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打造网络影响力:“冷媒介”时代的电视节目生存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凭借其强大的传播优势正在让自己成为"热媒介",而电视则在网络的冲击下成为"冷媒介".网络影响力正在成为影视节目内容流行的风向标,是对以收视率为标准的节目评价方式的有益补充.打造强大的网络影响力是电视节目在"冷媒介"时代生存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
电视依靠自身的潜在结构不断改变着我们的观点、态度和影响,而它的潜在结构影响并形成了电视媒介的隐喻:制造事件强调了电视媒介所带来的一种情感的喧嚣;叙事模式分析了电视媒介对于深刻思想的摧毁;而电视的教育哲学从根本上了根除了印刷术培养起来的教育精神.  相似文献   

3.
电视媒介的小众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媒介面临着供求失衡、资源过剩、影响力下降、网络冲击种种困扰,必须通过"分众"来寻求出路;社会发展也对媒介提出了变革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又给变革提供了支持;频道专业化正是电视媒介进行变革的势在必行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鉴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观点,探讨人类伴随着媒介进化逐渐进入虚拟空间的过程(主要以口语、文字和印刷阶段、电视阶段、网络阶段为例)与媒介沉迷现象的关系.本文认为,虚拟空间是人的延伸,人的身体和思想都通过媒介进入虚拟空间,人在虚拟空间中的沉迷程度与人进入虚拟空间的深浅成正比.  相似文献   

5.
全媒体时代,传统电视媒体受到新媒介的激烈挑战。城市台新闻策划面临新课题,必须贯通旗下各媒介,并渗入内容生产和输出的全过程,通过媒介融合,提升媒体的品牌影响力。同时要强化策划的“边界”意识,按传播规律策划媒体行动.避免制造“伪事件”。  相似文献   

6.
当前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作为传统媒体的“霸主”地位失去往日强劲增长的趋势,随着第四媒体的网络和第五媒体的手机的快速发展,电视媒介曾经的霸主地位受到巨大的挑战.特别是电视作为传播人生观、价值观和执政理念的重要媒介,正受到冲击,其原有的巨大影响力正在逐渐减弱.如何加强和改进电视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电视媒介和相关宣传管理部门所应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加强和改进电视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媒介事件"是大众传播的盛大节日,是一种具有干扰性、垄断性的重大电视事件.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电视娱乐节目,严格意义上说并不属于"媒介事件",但它们同时又具有了许多"媒介事件"的特征,我们姑且可以把这些大型电视文娱节目称之为"类媒介事件".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22,(3)
开国大典广播实况转播超越了电视现场直播作为媒介事件的预设前提,但具有媒介事件的其他典型特征和社会功能,主要属于庆贺新政府成立的“加冕”脚本。西方学界对媒介事件理论的突破和超越主要体现在从“仪式性”向“破坏性”的转变,但破坏性事件并没有完全取代仪式性事件,二者为并存关系。鉴于事件与新媒体之间呈现的新的互构关系,国内学界赋予媒介事件理论以媒介抗争等新内涵。媒介事件理论是电视媒介文化的产物,在全球数字媒介文化环境下,具有一定程度的适用性,因为社会生活离不开仪式,仪式性媒介事件和传统意义的国家级媒介事件依然存在,同时,媒介事件部分特性和功能发生了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9.
闫英明 《新闻世界》2013,(5):153-154
由央视网举办的第三届CCTV网络春晚以"中国梦:我爱中国的N个理由"为主题,在中央电视台、CN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电视、公交电视等终端播出,依靠新媒体技术创造了广泛的影响力。媒介事件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事件的重要性和媒体对事件的持续报道,网络春晚作为一次议题式的媒介事件,它的有效传播与新媒体环境赋予其的传播特点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随着麦克卢汉"地球村"预言的实现,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成了人们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的渠道,而随着媒介的变迁发展,其新的表现形式与内容——"媒介事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软力量为主导的信息时代里,媒介事件已然成为一个国家展示自身形象、传递意识形态、扩大自身影响力以及增强国家实力的利器。  相似文献   

