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博这个名词是最近两年的社会关键词。尤其是社会转型的当下中国,几乎一半以上由媒体事件转化而来的公共事件都与微博有关。在网民讨论微博的用语中,有两个常见词,一个是“围观”,一个是“路过”,前者彰显群体心理,后者呈现信息流量。显然,微博在今天重新书写大众传播的定义,借助这种横向性传播的平面开拓,对庞大数量的网民而言,虚拟空间逐渐成为一个越来越容易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寻找意义和认同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微博传播与政府信息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蕴含巨大能量的新型传播形态,微博成为最快信息源和公共讨论的平台,更多公共事件在微博上发酵、扩散,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受到质疑和批评.微博“围观”成为推动政府信息公开的强大外力,有助于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3.
《新闻前哨》2013,(4):7-7
莫楠在《当代传播》2013年第1期撰文指出.微博让网民从“路过”走向“围观”,从“沉默是金”到“众声喧哗”,其贡献值得肯定,特别是围观的力量甚至赢得了“围观改变中国”的赞誉。但对微博传播中的道德风险及可能产生的危害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视野     
《新闻实践》2012,(7):78-79
新浪发布全国首个政务微博运营规范手册 5月15日扬子晚报报道:5月14日,新浪发布全国首个《政务微博运营规范手册》,公布了政务微博信息发布的诀窍:政府机构微博发布信息的“十二要”、“十二戒”以及官员微博信息“十三忌”,让政务微博“接地气”有“规”可循。这部手册详细归纳了政务微博如何服务民生,比如,要敢于面对围观谩骂、要及时处理投诉质疑、要在重大事件中快速发声等“十二要”;戒不与网民互动、戒关闭评论功能、戒说官话打官腔等“十二戒”;以及政府官员在发微博时忌微博无度,在岗时间刷屏、情绪失控、大开骂战等“十三忌”。  相似文献   

5.
围观是2010年的一个重要关键词.围观取代散步成为新的公民维权方式."围观改变中国"正在成为现实.这其中又以微博围观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6.
高慧 《新闻爱好者》2010,(12):160-160
2010年2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上开通微博。一天之内吸引了14000多名粉丝围观,坐等主席发帖。"今天你微博了么?"已成为今天网络热议话题之一。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吃包子”事件在微博“爆料”式的首发,进而引发媒体微博及亿万网民的围观,可以说是一次颇为成功的新媒体传播案例。  相似文献   

8.
莫楠 《当代传播》2013,(1):87-89
微博以其独有的传播特点和方式,在时间、空间、语言上创造出热闹喧哗的围观场域.然而微博围观中隐含许多道德风险:公私域的模糊使道德可能成为私人表演或报复的工具;道德评判活动的时尚化让围观成为跟风,可能导致无谓的恐慌和对立;围观者对道德责任的漠视,更会造成目的为善、行为却伪善的危险.我们应正视这些问题,通过增强“远距离伦理”意识、引导围观者回观等方式,推进微博中和谐伦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张洪忠  王鑫 《传媒》2015,(21):18-19
随着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的普及, "民间舆论场"也成为一个热词,与之相对应的是以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为传播平台的"官方舆论场",两者被诸多文章定义为一种互不兼容的对抗性关系.具体来说, "民间舆论场"指的是大众运用微博、论坛、QQ、博客等渠道议论时事而形成的网络舆论场.将"民间舆论场"与"官方舆论场"作为二元对立关系论述的一个误区是假定网络上的"民间舆论场"是整齐划一的铁板一块,但真的是这样吗?本文从网络舆论场中网民类型与分布的角度来考察这一问题,同时,考察网民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不同类型网民对信息的辨别力,以及网民的接触渠道对其信息辨别的影响,采用网络调查方式,通过全景调研助手从样本库中随机抽取了北京、上海、四川、广东四地网络样本3696份.  相似文献   

10.
叶芷君 《视听》2016,(11):114-115
围观在网络世界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但其负面作用在微博上同样表现得非常明显,网友围观在大多数事件中会演变为群体狂欢、网络暴力。而本文将通过分析微博围观陷阱的表现,探讨规避微博围观陷阱的对策,以期网民在参与公共事件时,能从破坏式参与逐渐转到公民式参与,最终真正做到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  相似文献   

11.
正一、网络围观的涵义与特征(一)网络围观的涵义"网络围观是不同目的的网民围绕某一话题,以网络聚集的方式制造社会舆论、促动社会行为的传播过程。"网民通过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途径的传播把网络热点事件扩大化为网络群体事件,并对其集中关注,在互联网上对社会事件进行评议,使得局部性议题变为公共议题,最终形成社会舆论。网络围观通过信息的聚集形成社会关注,并凝聚成"意见气候"。网民们在大量的回帖、跟贴的围观过程中,形成  相似文献   

