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学习机会它包括教师的学习时间、学习经费、学习资源、学习环境等方面内容.调查显示,乡村教师学习缺少机会,具体表现为:教学繁忙,学习时间偏少;经费短缺,学习资源匮乏;支持不足,学习机会缺乏政策保障;气氛不浓,学习文化呈现惰性.缘此,国家、政府、社会、学校要努力为乡村教师的学习提供支持与援助,构建乡村教师学习机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教师学习文化具有复杂的结构,它被赋予不同的载体之后,形成教师学习物质文化、教师学习制度文化、教师学习精神文化三个层面。通过田野考察发现,当下乡村教师学习文化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学习物质文化匮乏、学习制度文化僵化、学习文化价值功利。因此,要制定乡村教师学习专项资金制度和学习援助计划,建立乡村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保障乡村教师的学习经费和学习资源,重构乡村教师学习物质文化;制定支持乡村教师学习的政策规章,建立科学的教师学习评价制度和持续有效的学习激励机制,重构乡村教师学习制度文化;更新教师学习文化价值观念,变革个人主义学习文化样态,并通过优秀教师学习文化的引领,重构乡村教师学习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乡教师双向交流过程中存在着城市交流教师选拔标准偏低、教师任用与专业不符、乡村教师培训经费短缺、乡村教师培训机会不均的现象。原因在于交流时间长、农村生活艰苦、交通不便、城市学校和乡村学校对交流政策认识不足、培训监督机制不健全、继续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因而要完善城乡教师交流政策、提高对交流政策的认识、建立督导制度、对继续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4.
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福利问题关系到我国贫困乡村教育的发展与进步。然而目前,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社会福利存在很多问题。可以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提高乡村教师的福利标准、提高对乡村教师的人文关怀并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严格贯彻落实政策给乡村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背景下,移动学习为乡村中小学教师的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和可能。该研究利用计划行为理论建立理论模型框架,检验乡村中小学教师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和机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乡村中小学教师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感知有用性、上级影响、自我效能和便利性对移动学习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和同事影响对乡村中小学教师移动学习意愿影响不显著;不同学历、学段、从教时间长短对乡村中小学教师移动学习意愿没有显著差异;男女性别在行为意愿上有显著差异。最后提出了加强乡村中小学教师移动学习意愿的一些建议,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幸福的人,因此,教育也是传播幸福的活动。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与实施者,他们的幸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教师幸福的实现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应该对教师职业进行合理定位,给教师提供全方位支持;学校应该给教师提供舒适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提供学习成长的条件,为教师提供公平晋升的机会;教师自己应该努力提升职业体认,追求专业成长,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幸福的人,因此,教育也是传播幸福的活动,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与实施者,他们的幸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教师幸福的实现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应该对教师职业进行合理定位,给教师提供全方位支持;学校应该给教师提供舒适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提供学习成长的条件,为教师提供公平晋升的机会;教师自己应该努力提升职业体认,追求专业成长,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8.
王清霞 《教育评论》2022,(12):123-129
ICT支持有助于挖掘乡村教师专业学习潜力,保障乡村教师专业学习的包容性和公平性,实现人人共享的终身学习目标。在活动系统理论视野下,ICT支持乡村教师学习的教育效用被描述为基于共同愿景、动机、反思、实践与共同体等交互影响的一组有目的的活动。实践表明,ICT在支持乡村教师发展中依然存在认知惯习、技术本位、浅层学习、行政指令、同质互动等诸多问题。为更好发挥ICT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学习的效用,借助ICT为乡村教师树立乡村文化传承的共同远景,构建乡村振兴使命的动机机制,训练善于理解乡土文化的课程执行能力,形成持续改进乡村教育质量的反思机制,构建平等共享多样文化的专业共同体,有助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出台的背景下,以种类繁多的教师培训项目为特点的乡村教师培训发展模式开始向建设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转向。"国培计划"推动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强调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的主体责任,通过县域教师培训的系统规划、培训制度建设、本土培训团队培育以及全员网络研修、送教下乡等培训活动的开展,充分聚集县域内外高等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中小学的教师培训资源,为乡村中小学教师自主选学提供服务。目前,这一体系的建立还存在政策、思维、人才、技术上的缺憾,借助制度建设、培训研究、培训管理者培训、培训试点和信息技术能逐步解决面临的困难,为乡村教师自主学习打造健全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0.
