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播行进式报道近年受到广播媒体和听众的青睐。本文从广播行进式报道的托点、发展趋势、制约因素以及改进方法等方面对做好广播行进式报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广播行进式报道是从上个世纪延续下来的一种适应于广播媒体的新闻报道方式。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广播新闻报道质量的更高要求,广播行进式报道日益受到听众追捧。本文从广播行进式报道的“行进式思维”出发,对广播行进式报道的主题策划、组织准备、各方联络、整体表现等方面的思维方式进行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3.
现代广播技术的革命为行进式报道提供了广阔舞台。作为广播众多新闻报道形式中的一种,行进式报道在全方位资源整合、协同作战、立体运行的现代广播格局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和整体的宣传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结合对行进式报道的多年实践和体验,系统总结了行进式报道的鲜明特点,阐述了广播运用行进式报道具有的独特优势,其中一些观点第一次提出,在新闻报道理论的研究上有所探索和创新。同时,本文还指出了行进式报道在媒体运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危险倾向,并就媒体如何改进行进式报道的方式,提高行进式报道的质量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张晓平 《东南传播》2011,(1):137-139
广播走向直播时代,连线以即时、同步和便捷的报道形式成为其他媒体无法相比的独特优势.但目前的广播连线报道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诸多误区.走出误区,连线报道才能真正成为广播媒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6.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所有的媒体都面临着一个如何创新发展的问题。特别对于“正在日益边缘化”的广播媒体来说,积极探索适合它的节目内容和形式就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对重大事件进行直播报道就是一种非常适合的节目形式。“龙腾九霄看神州”是中国华艺广播公司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  相似文献   

7.
许新霞 《中国广播》2012,(10):26-28
行进式报道是新闻报道中最常见的一种报道形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国家林业局合作开展的《中国湿地报告》大型系列报道,在行进式报道的思辨性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不仅丰富了报道的主题和内容,避免了整个报道过程中走马观花式的空泛,还不时地为报道注入了一些感性、理陛的报道素材。由于站在了一定的高度上进行思辨,这组行进式报道风格独特、亮点纷呈。  相似文献   

8.
吴朝晖 《中国广播》2012,(10):19-2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的大型系列报道《中国湿地报告》,是今年中国各媒体报道的一大亮点,这组报道体现了媒体责任与专业主义、动态性现场与行进式调查、多点报道与全媒体呈现的完美结合,探讨这组报道的关键构成因素,对做好大型报道的策划组织、创新大型报道的思维和形式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建河 《青年记者》2012,(12):70-71
广播新闻,是指以广播为传播手段对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泛指所有的新闻性广播内容和报道形式.其中的录音报道,由于运用了广播记者、主持人、播音员的有声语言叙述及新闻事物的实况音响、新闻人物的讲话录音,充分发挥了广播媒体的特长,随着广播和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竞争的加剧,日益受到新闻记者和广播新闻机构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善于吸引受众注意力.是传媒经营取胜的法宝。北京奥运会期间,广东地区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通过精心的统筹策划.报道内容精彩纷呈、报道形式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11.
一般来说,深度报道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揭示事实背后真相的报道形式。而目前广播深度报道一般采取记者调查+采访录音+记者述评的形式。由于媒体传播特点和受众接受特点,深度报道一直是报刊的强项。报刊的深度报道优势体现在深层分析上,以比较长的篇  相似文献   

12.
李茜 《新闻窗》2005,(4):53-53
深度报道是近年来新闻界流行的报道形式,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都给这种报道留出了专门的版面和时段,比如有的媒体称之为“焦点”,有的称为“关注”,有的称为“调查”等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篇幅长、题材大、牵涉的方面多,文章结构较—般的报道复杂。  相似文献   

13.
宋莉 《中国广播》2013,(9):49-51
笔者通过观察多年来媒体报道内容的变化发现,广播媒体经济报道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报道内容越来越宽泛,报道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与此同时由于受主客观条件限制,广播媒体对经济类问题的报道在高度、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旨在通过对广播电台经济报道现状的梳理,找出弱项,探讨改进对策,推动广播媒体提高经济问题的报道水平,做好转型期的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4.
时政新闻历来是主流媒体的重要报道领域,也是媒体之间展开新闻竞争的制高点.中央电视台近期播出的“走基层·我这十年”、“喜迎十八大走基层·行进中国”系列报道丰富了电视媒介对重大时政新闻预热报道的形态,在报道形式上以“走基层”报道为采访路径,开启了电视重大时政报道的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15.
时下,在广播媒体新闻类节目中,现场报道已成为众人喜闻乐听的报道形式。这种简洁、明快,具有强烈现场感的报道体裁,不仅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和赞赏,而且也为各家广播媒体所推崇。广播媒体的决策者都在积极倡导鼓励编采人员深入生活,多采制鲜活的现场报道,积极有效地报道传播新闻事件,满足广大听众的收听需求。  相似文献   

16.
沈泓涛 《视听界》2007,(5):80-80
6月3日——13日,江苏电台联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苏网、江苏广电网等媒体,成功完成了江苏台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一次大型新闻行动《到江苏看小康》。活动以三个省辖市、九个小康县(市、区)为考察对象,采用行进式动态报道、每天新闻权威论坛和系列深度报道相结合的形式,全方位报道江苏省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7.
随着广播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广播新闻连线报道也以其形式新颖、现场感强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听众喜爱,也越来越多地被广播媒体所运用。厦门新闻广播自2005年初在1小时  相似文献   

18.
广播现场连线报道是以记者现场口头播报的形式出现,它时效性强,能迅速鲜活地展现新闻现场的特点,备受广大听众的青睐。独具优势的广播媒体现场连线报道实现了“第一时间”再现新闻现场,听众也从广播媒体的工作中感受到了新闻报道的提速。连线报道看似简单但要出彩,避免平庸却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19.
组织重大新闻报道活动,是媒体加强主题报道,扩大影响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各种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形势下,城市广播媒体如何突破其固有的模式去组织好重大新闻报道活动,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广播媒体一定要发挥自身“快”和播出形式多样化的优势,紧扣中心,精心策划,深入解读,媒体联动,以此做好重大新闻报道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王晓翠 《中国广播》2018,(12):72-74
本文结合第28届中国新闻奖广播类获奖作品和入围作品,探讨广播媒体在宣传脱贫攻坚战中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的报道方法及在更新报道形式、媒体融合探索方面所呈现出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