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理学中的概念、规律都是反映特定物理模型本质属性和运动规律的.因此,构建恰当的物理模型是物理解题的基础.由于在学生平时解题(尤其是传统题)训练中涉及的物理模型往往都是显而易见的,因而在面对一些连续体物理问题的求解时,学生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连续体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有明确的模型意识,需要学生能够根据连续性现象的具体特征灵活地、创造性地建构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2.
魏嵋 《理科考试研究》2004,11(11):32-33
绳子类问题多是连续体、变质量问题.求解这类问题的常要用到高等数学的定积分知识.中学阶段不用定积分知识是否就无法求解了呢?否.只要善于观察、概括和抽象,抓住问题的本质,灵活地进行思维的发散、创新和转换,使非质点、变质量模型转换为我们熟悉的物理模型,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3.
超导体中的双体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戈德(Gorter.C.J)和卡西米尔(Casimir.H.B.G)的二流体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于高温超导体的新模型──双体模型,通过论证,双体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所谓“三体”就是指相互作用的系统中有三个物体.一直以来,动量与能量的综合题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三体”问题更是其中的难点.“三体”问题一旦出现在高考试卷中,一般是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其难度系数是不言而喻的.解读“三体”问题的特点和规律,透析“三体”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是高考第二轮复习的一大重点.本文拟对几例“三体”问题进行归类剖析,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简要归纳了几种比较流行的问题分类后,重点介绍了"问题连续体"的概念以及与连续体中不同问题状态所对应的认知水平;用"问题连续体"作为基于问题的物理教学的设计工具,分别研究陈述性知识教学的问题连续体设计、智力技能教学的问题连续体设计、认知策略教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构建了酒后驾车问题的二房室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分别以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模型拟合曲线,得到了酒后血液中酒精含量的变化规律。作为特例,给出了体质量70kg的某人在较短时间(或2h内)喝下3瓶啤酒后血液中酒精含量超标的时间范围为[0.068,11.527](或[0.621,12.558]),及其酒精含量达到峰值的时间为1.258(或2.598)h。  相似文献   

7.
问题连续体理论是一种问题分类体系,被用来作为"问题解决"教学中设计各类问题的工具.根据问题连续体理论,去设计远程教育中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时,应该根据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层次设计问题及问题连续体,为问题及问题连续体式交互设计合适的呈现形式,此外还要有一些辅助措施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刘军 《理科考试研究》2007,14(10):32-34
“流体”是由大量质点组成的质量连续分布且以一定速度运动的物体系.流体的连续作用问题是力学中的一类常见问题,此类问题的难点是如何合理选取研究对象.下面举例谈谈运用动量定理时,用整体法、微元法、等效法求解流体连续作用的三种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周益勇 《中学教研》2008,(10):44-45
四面体是最简单的多面体,而平行六面体特别是长方体是最熟悉的多面体,它们在立体几何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它们为载体考查立体几何的有关问题,在高考与竞赛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四面体经过补形可以成为平行六面体,平行六面体进行分割可以得到四面体,利用这种关系可以将四面体问题转化为平行六面体问题来解决.  相似文献   

10.
1 问题的提出 文[1]提出:利用图1所示的凹多面体来否定命题:“有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棱柱”欠妥,并提倡用如图2所示的这样难得的凸12面体作为否定该命题的反例.该文说理透彻,笔者深表赞同.文末提出了这样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除了这样的凸12面体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凸多面体可以用来作为否定上述命题的反例呢?这个问题有待于同行们去思考,去研究.”笔者对此颇感兴趣,作了一番尝试,并有所得,简述如下,望同行斧正.  相似文献   