乡村教师专业学习是其专业发展的具体手段,其主要途径是外力推动的正式专业学习和内力激发的非正式专业学习,比较常见的类型有向自己学、向他人学、常规教研活动、专业引领式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乡村教师的专业学习及教师成长现状堪忧,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问题突出,对此提出四条对策:保障乡村教师专业学习权益、建设适合且有用的学习资源、推进共同体学习与实践性学习、学校及教师融入乡村文化建设,并逐条讨论了重点措施。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领域的关键议题之一。随着社会对于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呼唤,随之而来的便是对教师队伍水平提出的考验。为了进一步探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分层培养策略,基于新手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和管理专家型教师四个阶段,通过分析每个阶段的特点与需求,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如,针对新手教师的提供专门培养课程、提供观摩展示机会、建立导师指导制度、提供个人发展计划和支持,针对成熟教师的提供进阶学习机会、给予独立带班机会、创造总结与发展机会,针对骨干教师的组建研发团队、打造个人专业方向、提供资源和机会支持,针对专家型教师的提供高级学术研究机会、担任顾问或导师角色、鼓励创新汇编成果等。  相似文献   

12.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以来,在改善乡村教师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是以外部保障为主的支持措施,与乡村教师内在需求仍有脱节。通过对全国23个省乡村教师调研发现,乡村教师对于专业发展的需求高于工资待遇,过重工作负担导致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接受外部提供的培训及教研支持,同时部分乡村教师有明显的情绪枯竭问题,内在发展动力不足。因此,应重视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建议通过"新学校"计划、简政放权、加大培训等方式,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厦门市思明区普通小学中随机抽取11所学校,对班上有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师共70人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表明,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总体上是正向与积极的,但这种正向与积极的态度尚处于形成过程的初级阶段。绝大部分教师面对随班就读教学,都能主动选用策略,协助特殊学生学习,但他们更多选用的是使用容易、方便、偏重情意层面的教学策略,而对那些既费时又需要专门技巧的教学策略,教师用得少。教师需求的服务支持包括创造教师参加专业知识培训机会、提供校内专业支持与管理、增加经费投入和减轻教师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
范勇 《教师教育研究》2023,(5):67-74+28
青年教师作为乡村教育发展的新生代骨干力量,他们的稳定发展事关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以1332名乡村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学校支持对乡村青年教师离职意愿的影响机制,分析组织信任与教师组织认同在影响机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乡村学校对于青年教师的整体支持偏弱,乡村青年教师离职意愿较高;学校支持能显著降低教师离职意愿;组织信任与教师组织认同在学校支持与教师离职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降低乡村青年教师离职意愿,需要秉持尊重与关怀原则,充盈个体心境促使乡村教师“留得住”;推进赋“知”与赋能,优化制度环境保障乡村教师“教得好”;遵循信任与协同方式,营造信任文化情境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  相似文献   

15.
乡村教师智能教育素养将在乡村教师角色、乡村教学效能、乡村学生学习动力、区域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其时代价值。当前,乡村教师智能教育素养发展的阻塞主要体现为:乡村教师短期发展与长远规划尚不清晰、教师智能技术应用与乡村本土文化相分离、乡村学校资源建设与智能教育设备有待优化、乡村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机制亟待完善等。据此,提出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乡村教师智能素养激励机制;关注乡村教育文化内涵发展,提升教师智能技术整合能力;开发智能化优质资源共享平台,优化乡村数字资源配置;立足乡村教育实情,完善乡村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体系等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实效性不高,与多个主体协同不力的社会支持现状有较大关系。在构建卓有成效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时,加强高校、政府和中小学校的协同,既有助于提供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的各类资源,也有助于将外在拉力变为教师的内部驱力。为了更好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UGS协同构建全面支持与深度支持并重、远程支持与本地支持并举、物资支持与精神支持并行、短期培训与跟踪评价并用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7.
陆敏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3):170-173,197
中学英语教师参与校外教师发展项目的机会有限,学习资源不足,校本教师合作可以有效改善这种状况。"校本"强调学校要发挥其资源特性和管理特性,为教师提供合作所需的条件、合理的合作机制和评价机制,保障教师合作的有序和有效。校本教师合作指教师以共同实现专业发展为目标,在学校提供的资源条件和合作机制下,从教师的专长、兴趣和需要出发进行合作活动,积累合作成果,从中获取专业支持和情感支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以447名入职一年的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为样本考察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现状、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新教师在班级管理和学生参与方面的效能感相对较低;不同学历新教师之间的教学效能感差异显著;学历与专业背景(师范专业或非师范专业)对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显著交互作用;人际关系和专业发展机会是对新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力最大的环境因素;新教师入职培训有效性对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力不可忽视;不同环境因素对师范专业新教师与非师范专业新教师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为此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为新教师提供学生学习与管理方面的专业学习支持;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新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合理安排教学计划,让新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备课和教学研究;加大对新教师入职培训力度,提高新教师培训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校联盟为思政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资源共享平台,拓展思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体验,是思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当前地方高校联盟促进思政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管理机制不健全、引领资源不足和经费开支难的现实困境。提高联盟体服务思政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地方高校联盟应当加强组织建设,明确组织职能和任务;重视平台建设,丰富思政教师专业发展资源;增加经费投入,完善经费管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乡村教师“留不住”成为教育界痛点问题,原因在于新手教师缺少融入集体机制、熟手教师缺少学习借鉴平台、能手教师缺少展示提升机会、领军教师缺少拔高发展空间这四个方面。需要在乡村学校构建有效的梯队发展机制,为新手教师提供成长导师、为熟手教师提供学习通道、为能手教师提供进步阶梯、为领军教师提供“领导”平台。为此,需要四大保障机制整合师徒制+轮训制,创设逐级辅助的指导机制;组合小组制+合作制,构建多向互动的交流机制;融合论坛制+年会制,实施开放多元的展示机制;综合“工作室制”+竞聘制,形成专业示范的引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