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人性格中的缺陷制约了当前我国的学术道德建设,部分学者过度讲求"礼",导致高校里学术"伪君子"的出现;过度讲求"入世",导致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抬头;过度服从权威,导致科学研究中批判精神的缺失;消极避世,导致科学精神和开拓精神的不足。因此,当前的学术道德建设应当超越传统文人性格缺陷,加强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建设,包括:发挥高校文化先锋引领作用、增强高校教师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增强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点加强青年教师学术规范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乾坤"。大量的社会事实也告诉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使人终生受益;沾染上不良习惯会在青少年时期就埋下隐患。中小学这个阶段,正是学生行为习惯、道德情操、思想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抓住教育的良机,进行文明行为的训练与养成是至关重要的。就如何在班级中开展养成教育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品德教育是要贯穿人一生的,其内容是很丰富的,道理是很深远的,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传诵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也是告诉我们道德是要不断去学习的。优秀的品德是要从小培养的。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行是很多家长无从入手的。本文给出以下几点:教育孩子要有孝心;培养孩子大方、友善的品质;要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品质;培养孩子诚实、勇敢的性格;要教育孩子讲文明懂礼貌。  相似文献   

4.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是一个道德家"是认识教师职业道德的起点。生成论认为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从"道德服从"、"道德同化"到"道德内化",从"道德感性认知"到"道德理性认知",从"道德他律"、"道德自律"到"道德自由"。为此,需要树立生成的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自觉意识,营造和谐的教师职业道德文化。  相似文献   

5.
“吃苦耐劳”教育的尝试和困扰张秋葵目前,我国少年儿童中存在着十分突出的道德缺陷,如:性格怯懦、意志薄弱、不肯吃苦、依赖性强、自立自理能力差等等,不能不令人十分担忧。究其原因,学校温暖教育太多,艰苦奋斗教育只停留在说教上。同学们在"老师像妈妈"的歌声中...  相似文献   

6.
赫尔巴特将道德性视为人的"全部目的",道德教育是通过性格形成而实现的。他克服了康德关于性格的二元论,将人的性格视为一种可塑的性格,并将教育行动和道德判断建基于一种审美的因果性。在这两项努力的基础上,赫尔巴特一方面提出了伦理学的道德判断理念,将教育纳为伦理学的必要环节之一;另一方面则建构起系统的教育理论,说明了实践理念对教育行动的规定以及通过教育而在人的性格上实现道德性的途径。以此,赫尔巴特在其关于未成年人性格形成的理论中形成了教育行动和实践理念在感知-审美层面的一种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黄志基 《考试周刊》2009,(38):26-28
蘩漪可以说是贯穿《雷雨》整部戏剧的主线,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正是由她来推动。她是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在她身上还充分体现了受压迫性与变态的因素。一切"雷雨"皆因蘩漪而起,蘩漪自身的"雷雨"性格推动着整个故事的发展,本文具体分析了蘩漪的"雷雨"性格。  相似文献   

8.
习惯亦作"习贯"。原谓习于旧贯,后指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和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差的主人"可见,  相似文献   

9.
弗洛伊德的性格是歇斯底里性格,即易受暗示、强烈的自我中心需要、情感极端化和富于幻想。这一性格的无意识与其具体的人生经历,决定了其学术思想的独特性。带胎衣而生的文化解读为其性格的暗示性注入"伟人"意识;生命"归土"概念与对死亡的预期为其歇斯底里暗示性注入"死亡"意识;俄狄浦斯情结、非友即敌的结友方式、专横性格则是其歇斯底里性格自我中心需要和情感极端化的体现;其人格结构理论反映了他的歇斯底里幻想性。  相似文献   

10.
田磊 《教师博览》2012,(7):47-47
每当社会出现道德危机的时候,道德英雄就应运而生。2011年的小悦悦事件给全社会带来的道德焦虑,直接催生了2012年雷锋的"复活"以及郭明义的走红。在今年的"两会"上,甚至还有人大代表提议给公民建"道德档案"。树立典型进行道德教育在中国社会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到了上世纪初,"五四"一代高举着科学民主大旗,将传统道德体系砸得稀巴烂.  相似文献   

11.
"奥勃洛莫夫性格"是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性格"题材的类型之一,它形象地再现了特定文化转型期间,俄罗斯知识分子在积极参与社会改革,或是消极避世,以浪漫幻想逃逸社会责任之间的两难和苦闷。面对日益功利化、市侩化的俄国现代社会,俄罗斯贵族知识分子逐渐丧失了他们在属于"自己的时代"里的"叛逆"斗志和社会实践空间,他们或以消极怠惰,或以耽于幻想的的方式来掩盖内心的失望与苦闷,最终成为时代的"多余人"。通过对这一文学"性格"的解析,把握19世纪中期俄罗斯贵族知识分子在传统与现代意识更迭中的尴尬,以及精神逐渐内耗的过程,进而从一个侧面深度解读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惰性"与"幻想"本质。  相似文献   

