,重视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感受,重视教师关怀学生生命的作用,倡导高等教育从生命教育角度思考探索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4.
意义教育就是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人生意义 ,树立奋斗目标 ,在行动中创造和体验生命价值的教育。教育者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意义感” ,为每一个学生追求意义提供条件 ,帮助职校生找到自己的目标 ,促使职校生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使其在追求意义的过程中得到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领会著作者意境,与作者同喜忧。"领会著作者的意境"就是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把自己融进作品的情与景中,对文字进行形象的感受、体验和认识。用叶老的话来说就是大脑中形成与课文相对应的图像,与作者同喜同忧,受到感染。一是以"实"衬"虚",引导学生体会意境。如学习《燕子》一课时,我巧妙利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余宪  周伟红 《湖南教育》2007,(11):26-27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写作是学生个体的生命活动,它所呈现的是习作者的生命本色;作文教学要唤醒的是习作者内心深处的真实的学习意向和愿望,要激励的是生命个性的独特体验,要鼓舞的是生命意义的追求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濮涛 《生物学教学》2006,31(11):21-22
教育真正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健康成长,而健康的价值在于提升人的生命意义与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怀生命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整合生命教育的不同层次,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学习来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下面谈一谈作者在教学中促进学生体验生命教育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人的发展是生命意义不断丰富的过程,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激扬人的生命活力,促进生命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反思不断发生的生命极端现象,意义的失落、教育的"纯工具化"理性成为生命失落的根本诱因,因而引导学生"为何而生",帮助学生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也就成为了生命教育的本质规定。由此,教育要唤醒生命之爱,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积极展现中赋予生命以意义;提升自我意识,引导学生在省察自我中发现生命的意义;涵化生命情感,引导学生在良好的文化熏陶中体验生命的意义;培养坚强意志,引导学生在挑战痛苦中实现生命的意义;激发责任感,引导学生在创造性劳动实践中开创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紧凑型文化框架下的文化世界观,依托于歧视知觉模型、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意义保持模型、风险—压力—应对模型,对31所特殊教育学校1228名视障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探究社会排斥体验与自我超越生命意义的关系及歧视知觉、意义追寻、视角转换在二者关系间的作用。结果表明:(1)视障学生的社交排斥、歧视知觉、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意义追寻处于中等水平,而视角转换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视障学生的社会排斥体验能够负向预测其自我超越生命意义;(3)歧视知觉与意义追寻不仅共同在视障学生的社会排斥体验与自我超越生命意义的关系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还在二者的关系中分别发挥简单中介作用;(4)视角转换正向调节了意义追寻与自我超越生命意义二者之间的关系。该结果不仅验证并拓展了上述四个理论模型,还为视障学生生命教育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意义问题是生活本身的问题,人就是在追寻意义中获得生活的超越和心灵的安顿。传统德育远离生活,遗忘了人的生命价值,远离了人的生活体验,缺乏主体之间的交往和对话,导致生活意义的缺失。要走出这种困境,当代德育必须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引导学生保持生命惊奇、坚守生命信仰、关注苦难体验、培养超越精神、走向交往对话以及追求幸福生活,从而使学生逐步改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  相似文献   

11.
唐芳 《学周刊C版》2024,(2):113-115
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整本书阅读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体验,而且还能够深化学生对主题的理解。本文以《霍莉的新朋友》为例,探究如何基于主题意义设计整本书阅读课。在实施这一课型时,教师要有效先读,围绕教材单元主题和学情确定探究主题,并依据主题整合多模态碎片化信息,引导学生理解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追求意义,教学意义的生成既具有多向性也具有层级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自己所表达的语言文字信息符号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意,同时又要让其所表达的“物、情、意”内容与学生的已有体验接触与相遇,只有二者真正接上关系,产生联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引领学生产生最本然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意义,包括情感上的共鸣、品尝知识的味道、生发道理的真义,进而逐渐体会和生成求学的意义,品味从爱班级到爱学校、从爱知识到爱学习、从爱家乡到爱祖国的情感体验,最终赋予读书学习以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生事务管理是由学生事务管理者和学生共同参与和共同体验的一段大学生命历程,两者生命之间的良性互动促使两者的生命本质处于不断生成和建构中。当前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生命意义严重失落。建构生命化的学生事务管理观是彰显学生事务管理生命意义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土壤,是体验生命律动、实现生命价值的一种活动,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发展是它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要把学生真正当作鲜活的生命体来进行教育,以哺育学生生命健康成长、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为教学宗旨,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使他们自觉地认识并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追求自我生命辉煌的实现。在语文学科进行生命教育理念的实践,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在课外教学活动中大放异彩,因为课外活动为师生交流生命体验、共同成长提供了更为宽松舒适的环境。语文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好途径。通过有效的语文活动课程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和生命的意义与乐趣。  相似文献   

15.
沈惠娟 《现代教学》2007,(10):36-37
《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生命教育要着眼于增强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定基础。生命教育既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又要引导学生贴近生命,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使学生丰富人生经历,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人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生命意义感来源问卷》调查仫佬族高中生生命意义感的特点及其来源。结果:(1)仫佬族高中生生命意义感的整体状况较好。(2)仫佬族高中生的生命意义感在性别、年级、教养方式、经济状况、好友数量、是否留守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学业成绩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3)女生求意义的意志比男生强;高一学生求意义的意志不如高三强,高一学生比高三学生体验到更多的存在空虚感;民主型教育方式比专制型和放任型都更有利于生命意义感;好友数量多的学生生命意义感更强;留守学生比非留守学生有更多的存在空虚感。(4)仫佬族高中生与其他民族高中生相比生命意义感不存在显著差异。(5)仫佬族高中生生命意义感来源的前五项依次是关系、健康、成长、求知和娱乐。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追求一种全新的语文教育价值观。语文教学不仅是单纯的阅读、表达能力的培养,更注重的是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的丰富,学生阅读体验的产生,有赖于对文章语言文字及文章人文意蕴的品味,引导学生揣摩文章所蕴涵的深意,感悟作者所揭示的深刻道理,进行认识与感情的升华,尊重生命,弘扬个性,触动心灵,理解生命的真谛与生命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一、为什么要开展生命教育 教育是什么?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追问。现行的教育不仅使学生体验不到生命的乐趣,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还导致大量学生既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正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用完全敞开的心灵去阅读、去感受,并把阅读学习的过程当成自己生命体验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达到心灵的沟通,进行生命的对话。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各种策略唤醒、增强和丰富学生的体验。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通过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来体验文本的内涵,并与作者产生心  相似文献   

20.
萨克斯随想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要面向社会生活实践,也就是说,课堂学习要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以拓展课程时空,打开学生的视野,穿越时空的隧道,把过去、现在、未来的有关知识浓缩在一起,同时又跨越地域的界限,让学生占有人类的全部精神财富;另一方面,把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使他们不断地领悟人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