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人"是实有具体社会关系的人,而"现实的个人"是在现实实践活动中自我解放的个人。在使用上,二者均表明了马克思对"人"的关注,并在社会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上建立起联系,但二者用以说明的具体问题和实现解放的路径是不同的。"现实的人"为了实现真正的解放,必须打破被资本所剥削和压迫的历史现状,扬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制度;"现实的个人"为了实现自身与他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扬弃由资本主义所建构的抽象的、虚假的社会关系,发展自身才能的同时为他人的解放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
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因此,对唯物史观一系列范畴和原理的全面深刻理解都关联着"现实的个人"范畴.文章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现实的个人"作为唯物史观范畴的地位和意义"现实的个人"范畴关系到唯物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现实的个人"范畴有助于全面深刻认识社会范畴;"现实的个人"范畴有助于把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客体向度与主体向度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3.
舒志定 《教育学报》2012,(3):3-8,16
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教育问题的语境、主旨与实质,是深化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从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视角,把"现实中的个人"确定为教育对象,提出"现实中的个人"是"对象性存在"和人的发展的三阶段理论,阐释教育目的的内涵以及实现教育正义的道路。以此立场理解教育,使教育成为"现实中的个人"的"实践"活动,凸显教育理解的历史维度,实现教育思想方式的革命。因而,加强马克思人的教育思想的研究,有利于展示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为当前学校教育改革提供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理念的实践进程只有以现实的"个人"为立足点才能发生和完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旨归。中国的抗震救灾正是党和国家在理论与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双重展现,关注现实的"个人"是抗震救灾对"以人为本"历史实践的崭新诠释。同时,在抗震救灾中,还要以全方位、多层次的视野去关注现实的"个人"。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的本质地位越来越凸显出当代价值。从"现实的个人"到"联合起来的个人",经历了马克思主义个人观的历史与当代价值维度变化。"联合起来的个人"作为"现实的个人"的当代样态,充分体现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历史发展趋势。从人的本质的系统内涵分析到其当代价值的两个形态的呈现,无不体现唯物史观中人的本质的当代核心价值,这对于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集体主义是学术界持续争论的主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区分了“真实的集体”和“虚假的集体”,从马克思的理论出发点“现实的个人”和“人的感性活动”可以看到.集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历史境遇中的“现实的个人”展开其感性活动的空间,是人的价值的历史实现空间。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集体基本上呈现出三种历史形式,即集体的自然形式或者说政治形式、集体的异化形式和集体的自由联合形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集体主义是学术界持续争论的主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区分了“真实的集体”和“虚假的集体”,从马克思的理论出发点“现实的个人”和“人的感性活动”可以看到.集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历史境遇中的“现实的个人”展开其感性活动的空间,是人的价值的历史实现空间。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集体基本上呈现出三种历史形式,即集体的自然形式或者说政治形式、集体的异化形式和集体的自由联合形式。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宗教发展史上,不同的"做宗教"的方式逐渐演进并凝结为5种易于辨认的模式:话语/经文模式、个人修炼模式、仪式模式、即时灵验模式、关系/来往模式.这几种模式并非独立存在,它们在大多时候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现实中发生的宗教信仰活动更多地是在地方习俗、历史事件、社会环境、个人性格和"做宗教"模式框架等因素综合影响之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历史是一种先于文本的客观存在,它因时间的不可逆转性而成为"非叙述、非再现"的,任何历史叙述都只能是叙述者立足于现时视野的再创造.在这一创造过程中,叙述者个人的价值立场决定着历史图像的面目.李锐的<银城故事>即是立足于现实对历史进行个人化阐释的典型个案.作家在文本中努力穿透时间的帷幕,从自身作为一个具体的中国人的现实境遇出发,坚持以个人的名义重新叙述历史,完成了对所谓"客观真实的历史"的质疑,将"那些被无情泯灭的生命从历史的谎言中打捞出来",终使个人从历史的重重遮蔽中浮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扬弃,马克思开启了以生存论路向为基础的新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是对现实的个人的分析,现实的个人是活动及其物质生活条件,其本质是生产,其交往形成了人的社会性,现实的个人的两个方面的同一性是感性意识,现实的个人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制约性,同时分析了马克思和海德格尔关于存在论起点的基本一致的,并尝试找出二者对人的生存领悟的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不仅在于形成了的唯物史观,更重要的是发现了唯物史观确立的前提--"现实的个人",在该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规定了"现实的个人"的概念,认为"现实的个人"其实就是从事物质生产活动或劳动的人,从而摆脱了传统哲学上抽象的人的概念,对唯物史观确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自由观主要包括 :自由存在于人类劳动之中 ,劳动是人实现自由的手段 ;自由是现实的个人创造历史的自主活动 ;个人自由的实现和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是一致的 ;自由的实现是有条件的 ,工作日的缩短和自由时间的增加是根本的条件 ;自由的另一层含义是人的解放即异化劳动的扬弃 ;自由王国的实现必须以必然王国为基础 ;科学和艺术是自由活动的典范 ;自由的实现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一 "活动"概念是近现代哲学的基本范畴.