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如今,如果谁身着皮尔卡丹,肩挎路易维登,脚踩阿迪达斯,那就代表着时尚与品位;而清末的老北京谁要是"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腰缠四大恒",那则是标准的城市达人.无论你打扮如何光鲜,如果没有穿内联升的鞋,可就是穷了好大一截.内联升的鞋之所以能够独步天下,不仅靠的是用料与做工,更是创始人赵廷的远见卓识与匠心独具.  相似文献   

2.
这些年做报道、写评论,我没少对北京市出台的政策、办理的案件提出质疑和批评.个人博客上的文章,批得就更"狠"一点.如果有一天我犯点事儿"进去"了,对有没有"那事儿"只字不提,却只说自己是"因言获罪"--有关部门抓我是为报复我批评他们,您会不会觉得我这人特矫情?  相似文献   

3.
鞋的记忆     
鞋,源于何时?由谁发明?无从考证.原始人在用骨针缝制兽皮服时,也缝制兽皮鞋子,用以护脚.鞋,是人们服饰的组成部分,因地域、气候、民族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和形式,也有了履、靴、鞋、屐等不同称谓. 鞋,有着悠久的历史.5000多年前仰韶文化时,就出现过兽皮缝制的原始鞋.中国最早鞋子,现在知道的是距今4千年的羊皮靴.  相似文献   

4.
老北京有"富人买鞋去内联升,穷人买鞋进天成斋"之说,但是现在知道内联升的大有人在,可天成斋却已经被大家所遗忘.为了把这个老字号重新恢复,同时申报北京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宣武鞋业有限公司的黄先生来到北京市档案馆查阅有关天成斋的资料.根据黄先生的介绍,天成斋开业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距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了,1956年天成斋参加了公私合营,当时包括内联升在内的几十户鞋店,都合并到了天成斋里,统一生产,联合经营.后来由于经营不善,天成斋名存实亡.  相似文献   

5.
盖宇 《出版参考》2015,(15):22-23
响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呼唤,各路出版"正规军"纷纷加快规模化、集团化建设步伐,竞相朝着市场化、数字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做大做强.各类文化"游击队"也不甘示弱,一边跃跃欲试着偏来动动这块"大奶酪",一边摩拳擦掌就等着出版业放开的那一天啦.  相似文献   

6.
陈凯 《传媒》2016,(13):30-31
2016新年伊始,《北京青年报》主办了以"传统行业'互联网+'"为主题的智囊沙龙,传统媒体和互联网行业、政府机构、风险投资界以及学界近40位嘉宾从不同视角出发,深度探讨传统行业如何转型、如何实现"+互联网",以及传统产业互联网化的机遇等一系列务实话题.讨论由喧嚣的互联网话题开始,不同行业背景的人在"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以及"如何+"等话题上分歧明显,但却能毫不费力地超越技术层面回归商业本质达成共识:不论传统与否,做任何行业最本质的深层制胜逻辑依然没变,那就是看清自己,做最好的自己.那么,报纸应该如何做到从"看清自己"到"做最好的自己"呢?  相似文献   

7.
一、历史上的内衣外穿现象 所谓内衣外穿,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指将内衣作为外衣穿着,其二指将本不应该外露的内衣外露穿着.内衣,也称"亵衣"、"胁衣"、"小衣",一般指贴身之服,平时不能轻易示人.中国古代男女穿着内衣的历史很早,先秦时期的史籍已有这方面记载.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孝的国度,在古代很多朝代里,都有"以孝治天下"的帝王.宗圣曾子有"忠孝合一"的观点,他说如果一个人做到了孝顺父母,并且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那他对国家、对君王、对朋友也会这样做,这就是忠孝合一.从这个基点出发,曾子认为国家选求忠臣良将,必须以孝为第一原则.  相似文献   

9.
在一些地方的都市类报纸上,带有明显"制作"味道的"新闻"有不断增多的趋势.2004年12月上旬,西部某省会城市的一家报社记者,在采访航天图片及实物展览时要求试穿航天服.第二天,报纸便在头版头条位置登出这位记者身穿宇航服的大幅照片,题目就是"我穿上了宇航服".文中除了"穿"航天服的过程描写,没有任何实际内容.还是这家报社,时隔不久在出版的报纸封面登出预告消息说,报社将"诚邀杨振宁来本市举行婚礼",(但杨振宁至今也未到这个城市来)并开通热线征集祝福语、婚庆公司、婚旅胜地、酒店、新婚住房和贺喜大使.同时还以两个版的篇幅,刊登社会各界对杨振宁博士与翁帆女士婚恋的"讨论"情况,有"支持"的,也有表示"不理解"的,看上去煞是热闹.  相似文献   

