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贝塔斯曼集团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95年,当时德国总理科尔首次访华,贝塔斯曼作为访华团成员来到中国,同上海有关方面探讨媒体合作业务。  相似文献   

2.
2008年7月,世界四大传媒集团之一的贝塔斯曼终止其在中国地区的图书零售业务.对中国传媒市场政策的不适应、对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的缺乏了解以及对中国文化地理的"水土不服",是贝塔斯曼败走中国市场的根本原因.在传媒集团全球化的竞争格局下,贝塔斯曼在中国市场的兴衰为中国媒介集团日后征战海外市场提供了警示与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3.
动态集锦     
贝塔斯曼卖出英国图书俱乐部业务据英国《书商》杂志网站12月19日消息,贝塔斯曼集团已将旗下拥有的英国最大的邮购书商图书俱乐部代理公司(Book Club Associates,以下简称BCA)卖给了总部位于慕尼黑的工业股份公司AURELIUS集团,这项交易将于2009年1月1日生效。  相似文献   

4.
今年1月,贝塔斯曼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托马斯·米德尔霍夫来到中国。他说,贝塔斯曼过去几年的精力主要放在发展俱乐部上,从现在起,要把在中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广播电视领域。现在在做一些基础设施,包括热线服务和服务中心。在图书日渐饱和之时,贝塔斯曼决心进军广电领域,2001年2月,贝塔斯曼就收购了欧洲最大的私人电视集团RTL。今年2月,它又与中国榕树下  相似文献   

5.
莱因哈德·摩恩,媒体帝国"贝塔斯曼集团"的缔造者,于2009年10月3日在家中去世,享年88岁. 贝塔斯曼集团首席执行官,哈特穆·奥斯特洛夫斯基先生说,"贝塔斯曼集团,德国乃至我们在欧洲和世界的朋友们,失去了一位企业家和卓越的慈善家,一位塑造了欧洲商业历史的人.摩恩是贝塔斯曼品质的象征:一个具有全球视野和对其员工认真负责的企业".  相似文献   

6.
全球首屈一指的传媒集团———贝塔斯曼进入中国时,继承了德国人“务实、稳健、理性、不事张扬”的做事风格。当人们的眼光都被新闻集团、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等国际传媒公司吸引时,贝塔斯曼却偏居一隅,在中国政策允许的空间里寻求边缘突破。经过近10年的潜心运作,贝塔斯曼已经把整个业务链引进中国。全球化、跨媒体发展贝塔斯曼最初以出版书籍起家,它出版的百科全书早已是德国名牌产品。除此之外,贝塔斯曼广泛涉足各种传媒领域。从贝塔斯曼扩张的历程可以看出,其特色是地理覆盖的全球化、业务覆盖的多元化。他们认为,媒体不能只盯着自己碗里…  相似文献   

7.
2008年注定是中国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贝塔斯曼--这一来自德国的媒介巨头在中国的发展也不能例外.6月中旬,媒体传来消息,贝塔斯曼将关闭其二十一世纪图书连锁在全国的36家门店.这距离贝塔斯曼1995年与上海中国科技图书公司合资建立上海贝塔斯曼文化实业有限公司和1997年在上海建立读书俱乐部、进军中国出版市场刚刚13载.从市场营销的的角度来思考,其中的得失荣辱值得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8.
贝塔斯曼的经营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35年,卡尔·贝塔斯曼在德国创办了一家出版社,成为今天贝塔斯曼集团的开端。从上个世纪50年代,贝塔斯曼开始飞速发展,创立了图书俱乐部的基本概念,并从家族式公司向规模化发展。1962年,它在西班牙成立图书俱乐部,这是向国际化迈出的第一步。到20世纪70年代时,贝塔斯曼已经成为一家集音像制品俱乐部、音乐、影视和出版社四大经营板块于一身的股份公司,奠定了向综合文化媒体前沿挺进的基础。80年代初,全球经济出现衰退,贝塔斯曼抓住机会,进军美国。90年代,战略重点转入东欧和远东地区。至此,贝塔斯曼全球化、多媒体发展的战略格局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9.
黄育海:贝塔斯曼不得志缘于:内忧外患、水土不服曾在贝塔斯曼担任书友会总编辑、现任99读书人俱乐部总经理的黄育海在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时,总结贝塔斯曼在中国不得志的主要原因是:书友会的营业模式要求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盈利。就贝塔斯曼来说,这起码要实现  相似文献   

