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今天,素质教育已汇成时代的潮流。历史学科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下面我从才、学、识三个方面谈谈对历史教师"前途"的看法。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必须具备才、学、识全方面知识。那么什么是才、学、识呢?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刘知已在他的史学名著《史通》中提出治史要有三个长处:一是史才,二是史学,三是史识。  相似文献   

2.
中国史学史中的"史才四长"理论同样适用于分析外国史家。无论是从历史知识、写史能力、对历史是非曲直的判断与鉴别能力,还是对于客观信史的坚持来看,公元6世纪的拜占庭史家普罗柯比都是一位拥有"四长"之才的杰出史家。他的作品成为了拜占庭正史的典范,在拜占庭史学发展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他的三部风格迥异的作品也为相关历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支撑。  相似文献   

3.
晚近30年来,英语学界兴起一种名为"全球史"(global history)的新史学,如今已在相当程度上改变美国以及其他英语国家大学和中学的世界史教学内容,我国学界和教育界也奋力追赶这股史学新潮。任何文明大国的教育都离不了史学,民主化的"全球史"学让我们看到史学也最容易败坏一个文明大国的教育品质,真正的历史教育应该以悉心研读历代有"极敏之眼光,极高之学识"之人写下的作品为前提。历史本身并不能给人真正的德性教育,必须经过灵魂高贵之人的咀嚼和反哺,历史(叙事)才会成为对生活有益的东西;否则,面对永远混乱的人世,一个人永远看不到"智慧以及一切称之为美的人性"。  相似文献   

4.
论梁启超的历史编纂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20世纪中国史学,不能不提梁启超的史学。学界对梁启超史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很少有人论及其历史编纂学思想。实际上,梁启超的历史编纂学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对旧史的批判蕴含着梁启超的历史编纂学思想,对新史的设想则直接反映了梁启超的历史编纂学思想;对史籍的划分和史体的评述,反映了梁启超对史书编纂形式的认识,也蕴含着史学家丰富的编纂思想;关于史学求真与致用治史目的的认识、关于通史与专史研究与撰述之思想以及赋予"史家四长"的新意义和新的阐释等等,都深刻体现着梁启超丰富的历史编纂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杨静 《成才之路》2011,(17):57-57
今天,素质教育已汇成时代的潮流。历史学科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下面我从才、学、识三个方面谈谈对历史教师“前途”的看法。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必须具备才、学、识全方面知识。那么什么是才、学、识呢?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刘知已在他的史学名著《史通》中提出治史要有三个长处:一是史才,二是史学,三是史识。所谓史才,是指搜集、鉴别和组织史料,并驾驭这些史料用以叙述历史事实和撰写文章的能力。史学,是指掌握丰富史料、历史知识和与历史有关的各种知识。尤其作为新时代的历史教育工作者,所应具备的才、学、识又必须符合时代要求,有更新的内容和科学标准。  相似文献   

6.
传统历史证据观已不能解释史学史中的变化,亦无助于当代历史研究。其主要错误之一是颠倒了历史证据与史料间的认识关系,从而导致历史证据的认识问题往往被替换为史料的认识问题。造成此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源自"想象"而非实际。文章从历史学家的具体实践出发,勾勒出一种大异其趣的历史证据观。事实上,主体首先认识历史证据,随后才了解史料;史料的认识论基础来源于历史证据,其意义在于成为历史证据的潜能。  相似文献   

7.
正主持人语:本期专栏刊发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论文4篇,都是视角新颖、颇具创见之作。《试论传统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史的学术关联》一文,重点论述如何以环境史这一新视角,来重新认识、评价清初历史地理学名著《读史方舆纪要》的价值。作者认为,环境史虽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从学术发展的源流考察,当代环境史家所关注的重大问题,诸多可从传统历史地  相似文献   