11.
点粒子模型是现今量子力学解释体系诸多逻辑矛盾产生的总根源。修改量子力学中的点粒子模型是消除这些逻辑矛盾的必要途径。曲率模型的“形”,即通过物质波波长,由相位圆定义、建构的微观客体的“形态”(r=λ/2π),在讨论原子问题时,其大小不可忽略。经典力学中质点抽象原则不适用于原子世界或不能照搬。把原子中的量子现象转变为宏观经验中的经典力学研究对象,必须将能量的非连续分布转变为连续分布,将非连续作用转变为连续作用。这就是量子测量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2.
陈瑛 《江苏教育》2005,(1B):29-31
随着加德纳“多元智能”这一先进理论的推广,我们对“问题连续体”理论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更进一步的研究与学习,学校成立了“问题连续体”课题研究小组。通过一年多的教学研究实践,我对这一理论在英语学科中的运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动态立体几何问题越来越受到高考命题者的喜爱,如2006年、2007年的浙江卷(理)的填空题、湖北卷(理)的解答题,连续二年都考到了动态立体几何问题.这类问题渗透了一些动态的点、线、面、体及有关元素变化的位置关系,给静态的几何题赋予了活力,题意新颖,灵活,具有挑战性,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能体现试题的区分度.  相似文献   

14.
USING STRUCTURE INFORMATION TO GUIDE DIAGNOSI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快速得到“模型诊断”中的最优测量点,建立了系统的二值模型;它只包含候选故障元,且它们的因果关系与原系统保持一致,然后,利用结构信息区分候选诊断.这种方法可看成是期望熵法的极值结构特征提取.直接适用于连续或离散系统.这样可以采用“对分法”在O(N2)时间内给出一个优化测量点.  相似文献   

15.
正(长)方体是一种特殊且重要的几何体.它有着独特的性质.它里面所包含的线面间的平行和垂直关系比较明显,而且涉及到的运算也比较简单,有些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将其置于正(长)方体模型中,会使问题变得简单明了.下面我们通过几个问题来说明它在解决某些立体几何问题时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物理模型的作用.种类、建立等方面阐述了物理模型在教学中目的是使学生学习时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明了化,使抽象的物理问题更直观.具体.形象、鲜明,突出了事物间的主要矛盾,从而容易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7.
立体几何问题的模型化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立体几何的基础是对空间点、线、面、体的各种位置关系的讨论和研究.高考中也常以棱柱、棱锥等简单的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空间中的线线关系、线面关系、面面关系及其相关量的计算与证明.然而,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更上一个台阶,是摆在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摸索出“构造模型法”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寻找解题的突破口,提高解题能力.常见的模型有正方体模型、长方体模型、“三节棍”模型等.  相似文献   

18.
复方氯化钠溶液,即生理盐水,也叫林格氏液.这种溶液对失血或失水过多的病人,能及时补充水份维持其血容量,也是多种药物"的载体,是医院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的常用药.它的发现归功于英国生理学家西德尼·林格.在伦敦大学医院的实验室里,一次,生理学家西德尼·林格和他的助手进行离体青蛙心脏的实验.他们把生理盐水注入了青蛙的心脏,使他们惊奇的是:通常食盐水灌注心脏后,青蛙心脏最多可连续跳动半小时.但这次,它连续跳动了好几个小时.细心的林格对这一异常现象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原来,这次实验时,他的助手在制作盐…  相似文献   

19.
黄楚玲 《中国教师》2014,(20):34-37
<正>在课堂教学中,解决难点问题往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教师所设计问题的质量往往影响教学质量。本文从教学实例出发,结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以优化问题设计为导向来阐述"问题连续体"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应用。"问题连续体"模式来源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梅克教授的"问题连续体"理论,其基本内涵是倡导在"问题导学法"的指导下"系列的、连续的"问题设计,由浅入深、由封闭到开放、由一元到多元地把问题分为五个层次,即单一性、再现  相似文献   

20.
板、块叠放体是重要的力学模型,通过板块叠放体可考查摩擦力及做功特点、动力学规律、功能关系及摩擦生热等知识,其中涉及板、块间有无相对滑动的一类问题,是知识学习和应用中易出错的难点.通常,模糊和混淆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特点是造成错解的原因,不能区别叠放体环境条件、不能找到不同条件下物体间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造成难解的原因.据此,以下分类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