10.
贝塔斯曼在中国的失败,并不必然证明其运作思路的失败,更不足以反衬那些生存者的成功。贝塔斯曼的离去留给中国的读书人无限思索。当营销模式陈旧、公关反应迟钝、忽视网络开拓却热衷于实体门店的扩张逐渐成为人们解读贝塔斯曼中国败局的共识,其实还应该好好思考的是,贝塔斯曼最值得让人学习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动态集锦     
《出版参考》2012,(33):47-48
正贝塔斯曼全面控股兰登书屋蒙达利多在宣布与培生集团合资成立企鹅兰登书屋一周后,贝塔斯曼11月5日宣布,同意收购西班牙语出版社兰登书屋蒙达多利(Random House Mondadori)50%的股份。该出版社2001年由贝塔斯曼和蒙达多利共同创办,这次收购有望在年底完成。该出版社主要出版成人、儿童小说和文学作品精装版、普通和大众市  相似文献   

12.
观点摘要     
黄育海:贝塔斯曼不得志缘于:内忧外患、水土不服;苏勇:中国企业能从贝塔斯曼事件中获得的启示;金国华:成本、价格、购书习惯是贝塔斯曼“水土不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世界四大传媒集团之一的德国贝塔斯曼集团,在近年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这与贝塔斯曼集团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息息相关.文章分析了德国贝塔斯曼集团各子集团的业务发展和集团经营状况,梳理了贝塔斯曼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品牌管理的相关策略,并进一步分析了贝塔斯曼集团的四大发展战略、多元化经营理念、保持核心竞争力、国际化和差异化战略,以及对我国传媒集团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兰登书屋出版公司(Random House,Inc.)是世界最大的英语一般图书出版商,1998年被德国最大的国际传媒集团贝塔斯曼并购后,贝塔斯曼将兰登书屋一般纸皮书集团(Random House Trade Group)与巴兰坦图书集团(Ballantine Books Group)联合在一起,形成现在的运作体制:兰登书屋出版集团(The Random House Publishing Group).  相似文献   

15.
着眼于图书的未来———贝塔斯曼图书集团公司经营策略一瞥·朱诠·德国的贝塔斯曼图书集团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出版企业。该公司的前身是C.贝塔斯曼于1835年创立的贝塔斯曼出版公司。初期主要出版神学书和教科书。1928年开始出版文学书。1971年,贝塔斯...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新闻集团、维亚康姆、时代华纳、迪斯尼、贝塔斯曼等跨国传媒集团以数字新媒体业务迅速成长为契机,推动收入的成长。在中国,五大跨国传媒集团,也着力发展数字新媒体业务。  相似文献   

17.
海外简讯     
据美国《出版商周刊》报道,截止到1999年6月30日,德国贝塔斯曼集团在98/99财政年度中,营业额增长了13.2%,达到260亿马克(约147亿美元)。如果将贝塔斯曼占一半股份的“欧洲电视”的营业额计算进去,总营业额达到164亿美元。以塔斯曼营业额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两项兼并,即对美国兰登书屋和德国施普林格的兼并。如果不将该两项兼并后的营业额计算在内、集团营业额的增长仅为5%。  相似文献   

18.
1999年12月初,德国媒体巨头贝塔斯曼集团宣布将其原图书部中的图书出版和图书俱乐部分成两个独立的部门,原来的图书俱乐部业务跟多媒体业务合并成为“贝塔斯曼直属公司”(Bertelsmanndirect)。新的图书出版部将于2001年4月1日起开始运作,贝塔斯曼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托马斯·米德霍夫说,作为长远规划的一部分,兰登书屋的总裁彼得·奥尔森将在2001年3月底出任新图书出版部的主席,图书出版部现任主席弗兰克·沃斯纳届时将根据公司60岁退休的规定退居二线。在2001年升任之前,奥尔森将继续他在兰登书屋…  相似文献   

19.
2008年7月底,图书巨头贝塔斯曼宣布终止其中国书友会的全部业务,淡出中国图书市场。贝塔斯曼不是中国图书市场上唯一的失败者,众多民营连锁书店在此之前都曾折戟。对于中国的图书经营市场.许多行业内人士愿意用"困境"这两个字来形容。为什么在这个市场上生存那么难?有没有可以借鉴、突破的道路可走?这个问题引人思考。  相似文献   

20.
贝塔斯曼出售北美书友会的声明和计划出售直接集团法国分部的消息,让我们前一段时间嘈嘈切切的议论戛然而止。也许是贝塔斯曼与我们距离比较近,对于这家出版巨头在中国终止书友会运营、关闭上海8家门店及全国36家连锁店,我们的关注挟裹着惊愕、同情、恻隐、庆幸等种种情感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