8.
2018年,国内学界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与史学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学者们对于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史家与史学研究,进一步从资料、视角方面进行深化,并继续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对于近代史学史上的著名史学家及其著作、史学史的具体问题也都进行了考察;对口述史的发展及存在问题、中国公众史学的建设,学者们也讨论较多;学者们还对全球史、概念史、大数据史学等史学理论前沿问题进行了研究。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学界还对40年来的中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教育史研究受传统教育史学影响,强调"让史料说话"。而当代,史学研究向多元化发展,历史研究的着眼点开始转向主体如何认识历史客体的问题上来。在史学理论与方法论发展的新时期,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视角考量,教育史研究都必须重视研究者主体性,并将其与历史客体性有机结合,促进教育史研究和教育史学科的进一步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李峻 《现代教学》2013,(5):39-40
中学历史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历史学科的育人目标体现了育人价值,也影响了历史学科的育人方式。中学历史学科的育人目标不是培养只拘泥于学科本体知识的浅薄之人,也不是培养只有知识没有文化的粗陋之人,更不是培养只会背知识点、做考卷的应试之人。中学历史学科的育人目标应该是培养面对历史和现实问题,勇于求真务实,善于思考迁移的人;是培养基于历史史实和唯物史观,具备"史才、史学、史识、史德",并将史学思想和史学方法内化于身的人。这样的人会分析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会洞察事物发展的趋势,会通过"史由证来、证史一致、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来理性、客观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用史学思想和方法来观察世界和分析问题,尤其注重打通学科之间的知识界限,将跨学科研究的意识和方法渗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会直接影响其历史学习能力。文章分析提升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重要意义,探讨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策略:从阅读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的史料观;科学选择阅读素材,充分把握课堂教学节奏;以问题引领史料的阅读。  相似文献   

12.
自教改以来,中职历史教学工作的方向性更加明确,即在现行高考制度没有大的调整下,在教授学生历史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通过专题模块的训练,强化学生的分析能力,着重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重视学生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以此为背景,文章主要通过对历史自身特性,即历史的严肃性与灵动性、延续性与时代性等特点的分析,明确历史的基本要义及其作用,对现阶段历史教学尤其是中职的历史教学做进一步的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试论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教育本身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丰富的历史史实为前提,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准确地解释历史现象,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史鉴今,回答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教育史史料学是教育史学科中研究史料的来源、价值和使用方法的次级学科。它是教育史研究中联结教育学和历史学的纽带,在史料内容、史料组织和史料解读等方面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历史人物评价有助于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遗产,总结前人成败的经验教训,帮助人们提高辨别美、丑、善、恶的能力,因此成为历史科学中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历史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并且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阶段评论、方面评论和综合评论,是评论历史人物活动的几种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上对“历史”有一种三分法,即史事、史文、史义。史义即是中国的历史哲学,同时,史义还包含有“历史之大义”与“吾心之精义”两部分内容,但是,史义与西方历史哲学存在着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历史学科素养是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所提出的新的课程目标,是历史学科课程的核心价值.准确科学合理恰当的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史学评价,是历史学科素养培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提出以科学历史观为指导,通过多元史观的运用以全面提高学生史学评价能力和历史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8.
The form, content, and practice of history has shifted including changes in conceptualization and practice that came in viewing history as social science, critiques and reconstructions of historical forms of knowledge, and debates about form, format, genre, and discourse. The central argument of this essay begins with the claim that history is a distinctive discipline. It's distinction lies not only, or even primarily, in its subject matter or materials. Rather, history is distinct as a form of inquiry and mode of understanding, with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cal context and historical imagination.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llow.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掌握史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是历史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演示、模仿与评估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史学研究技能。教师给学生示范选择课题、收集与解读史料、阅读经典著作的方法。学生通过模仿与演练,掌握这些研究技能。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写作论文,评估学生对独立选题、史料分析与专著阅读等技能的掌握情况。  相似文献   

20.
西方传统历史哲学中一直隐藏着一种以“人”的理性、人性来解释历史、构造世界历史的话语模式,其实这正是人道主义历史观充当其逻辑底线的结果。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以人的生产实践活动为起点,抽掉产生于人类实践和生产活动之上的人性、理性作为历史解释之因,建构起以人类自身实践为基础的解释人和人的世界的历史观,从而就直接实现了对西方传统历史哲学解释逻辑的变革和超越。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后引起传统历史哲学的话语系统和建构系统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使充满理性思辨和人性色彩的近代历史哲学转向更具生活世界蕴涵的新历史学和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