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客体、研究方式与研究主体的和谐统一──由《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流派论纲》而及朱德发的学术个性臧恩钰,李春林近来,随着中国现代文学乃至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深入与拓展,出现了一些关于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的专著。如贾植芳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  相似文献   

2.
云间,乃松江之古称。云间派是明清易代之际一个地域性、家族性特征十分突出的文学流派。刘勇刚的专著《云间派文学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2月版)对云间派文学的理论与创作作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论述过程中既注重对流派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3.
钟嵘《诗品》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论专著,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所选取的对象是五言诗,从纯文学的角度去探求诗歌的艺术规律。试从感物怨情、"滋味"说和"直寻"说这三个角度出发,旨在分析钟嵘《诗品序》中诗学思想,进而深层次地理解当文学进入自觉时代后,文学评论家是如何从诗歌内部因素出发探求艺术规律的。  相似文献   

4.
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现代主义文学之父,其作品《俄亥俄的温斯堡》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旅程碑式的作品.在小说中,安德森探究属于现代主义文学的新叙述技巧,以便更好地表现时代的新面貌.然而,在这部作品中仍然存在着一股自然主义的潜流.本文将对《俄亥俄的温斯堡》中人物在特定的环境所作出的反应以及如何被环境异化进行分析,并阐述自然主义潜流与作品多重主题之间的关系,旨在探求作品中的自然主义潜流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钱中文在《文学原理——发展论》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本体论命题。90年代以来,他又推出专著《文学理论流派与民族文化精神》,并有大块理论文章不断问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见解。本文拟从倡导文学艺术的新理性精神,建设中国文论的总体性构想,主张中外文论的比较研究法三个层面切入,重在探讨钱中文90年代以来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6.
王质是宋代《诗经》研究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诗经》研究专著《诗总闻》能用文学的眼光来关注《诗经》,从多方面对《诗经》的文学特质加以论述,展现了《诗经》清新明丽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7.
汪树东的学术专著《超越的追寻:中国现代文学的价值分析》在发现并体认到了现代中国既有文学创作中普遍存在的价值精神缺乏超越性的症结后,沿着超越精神的向度对中国现代文学心魂做了一次认真的探求与追寻。该论著超越了既有文学批评沉湎于文学的细枝末节问题的局限,呼唤文学的神圣之光,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清代文学批评家叶燮及其诗论专著《原诗》作为考察对象,意欲探求叶燮的人格构成对其批评活动的影响。笔者认为,以儒家人格为主导、道家人格为补充的人格是中国古代批评家的人格结构,而伦理首先的批评形态则是传统文学批评的一大特色。叶燮及《原诗》正体现了这一特色。  相似文献   

9.
本文受杨义先生《流派研究的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一文启发,从流派研究的方法论出发对‘嗬花淀”派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流派进行了理论论证,认为,从风格要素、师友要求、交往行为要求、同仁刊物和报纸专栏要素等,可以明确“荷花淀”派作为一个流派已具备条件,虽未形成社团组织,那是有其特殊的时代原因的,作为文学流派,荷花淀派无疑是有其存在研究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山西师院学报》一年来连续讨论文学风格和流派问题,这对繁荣文学创作是一件大好事。因为它本身就体现着一种提倡流派、扶植流派、鼓励不同流派竞相存在的精神。文学中的不同流派之所以值得提倡,因为它肯定文学上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即各具异彩的独创;它反对文学上的一个最忌讳的问  相似文献   

11.
《"人与事"中的文学社群:现代中国文学社团和作家群体文化生态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7月版)是杨洪承教授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研究领域中的又一新成果。《"人与事"中的文学社群》以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社团与作家群体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12.
流派是中国文学研究中的大概念。它的提出,一向被认为是文学成熟的一大标志。尽管自古及今也有些人如浙西词派的厉鹗、新月派的徐志摩等反对提倡文学流派意识,但是流派的产生始终都是文学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的形成有自觉的,也有不自觉的。一个流派的成立,概不外乎三大要素:流派统系、宗主或盟主以及流派风格(参看陈文新《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在中国诗歌流派有意  相似文献   

13.
《白鲸》和《老人与海》同为美国文学的名著,在外在的形式和故事情节上具有很高的形似度。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两书在人物性格塑造、文学流派以及时代背景和作品主旨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高峰教授长期致力于晚唐五代文学研究,在花间词和南唐文学的探析方面卓有成绩。专著《花间词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分别从花间词体、主题取向、审美情趣、花间词风、花间词品等不同角度,全面剖析中国第一个词学流派花间派的精神内涵和艺术魅力。既联系花间词赖以产生的时代、地域、思想、音乐等诸多因素,揭示其艺术风格形成的深层动因;也站在词史的高度,探讨花间词对后代若干词学观念的内在影响。此后出版的《花间集注评》(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又对《花间集》500首词逐一注释、详解,正确探索、深细分析,在学术界广受好评。  相似文献   

15.
易相鸥 《文教资料》2012,(34):66-69
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因其剖析人类心理活动的深刻性,在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被引入到有"人学"之称的文学研究领域,产生了精神分析批评这一文学批评流派。本文正是采用这一批评方法,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角度解读近两年被从故纸堆中挖掘出来的张爱玲遗稿,自传体长篇小说《雷峰塔》与《易经》,探求这两部作品中主人公沈琵琶的心理状态及其人际关系,并力求从中揭示张爱玲深不可测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6.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文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语言学角度看,《诗经》为后人保留了大量珍贵的上古语言资料,为语言史的研究提供了极大方便。从古以来,对《诗经》的研究也大致可以分为文学和语言两大类。对《诗经》思想、艺术的探讨可归之于文学,对《诗经》文字读音的探求,对虚字实字的训释,对句式的分析,则属于语言  相似文献   

17.
正齐鲁书社2015年出版的何红梅博士《红楼梦评点理论研究》,堪称红学流派批评方面的一部重要专著。从学术发展史的历时性角度考察,《红楼梦》研究大体经历了古典和近、现代以及当代红学的重要阶段,这三个阶段的《红楼梦》研究专著可谓汗牛充栋,不少红学代表作可圈可点,为红学史的总结提供了丰富的文献参考。新时期以来,红学研究者开始追溯红学史的发展演变并出版了这方面的多部专著,学术成果丰硕。就写作模式上  相似文献   

18.
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是一部集解性质的《诗经》研究专著,它全面采录了自《尚书》以来,历代《诗经》研究者,包括各个流派,如废《序》贬黜毛、郑派,尊《序》提倡毛、郑派等对《诗经》研究的代表性成果。通过这种方式,吕祖谦在训释诗意时,非常注重文献征引,从而也体现了其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是第一部从流派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小说的专著,也是体现严家炎学术风范和研究思路的经典文本。它在研究对象的深度与广度,研究方法的灵活与新鲜,研究风范的朴实与严谨方面,具有开拓和典范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立先生是我国利用主题学的理念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卓有成就的学者,他多年来在这个领域中辛苦耕耘,可说是硕果累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受到了学界的注意和称赞。他在继《中国文学主题学》(四册)、《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宗教民俗文献与小说母题》等专著之后,又出版了洋洋40万字的《文人审美心态与中国文学十大主题》专著(辽宁出版社2003年版。责任编辑:徐桂秋),使我们不能不感佩作者的勤奋和对学术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