11.
媒介事件是通过多种传播媒介进行报道的重大议题和事件,它具有重大的意义和社会影响力,同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媒介事件不再是单纯的新闻事件,而是重大的文化事件。在近些年来发生的媒介事件中,文化传播现象屡见不鲜,利用媒介事件进行文化传播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原本只应用于军事的网络,如今已涉足媒介传播的各个方面。面临网络媒体的强势登陆,电视这种传统的大众媒介未来发展趋势如何?通过对于网络与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在特征和属性层面的比较,为电视在网络时代的新发展建言建策。  相似文献   

13.
黄鹤 《新闻前哨》2009,(2):35-37
公交移动电视的出现,是电视媒介在后信息时代主动向网络靠拢的结果,同时也是媒介之间的竞争、借鉴和融合的结果。它不仅意味着电视传播技术的变革,更是电视传媒业在传输方式、内容生产、传输功能和媒介文化上的变革,它的发展也会引发了新一轮的“媒介融合”。  相似文献   

14.
郭毅 《今传媒》2008,(6):66-68
近年来书籍阅读率持续走低,网络阅读率大幅上升,人们多少担心书籍会被e-books或其他新的电子媒介替代.这样的问题需要思考:传播媒介的更替究竟决定于什么因素?从表面上看,媒介只是传播过程的中介因素,其功能是承载信息.  相似文献   

15.
吴美娜  项国雄 《新闻界》2005,(5):48-49,47
媒介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人的行为方式还表现在对人的思想、文化的影响,新传播技术的威力不但会重塑媒介产业,同时也会影响到依赖媒介生存的世界.本文中大众媒介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大众媒介;新媒介则是指手机、摄录机、电脑等新兴媒介以及以互联网、万维网技术为依托的网络媒介.新媒介的出现使得传播形式得以改变,人们运用媒介和媒介内容的方式也会随之变化,媒介不再威力无比,受众不再软弱无力。  相似文献   

16.
苗翠花讨薪事件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反响,这一事件以电视媒介中“新闻发布会”形式呈现,其制作和扩散巧妙地借助了传播仪式观的优越性,通过微博、网站等媒体进行传播,形成媒介动员,扩大了事件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弥补了传播传递观的局限与不足,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文章以为这是一场有组织、有策划的“民间新闻发布会”,是底层民众维权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科技的迅速发展使我们进入信息化时代,中国媒介改革的推进在打破了传统的广播、报纸等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增加了电视、网络等新媒体形式,媒介的形态开始多元化,为了符合时代的发展,这些媒介随即将进行融合。狭义的媒介融合,单指对不同形态的媒介进行融合,而从广泛的范围来谈媒介融合,它还指媒介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这也就意味着它会带来一把双刃剑,中国媒介的融合势必会给媒介行业和市场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自此本文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8.
广播、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体的出现,促使人们关注媒介形态的变化。经济基础和技术条件是媒介形态的物质基础和变化前提。基于电视和网络技术,数字电视应运而生。数字电视的出现,既是电视媒介在后信息时代,主动向网络靠拢的结果;也是媒介之间的借鉴和融合。数字电视的出现不仅意味着电视传播技术的变革,更是电视传媒业在内容生产、经营模式和消费方式上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大众媒介传播中,电视新闻对受众的影响力之大是有目共睹的,其重要原因之一当归功于电视媒介的直陈式传播(技术)特性。众所周知,电视新闻传播的最大特点即对新闻事件现场的逼真再现和直陈,声画冲击力成为其吸引力的直接源泉;缺少了对事件现场的逼真再现,电视新闻传播的魅力根本就无从谈起。然而.随着电视影响力的不断深入,由此引发的诸多问题也受到了人们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以网络为信息发源地和主要信息传播途径的媒介事件,不仅在数量上表现为持续增长,而且其影响力也日益增大。网络事件有其独特的成因背景和性状特征:宽容的政治舆论氛围、媒介产业化的经济背景、崇尚个性的社会心理环境以及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等为网络事件的生成提供了相宜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