在西方哲学史,黑格尔首次阐述了关于活动的思想①.他在<历史哲学>中将世界描绘成一种"理性"的发展过程.在他看来存在于我们思想之中的精神本性是自由的、抽象的、内在的东西,只有通过主体意志的创造活动,才能体使理性的自由本性外化、对象化,并在世界历史中实现自己和确证自己,然后又通过活动回到自身.正是借助意志的活动实现着"理性"向世界历史现实的转化和世界历史现实向"理性"的转化.显然,黑格尔的活动观具有深厚的唯心主义色彩.但他强调活动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意义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历史主体是现实的个人,是能活动的个人,这种实践性、能动性和主动性,使这个主体有个强烈的个体性征。而这种个体性征的出场是现实和历史主体自身的要求,它有自身的结构和含义以及特征,是个人与自然、社会、他人、自我的相互交叉的产物,具有个体属性和历史的主体性特征。从横纵两个方面可以看出其与自然、社会、自我的矛盾性存在,以及作为定在的主体在时间上的三位一体,而这些的落脚点最终是为我国一段时间以来失落的个体性找回合法性。正视个人的历史作用,真正认识了个体,就真正认识了历史,也只有明确了历史,才能真正认清楚个体的主体性、主体的个体性征。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历史主体是现实的个人,是能活动的个人,这种实践性、能动性和主动性,使这个主体有个强烈的个体性征。而这种个体性征的出场是现实和历史主体自身的要求,它有自身的结构和含义以及特征,是个人与自然、社会、他人、自我的相互交叉的产物。具有个体属性和历史的主体性特征。从横纵两个方面可以看出其与自然、社会、自我的矛盾性存在,以及作为定在的主体在时间上的三位一体,而这些的落脚点最终是为我国一段时间以来失落的个体性找回合、法性。正视个人的历史作用,真正认识了个体,就真正认识了历史,也只有明确了历史,才能真正认清楚个体的主体性、主体的个体性征。  相似文献   

16.
<正>1.教学要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历史具有过去性的特点,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历史与现实分离,导致学生感觉历史都是过去的东西,学习历史没有任何价值,历史陈旧乏味;认为学习历史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应付考试",学习无用的东西,即使再生动,也难以产生学习的"内在诱因"。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历史与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人们创造现实是在过去提供的客观条件下进行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现实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客观上总会打上历史的烙印,总会借鉴和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新课程通过"活动课"、"活动与探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中,一些人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宏观结构;而另一些人则强调历史唯物主义是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从个人活动的微观维度来考察历史.实际上,马克思同时从这两个不同的维度来考察历史,并在不同程度上关注这两个维度的关系.因此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中,我们应该从个人活动的微观结构与社会的宏观结构相互作用的维度来考察历史发展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思想的"本来面目"就是把社会历史的发展归结于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又最终归结于"现实的个人"的发展。在他看来,个人不只是人类历史的前提,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目的。但长期以来,人们忽视甚至扭曲马克思现实主义的个人观,通过"虚假的人"来压制现实的个人,漠视现实的个人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基本确立,为生成和创制"现实的个人"创设了条件,为"新"人工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个体的人的本质是标示和体现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质的规定性,它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一是自然素质与个人努力。自然素质的特定状况为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能否变为现实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变为现实则取决于个人的努力。二是社会条件和个人选择。社会条件制约着个人能力的发展和发挥,影响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方式;但在既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个人又可以进行自我人生的自觉创造和选择。三是个体意识和个人活动。个体意识是个人人生的观念设计和超前反映,是个人活动的动力源和导向器;个人活动是个人意识的现实表现,是个人人生的自我创造和实现。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自由观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自由存在于人类劳动之中,劳动是人实现自由的手段;自由是现实的个人创造历史的自主活动;个人自由的实现和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是一致的;自由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工作日的缩短和自由时间的增加是根本的条件;自由的另一层含义是人的解放即异化劳动的扬弃;自由王国的实现必须以必然王国为基础;科学和艺术是自由活动的典范;自由的实现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