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怨恨是一种隐忍性情感,软弱无力是学生怨恨滋生的心理根源。而自卑的学生既会在自我贬低中彰显出自己的无力性,也会在对外在伤害的敏感体验中呈现出内心的脆弱性。这种由自卑心理导致的无力与脆弱就是软弱无力的深层表现形式。自卑学生的软弱无力性使得其在体验到伤害或挫折后,既缺乏做出直接反应的勇气,也缺乏一种奋争的自信,往往会导致对不平情绪的隐忍,从而沉淀为怨恨。  相似文献   

2.
学生怨恨是其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到伤害或挫折后所生发的一种不平情绪。这种情绪因自身的软弱无力而被迫隐忍于内无以宣泄。学生怨恨的生发关涉到社会基础与心理基础两个维度。其中,社会基础是指学生体验到伤害或挫折的外在条件,心理基础是指学生软弱无力的人格特质。而学生怨恨则是在社会基础与心理基础的交互作用下生发的。怨恨一旦滋生将对学生的德性发展产生着消极意义:它导致学生道德人格的扭曲;使自身德性趋向平庸;引起学生破坏性和攻击性行为的出现等。学生怨恨所具有的消极意义要求学校教育对其进行必要的干预。这种教育干预要从两个向度进行:一是采取教育措施预防学生怨恨情绪的滋生,二是通过合理的途径疏导学生的怨恨情绪。  相似文献   

3.
学生怨恨是其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到伤害或挫折后所生发的一种不平情绪。这种情绪因自身的软弱无力而被迫隐忍于内无以宣泄。学生怨恨的生发关涉到社会基础与心理基础两个维度。其中,社会基础是指学生体验到伤害或挫折的外在条件,心理基础是指学生软弱无力的人格特质。而学生怨恨则是在社会基础与心理基础的交互作用下生发的。  相似文献   

4.
学生怨恨是其体验到伤害或挫折后所生发的一种不满或敌意情绪.这种情绪因自身的软弱无力而被迫压抑或隐忍于内无以宣泄.怨恨情绪一旦滋生就有可能导致学生的道德人格走向扭曲.其表现是内心向往和追求善的、好的和高贵的价值,但由于自己未能获取或欲求到这种价值,他反而会对它们加以贬低、诋毁或歪曲,虚伪地欣赏其内心所鄙视的恶的、坏的和低贱的价值.由此,他在价值上的内在想法与外在表现就会呈现出分裂的状态.道德人格的扭曲对学生的德性发展产生着消极的意义.应该要通过杜绝怨恨滋生来防范道德人格的扭曲.而引导学生自我修养则是克服怨恨滋生的根本之途.  相似文献   

5.
怨恨是留守儿童极易滋生的消极情感。留守儿童的生存境遇与心理特性是引发怨恨滋生的内外因素。而留守儿童一旦滋生了怨恨,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对身心产生毒害、阻碍自身的社会化、导致道德人格扭曲以及引发攻击性行为。怨恨所引发的负面效果要求对其进行教育干预。其策略有预防和疏导两个方面。预防主要以发展留守儿童的心理素养为根本,疏导则是由教师引导留守儿童理性地宣泄怨恨。  相似文献   

6.
怨恨是大学生弱势群体极易滋生的消极情感。大学生弱势群体滋生怨恨主要有三种形式:在遭受他人伤害的过程中因体验到痛苦而滋生怨恨,在渴求有价值客体的过程中因体验到挫折而滋生怨恨,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因体验到无力而滋生怨恨。大学生弱势群体滋生怨恨可能引发道德价值位移,即道德价值趋向主观化。夯实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个体人格,培育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宽容之心,提升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自信心等策略,能实现对大学生怨恨滋生的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怨恨心态是一种因无力发泄而隐忍于内的不满性情绪。伤害、隐忍和无能是构成教师怨恨心态的三个要素。教师怨恨心态的滋生是由内外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外因是指他人对教师自身的伤害,而内因是指教师本人的虚弱无力性,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种因素,怨恨心态都难以产生。教师的怨恨心态会给自身带来危害性:它浇灭了教师的激情、破坏着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怨恨感是其在学校生活中受到伤害或挫折时所产生的一种压抑性的敌意情绪.隐忍于内与软弱无能是学生怨恨感的两大特征.教师的教育方式缺乏人性意蕴、学生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教师对一切学生平等相待的理念被虚化、学生所具有的强烈攀比心态以及学生先天的缺陷与不足等都是形成学生怨恨感的原因.学生的怨恨感会对学生自身产生危害,表现为:难以营造与他人之间的融洽关系,阻碍着自我素质与价值品位的提升,以及毒害自我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适应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孤独感、委屈难过和敏感自卑是留守儿童的“代表性”情绪体验,忧虑情绪主要表现在初中留守儿童中。随着留守时间的变化,留守儿童的情绪体验存在不同的变化模式。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适应既存在积极方面,也存在消极方面。违纪、攻击和退缩行为是留守儿童群体中“偶尔或有时”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0.
心理挫折是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使个人的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就表现形式分析,有愤怒、悲哀、怨恨、忧愁、抑郁、焦虑、冷漠等情绪体验;就挫折范围分析,可分为群体挫折和个体挫折;就挫折性质分析,可分为消极挫折和积极挫折。心理挫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各种不同的校园暴力事件让社会大众对学生的攻击性行为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指学生在受到挫折或者某种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产生愤怒情绪,以语言和行为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具有攻击性倾向的行为。学生的攻击性行为不仅为校园带来安全问题,对采取攻击性的学生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对被攻击学生造成不可估量的身心伤害。对儿童攻击性行为诱因的讨论和研究,有利于更好地研究和把握儿童心理发展变化,在理论和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什么因素易使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呢?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后果如何?又该如何减少和避免孩子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呢?一、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一)挫折是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心理学家多拉德认为攻击性行为的起因是挫折。当一个人朝着特定目标前进时,一旦受到阻碍,就会产生挫折感,而这种挫折感在行为上就表现为对物或人产生攻击性行为。对孩子而言,家长或教师态度和行为的不公正是挫折感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常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幼儿有玩具可玩时,没有一个儿童会有挫折感,也就不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但当一部分孩子得到有趣的玩…  相似文献   