10.
几年前,一家报纸上刊登过一篇议论“杂文和杂文家”的杂文,其中有一节文字是谈“杂文家的穿着”的。杂文家穿着的是什么?文中写道:杂文家穿着的是“蟒袍玉带厚底儿靴”。杂文家为何这等打扮?文中写道;因为杂文家“是言必称古的”,“每篇或开头、或中间、或煞尾,不把太史公乾隆爷请出来顶一  相似文献   

11.
"新闻工作室",其实是从"工作室"的概念嫁接和延伸过来的.而"工作室"则是流行于IT、广告人、制片人、作家、画家等领域的时尚称谓.在那片热土上,琳琅满目的工作室简直和TAXI一样多.  相似文献   

12.
董秀玉,三联书店原总编辑,一位追求图书个性的出版家.她退休后做的第一本书,是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日前在上海召开的"畅销图书营销研讨会"上,董先生谈了自己的做书过程.  相似文献   

13.
"我爱你"是人间最美好的语言.恋人之间一句"我爱你",常常是情感升温的开始.夫妻之间一句"我爱你",往往是爱情保鲜的秘方.游子遥望故乡一句"我爱你",那是绿叶对根的情意.父母对子女说一声"我爱你",那是给孩子注入成长的"维生素",或者是孩子事业成功的"催化剂".然而,子女对父母说一声"我爱你",那又会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眼下媒体上有个时髦的词,那就是"承诺",哪里有了"承诺",媒体都争先恐后地报道.  相似文献   

15.
在今夏最热的天气里,书市上又出现一本<9015那小子真帅>的新书,石破天惊地提出"9015"的阅读概念,标新立异之"出位"着实抓住了不少人的眼球,就目前大小媒体的关注度来看,初步达到了"一鸣惊人"的效果.还是那句老话:新书既出,先混脸熟.  相似文献   

16.
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发出的《践行"四向四做",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倡议书,是新闻从业人员新时期的职业标杆.要做到"四向四做",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将思想统一到"四向"上,将行动落实到"四做"上.具体来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到政治坚定;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到引领时代;坚持正确的新闻志向,做到业务精湛;坚持正确的工作取向,做到作风优良.  相似文献   

17.
做特别是对一比校大的经济政策的报道,找到点,谈变化、谈效果、谈对策、谈不足,做到以点带面,这样才好看.很多人认为,变化就是不同.只有当前和过去在效果上有了不同才有新闻可做,没有就做不下去.其实不然,没有变化依然可以做新闻,且可能做出更大的新闻,深度高度可能就在"没有"之间达到了.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界》2000,(3):57-58
在图书馆学期刊上,有研究者撰文呼吁图书馆界"大家"."大家",词典释之为著名的专家.在图书馆界里,被冠上"著名"二字的"图书馆学家"不胜枚举.何故又去呼唤"大家"呢?"著名"是否也在贬值?"大家"恐怕要比那"著名的××家"高一档次.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读关于"逃亡"的故事,德奥(小说主人公)就让我读到了人性的黑暗与光明——那是我从前不曾想象过的世界,纵使我在小时候就曾立志要到非洲做无国界志愿者,但当时我实在太无知了,尽管或许如德奥所说,有时无知是一种幸福——我虽然曾在摄影课上看过关于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的照片,但是却没有勇气去了解这段历史或者亲历报道,倘若如此我似乎就可以少一分心酸。可以说,这个故事的明线是"逃亡  相似文献   

20.
真人秀本质要求是真实,但是医疗类真人秀由于其题材特殊性,需要顾忌到病患隐私、伦理以及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等现实问题,医疗真人秀一直游离在"真实"与"现实"两者之间.做一档好的医疗类真人秀节目,最关键是要把握两者之间的平衡.无论是内容的艺术化处理还是采用分级制,本质上是平衡真人秀节目"供"与"需"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