12.
微博时代的媒体围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卫星 《今传媒》2011,19(2):20-21
<正>微博这个名词是最近两年的社会关键词。尤其是社会转型的当下中国,几乎一半以上由媒体事件转化而来的公共事件都与微博有关。在网民讨论微博的用语中,有两个常见词,一个是"围观",一个是"路过",前者彰显群体心理,后者呈现信息流量。显然,微博在今天重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型的交流式信息传播平台——“微博客”,自2010年以来在国内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标志着国内大众传播进入一个“即时信息共享传播”的微博时代.而纸媒微博即“报纸官方微博”正顺应这一趋势壮大成为报纸新的传播渠道,成为近年传媒领域重要的创新性变革之一.那么,纸媒微博如何成长为报纸新的传播平台,如何重构报纸新闻生产机制,打造纸媒在数字阅读时代的竞争力,超越同质竞争达到“创异”竞争,是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web2.0时代,人们通过网络不仅可以方便的浏览信息,而且可以快捷并低门槛的发布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微博作为web2.0的典型形态,在当下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数量十分庞大,许多网民聚集在微博上,参与微博“热门话题”互动,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的形成机制有两种,一是基于网友参与度的计算机制排序,二是由管理微博的后台工作人员操控;一旦信息成为“热门话题”在网络上传播,将会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成为大多数网民津津乐道的谈资。因此,借助网络传播平台的快速反应能力,从海量信息中择取群众喜闻乐见的亦或有社会意义的话题加以推广,使其成为“热门话题”,便可以利用好新浪微博“热门话题”对网民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其议程设置功能。  相似文献   

15.
2009年,Mir0-Blogging(微博)在国际市场迅速流行,同年8月24日,新浪首开国内先河推出新浪微博,并凭借门户网站的优势及邀请名人落户新浪微博的策略,迅速成为国内微博的领头羊,其他门户网站也紧随其后,将自己的徽博经营得有声有色.“今天你徽博了吗”成为网民们打招呼用语,可见微博在网民中的人气之盛.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7月19日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在微博用户暴涨过程中,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倒从2010年末的15.5%上升至34%.微博使用主体的增加,加上微博互动性强、使用方便快捷等特点,使微博成为一个重要的舆论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7.
窦苡 《档案管理》2015,(5):60-61
1 调查设计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微博覆盖率为38.4%,手机微博用户达1.71亿,从《2014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中的分析数据看,过去半年中,有超过2.76亿的网民使用过微博,其中以使用新浪微博的网民比例最高,为28.4%,且21.7%的网民经常访问新浪微博,用户忠诚度较高,其次为腾讯微博,经常访问的网民占到了20.1%.因此,笔者采用网络调查法的方式,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这两大微博平台为样本,在其主页搜索昵称名含“档案”的加“V”认证用户,截至2014年11月27日,新浪微博平台共计检索到1019条与档案相关的用户信息,腾讯微博平台检索出413条认证结果,经对数据的筛查整理,剔除高校档案馆微博和无关冗余信息后发现,在新浪微博上开通的公共档案馆(局)官方微博196个,腾讯微博上已有的公共档案馆(局)官方微博达到94个.  相似文献   

18.
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微博的作用不容小觑,但它是一把双刃剑。随着微博的不断发展,微博中负面信息泛滥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其对国家和个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积极意义上看,微博信息具有减压阀作用,对一些不良社会现象也起到一定的监督和惩戒效果。但是,微博中过多的负面信息却会降低社会公信力,造成网友对社会环境的不信任,甚至通过其示范作用引发整个社会价值观的混乱。微博中大量出现的负面信息与我国转型期的社会现实有关,同时,微博自媒体的媒介属性也在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主管部门、媒体和网民协同合作,建立微博自律和自净机制,实现信息监管与民意表达的平衡,是一个亟待破题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翟杉 《新闻实践》2011,(12):4-7
“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微博的作用不容小觑,但它是一把双刃剑。随着微博的不断发展,微博中负面信息泛滥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其对国家和个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0.
丁陈锋 《青年记者》2012,(13):52-53
随手发布信息、随时了解动态,微博作为最新的传播方式,短短两年时间即拥有了大量用户.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数据,到2011年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已达到2.5亿左右,比2010年增长将近3倍.随着用户的不断增多,微博更成为草根阶层曝光丑恶现象、发出独立声音的重要平台,以微博进行舆论监督,网友称之为"围观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