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苏丽清 《教育导刊》2007,(11):50-52
传统文化对应于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是指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民族文化反映着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却只能在多元文化碰撞的夹缝中企求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材不仅承载着丰富的语文知识,同时也蕴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拓展补充、整合联系、悉心辨析等途径,强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关注、品味,使学生真正理解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吸收其精华,从而不断传承、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3.
宫丽梅 《吉林教育》2005,(11):32-32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均有着厚重的传统文化,舞蹈艺术就是这辉煌历史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在舞蹈教学中,只有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丰富学生的民族舞蹈知识、积累学生的民族舞蹈素材,提高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更好地保存民族舞蹈的风格,使其传承、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不同民族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民族特性,它深深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之中,既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又是该民族文化的载体。它反映并制约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诗歌更是一面以高度凝炼的语言反映文化的镜子,折射着鲜明的文化色彩。不同民族诗歌当中反复出现的意象以其固定的形象形成一种原型意象,反映出不同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及其心态,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笔者在拜读过钟良弼先生《从“蟋蟀”“杜鹃”看词语的文化传统》①一文后,有感而发,也试图从中英诗歌中经常出现的“蟋蟀”与“杜鹃鸟”这两个意象入手,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钟…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育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责任,而文学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基本载体,不管是古代文学,还是近代文学,都包含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因此,文学必须纳入语文课本,语文教育必须包括文学教育。  相似文献   

6.
悲剧向来被认为是最高的文学形式,它作为人类宏大文化乐章中的一个音符,始终吹奏着时代的最强音,具有持久的震撼力和极深的文化意义。而根植于悲剧土壤中的悲剧意识形式,作为民族心理的一个缩影,已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和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又有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却孕育出了异质的悲剧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悲剧意识,即中国的“柔”性悲剧意识和日本的“刚”性悲剧意识。这种差异与其所承载的民族文化性质的差异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惯习属于典型的学校文化场域中的一种性情系统,它的产生是多元的、复杂的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对该场域的行动人员的思维、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具有难以改变属性的特点,对学校文化场域的形成、学校文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将惯习作为重要的切入点,对其内涵进行学理性审思,认为在民族地区学校文化建设中,惯习重塑有利于学校共同愿景形成、制度文化建设、主动权的掌控以及资源重新分配。明确办学理念,全员参与惯习重塑;找准定位,深化惯习特色;发挥专家引领作用,惯习重塑赢在起点;深挖掘民族元素,传承民族惯习;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在实践中重塑惯习等路径是民族地区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8.
莫让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民族的延续,最重要的是民族精神的延续、民族文化的延续。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或者放弃自己传统、文化的民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文化的传承主要在语文,中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语文对传承优秀文化,有着非凡的意义,因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9.
千百年来,灿若星空的经典文化,熏陶着、滋养着无数的中华儿女。可随着“快餐文化”的日益盛行,拜金主义、虚无主义等社会意识形态无形中对经典文化产生了冲击。胡锦涛同志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时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不辱使命,把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资源,凸显她的文化功能,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所谓“人文精神”,是指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它的基本内涵应是民族首先是本民族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凝聚着民族和人类健康美好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判断。它对形成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中教育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和社会功能决定了它在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中的基础地位。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先发展民族教育,实现从接受教育范式向创新教育范式的转变,并以完善和落实民族教育管理自治权来保障其实施。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就像文化的基石。语言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括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了解语言必须理解文化。理解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语言。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4.
在跨文化交际中,英汉语中的禁忌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称谓禁忌、涉及个人的禁忌话题、涉及宗教神灵的禁忌语以及涉及用动物表达的辱骂性词语。这些禁忌语不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语境因素、心理因素、民族文化因素等等,其中民族文化的差异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的现代进化与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民族文化在不同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民族社会的演化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工具性功能,同时,它也在伴随着民族生存发展条件与需要和民族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地积累和进化着。当民族文化的新质积累到临界区度并表现为人类社会从传统形态急剧跃迁到现代形态之际,传统民族文化也就相应地步入现代化时期。本文分析了传统民族文化和现代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现代化的方式和途径,探讨了民族文化的现代进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教育现代化对民族文化现代进化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从人类走出中世纪以后,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将各民族的文化聚合成为一个开放的文化系统,使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处于同异质文化的接触、碰撞和交流之中,使文化的开放性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之一。20世纪50、6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和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传播工具的现代化和世界市场的一体化,更是打破了;日的时空界限,不断地冲击着传统封闭的框框,使文化交流开放的过程日益加快,使各国新文化的建设日益离不开对世界其它民族文化的批判性接纳和借鉴。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这个有着以他人为师传统的岛国,在成功地…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由于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着民族历史、社会制度、道德信仰、文学艺术、心理特点、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地域风貌等方面的差异,它们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了解中西国家不同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学好英语,扩大视野,还有助于理解本民族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壮族民间装饰图案承载着壮族的文化和精神,可将其作为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载体、传播渠道及壮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交融的桥梁,以促进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同属于东方文化的中日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他们在各自民族文化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也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表现在审美意识上.特别是针对和谐这一相同的价值取向,两个民族在心理层次上有着不同的侧重面和着眼点。  相似文献   

20.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生活的起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大而言之,古诗文是一个富有民族色彩的古典世界,是文学、艺术的中国特色;小而言之,古诗文是一个人精神的底子,是价值观、人生观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