13.
怨恨感是一种无力宣泄而压抑于内的敌意情绪。学生一旦滋生了怨恨感将会给其带来严重的危害。教师应把预防学生怨恨感的滋生当作重要的教育任务。预防的教育策略主要有:切忌随意剥夺学生的基本需要,避免造成学生的心灵伤害,杜绝教育中的偏心现象,引导学生在攀比中做争强好胜者,铲除学生命定情结滋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14.
<正>不可否认,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沉甸甸的社会问题。由于长期处于缺乏亲情呵护和家庭交流的环境,容易形成冷漠、自卑、封闭或骄纵、随意,任性等不良情绪。这种情绪的滋生和蔓延,既有家长自身的问题,也有父辈监护人的问题,更有学校、社区、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作为教师,研究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心理,并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应该成为一种基础性工作和经常性工作。一、现状分析少数民族留守儿童不良情绪的滋生和蔓延,主要有以下几方  相似文献   

15.
任露  毛齐明 《中学教育》2014,(4):98-104
留守儿童家庭情感生活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文章从情感体验、情绪表达、情感沟通三个方面对留守儿童家庭情感生活进行调查研究。总体来看,留守儿童积极情感体验不充分、负性情绪表达受阻、应急情感沟通不畅。同时,父母感情满意度、监护类型、被留守年龄段对留守儿童家庭情感生活影响显著。为此,文章提出有意识关注留守儿童情感世界、父母之间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形成合力、谨慎选择外出时间段和监护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怨恨是一种常见的人类心理情态,其产生的情境是多种多样的,但形成这一心理情态的基本要素是共同的。受伤害是怨恨形成的起点,没有受伤害的情感体验就不可能形成怨恨;外向归因或者说向外界而不是向自身寻求受伤害的根源是怨恨形成的中介因素;由无能体验引发的隐忍是怨恨形成的推动因素;敌意的不断集聚和蔓延则预示着怨恨的形成。无论是个人怨恨还是社会怨恨,其产生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怨恨主体在价值比较中的“俗人”特质,另一方面在于怨恨主体所处的失衡社会结构。怨恨爆发的典型表现形式是暴力和“想象的暴力”。怨恨不仅是怨恨者“心灵的自我毒害”,怨恨积聚还是当下社会群体性事件频发和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从教育角度而言培养人们的理性精神、宽容精神、健康人格以及同情心是保持个体心灵健康和社会和谐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7.
一、对问题的阐述引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不善于了解和利用幼儿的意愿使得幼儿受到挫折,是导致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之一。本实验探讨幼儿在受挫折情况下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和变化。二、有关文献的综述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攻击性是一种先天的本能。但更多的人认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环境因素造成的。有人将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三点:1.挫折是攻击性行为的诱因之一。2.社会性模仿也是攻击性行为存在的重要原因。3.对攻  相似文献   

18.
据统计,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约为2200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环境的特殊性,对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了新要求。有的学校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缓解其孤独情绪;有的学校加强留守儿童法制安全教育,教会他们生存和生活技能,使其守法且不被伤害;有的学校组建家长委员会时,遴选出热心留守儿童工作的家长代表,引导外出务工家长以多种方式关心孩子;有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全程管理,将学生家长外出务工情况和监护人变化情况逐一登记并及时更新,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服务工作提供了支持……我们欣喜地看到,关注留守儿童,保障其健康成长,一些农村中小学校正在积极行动着  相似文献   

19.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年龄段的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与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情绪聚焦疗法是人本存在主义疗法一个最新的发展方向,也称为过程经验疗法、体验疗法。实践表明,运用情绪聚焦疗法,联合家庭系统,积极寻找资源,重建创造性的互动方式,能有效疏导留守儿童的情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活动理念】高二是高中阶段的分水岭,也是学生从未成年到成年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可能会随时随地经历挫折。很多学生受挫后沉浸于负面情绪无法自拔,或者过分依赖外部资源应对挫折,往往忽略了自己是解决挫折问题的专家。本课通过游戏互动、主题活动、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挫折的含义,引导其回顾成长中或当下的挫折经历,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帮助学生构建朋辈互助场,探索挫折的应对方法;鼓励学生面对挫折采用正面的态度,学会积极自我观照,对未来抱有积极、坚定的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