12.
人类道德生活中出现过如下几种主要的道德知识生产方式:"神定型""、圣定型""、权定型"以及"外推型"。这几种道德知识的生产方式都对人类的道德生活和道德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当代民主多元社会中,"内生型"和"价值商谈型"应是民主多元社会中合理的道德知识生产机制,并应在此基础上建构学校道德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老子"道法自然、惟道是从、上德若谷、长生久视"的道德境界,实质上是老子对"人类中心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超越,是对以政治伦理为轴心的道德体系的重构。在对传统道德境界扬弃和超越的道路上,老子积极探索道德存在的法则、维护道德的纯洁性;积极认识大自然和社会的规律,以顺应"道"为最大的"德"。老子的道德境界是对宇宙人生的贯通,体现出恰当地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他人之间关系的意识和能力,反映出适度、和谐、圆融的精神境界。老子的道德境界思想意韵深厚,充盈智慧,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路鹏飞 《文教资料》2010,(18):94-96
擅长爱情题材的法国著名导演埃里克·侯麦年初辞世,留下了诸多的优秀作品,"道德故事"、"喜剧与谚语"和"四季故事"更成为一道瑰丽的风景。本文将结合侯麦赋予"道德"的概念,分析他赖以成名的"道德故事"之主题。  相似文献   

15.
李霁轩 《林区教学》2011,(10):48-50
世界各国酒文化各异,通过酒文化可以看出民族性格。将介绍俄罗斯酒文化,并通过对俄罗斯"酗酒"的原因剖析来探究俄罗斯人的民族性格。该研究有利于俄语学习者了解俄罗斯的酒文化和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16.
"人肉搜索"是近年来在互联网上兴起的一种主要以搜索人为主要目的的网络搜索方式,它体现了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和道德的追求。然而,伴随着这种搜索方式的盛行出现了愈演愈烈的"网络暴力"以及对个人信息和隐私权的侵犯,产生了极大的消极负面影响。为何"人肉搜索"在维护社会道德的同时,却用了"反道德"的行为;在捍卫道德的旗帜下,却给被搜者造成不道德的伤害?面对中国式"人肉搜索"的悖论,我们希望从圣经故事里耶稣对待罪人的原则中学习如何在进行网络道德审判时,将爱和公义相结合,做到面对违反道德的人,不仅要有道德审判,还要有人性的救赎。  相似文献   

17.
"卡拉马佐夫气质"是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性格"题材诸多"性格"类型中的一种,它是俄罗斯民族性格在文学中的审美提炼,具有"所多玛的灵魂"、"阴郁的怀疑"、"迷失后的皈依"和"历久弥坚的信仰"等复杂的文化构成。它是俄罗斯深邃的宗教文化与原始自然力和欧洲文明疾患共同作用的结果。深刻地反映了俄罗斯民族在社会转型期间的价值危机和精神困惑。对于它的学理辨析将有助于理解俄罗斯文学所透露出的宗教精神以及俄罗斯灵魂所蕴藏的复杂质素。  相似文献   

18.
道德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中的回归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开放的实践建构了多重道德,道德困境是实践的产物。道德标准具有流动性、可变性、相对性。权力和道德是不可分的,建构主义学者的一大贡献在于,对权力和道德相互影响的方式及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伪善是道德研究不可回避的因素,它否定了哈贝马斯建立在"交往理性"基础上的理想对话模型,但是,也通过"舆论羞辱机制"和"自我陷阱"促进了道德规范的内化。道德赋予国际组织以权威性和合法性。由于人类认知结构的局限、权力的介入、群体利益的差异,道德在世界政治中的实施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世人眼中狂妄自负的废名性格中有其自卑躁郁的一面。废名早期的文章中或多或少都流露出自卑、敏感、情绪不稳定、自我怀疑、有较强烈的被歧视感、悲观厌世、寂寞、背负一定的道德压力等心理特征,其中"自卑感"是废名个性心理构成中不容忽视的部分。废名的自卑心理投射到其性格主要表现为内向、敏感、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急躁,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容易懈怠以及他所独有的狷狂和自负等。废名内在的这种自卑感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他的人生选择与创作呈现。  相似文献   

20.
尼采的道德教育观与其道德观是融合一体的,是尼采在对基督教道德教化和理性主义道德教化的批判性考察中确立的,其道德教育观坚持以肯定生命的自然性、整体性和超越性为出发点,以"权力意志"为道德教育价值生成评价的哲学根据,以"成为你自己"为道德教育目的,认为道德教育家应该是人生哲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