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晓荣 《兰台世界》2016,(14):116-121
20世纪20、30年代泛滥的钱票,主要指由非银行业的商号或官方机构发行的票券。此时正是中国金融业走向集中垄断的阶段,货币的混乱发行正是货币发行权集中于央行前的多元发行格局的典型表现。乡土币制本身是自成体系的,也有其生存的独有空间与适宜的土壤。各种不同的经济、政治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发行数量不等的钱票,投入市场,对民国币制体系发生极大的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商号钱票不时泛滥,全国各处皆见,遍及城乡。私票与官票形成此消彼长之势,反映了民国金融体系的断层与分裂;国家银行钞、省钞严重不足,只得依赖各县发行辅币券补充,为私票提供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3.
民间私钞,又称私帖、票贴、民间钱票等,是由民间钱庄、银号、当铺、商号、商会等非官方机构或个人所发行,并能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流通的信用纸币.一般说来,民间私钞的流通范围多在发行者所在地,但也存在跨地区流通的现象.清末民初奉天民间私钞真实记录了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为研究近代奉天生产力发展状况提供了可贵的资鉴.  相似文献   

4.
民间私钞,又称私帖、票贴、民间钱票等,是由民间钱庄、银号、当铺、商号、商会等非官方机构或个人所发行,并能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流通的信用纸币。一般说来,民间私钞的流通范围多在发行者所在地,但也存在跨地区流通的现象。清末民初奉天民间私钞真实记录了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为研究近代奉天生产力发展状况提供了可贵的资鉴。  相似文献   

5.
燕翼堂账本     
《档案》2018,(9):F0004-F0004
燕翼堂是正宁县永和乡的一个商号,其账本主要记载了该商号清嘉庆、咸丰、同治、光绪、民国及解放初期的土地、房屋、田产卖买租赁等方面的交易情况,保留了借据、契约55件。还留存了该商号民国十五年到1950年的日记账600多笔,涉及日常费用支出、佣工、放款收贷等方面内容。其中民国十四年、民国十八年的土地、房产契约最多,从侧面印证了当时甘肃大饥荒的史实。这些档案时间跨度大,内容连续完整,是研究地方经济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现藏于正宁县档案馆。  相似文献   

6.
随着民国报纸广告经营活动的繁荣深入,相关理论研究也呈现出勃兴之势。当下新闻学界和实务界对民国报纸广告的理论研究一直疏于发掘、爬梳和整合,使得相关理论成果长期停留在语焉不详、面目模糊的状态。民国时期报纸广告的理论研究涵盖诸多方面,但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其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即关于报纸广告功能的辩证认识;关于"广告本位"经营观的深入思考;广告与发行、采编之间关系的阐述;报纸广告的传播效果研究。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作为民国首都,在首都建设时期为了筹集住房与自来水工程的经费发行了特种建设公债.南京市府为了该公债的顺利发行与成功推销做了诸多努力,既科学合理地拟定条例章程,又整理市产与车捐收入为公债提供基金担保,还采取多种办法进行销售.公债的推销效益却十分低下,其原因主要是国民政府发行的大量中央公债限制了南京特种建设公债的推销.  相似文献   

8.
王可风在从事民国中央机关档案的工作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民国档案工作与历史研究相结合、与史料学研究相结合、与中国近现代史和民国史研究相结合、与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研究相结合等档史结合的思想,在对当时和后来的民国档案事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民国档案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非常高,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资料.1949年以来,民国档案的抢救与保护引起学界和业界的关注,整理出版也逐渐走向繁荣.本文以时间为序,将民国档案的整理出版分成三个时期,阐述民国档案出版状况和特征,由此勾勒民国档案整理出版的概貌.  相似文献   

10.
民国图书馆学思想是民国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环境的产物,是继承与发展中国古代图书馆思想和晚清图书馆学术思想、借鉴与吸收西方图书馆学思想的结果;民国图书馆学思想具有内容来源丰富、思想传播主体多元、本土化和世界先进性等特征;研究民国图书馆学思想有助于预见图书馆学未来发展方向和图书馆学理论创新.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11.
从民国档案鉴定研究概况、民国档案是否应该鉴定、影响民国档案鉴定开展的原因、关于民国档案鉴定标准与方法的研究等方面对20年来民国档案鉴定研究状况进行了介绍 ,并根据作者的研究心得 ,对民国档案鉴定研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2.
民国文献数字化建设现状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民国文献数字化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使民国文献得到更有效的保护与更广泛的利用.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图书馆在常规业务外,还兼办出版业务。主要从出版种类、规范出版及发行两个方面对民国图书馆出版业务作简要概述。在出版种类方面,主要有书目出版、图书出版、期刊出版三种;在规范出版与发行方面,规范出版主要侧重于各项出版要求,发行方式主要有交换与代销、零售与邮购等。总之,民国时期图书馆的出版事业,不仅促进了图书馆业的发展,而且对出版业的进步与规范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民国文献是南京图书馆有代表性的特色馆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馆的一大标志性藏书.对广大民国史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一提到南图,就自然而然想到其丰富而珍贵的民国文献资源.为了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充分发挥特色馆藏的作用,我馆在民国文献开发方面作了一些新的尝试,现据我馆的实践谈一点看法和体会,旨在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道光二十五年(1845),内务府设立天元、天事、天利、天贞、西天元五家官号,行使银钱各票,将所得利益作为内务府进款。咸丰三年四月,为筹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军怕,副都御史和淳、文瑞奏请变通钞法,行使钱票。户部于署内设官票厅,复设立乾豫、乾恒、乾丰、乾益四官号。咸丰四年十月,于京城捂商设宇升、宇谦、宇丰、宇恒、宇泰五官号,借助商力,发行京钱票,收兑官票、宝钞,支持票钞在民间行使,挽救政府的财政危机。官号的设立原以便民裕国为目的,但后来却发生官商勾结,以虚抵实,滥发京钱及其停兑,至使“票迷不行,钞亦因之宝滞”…  相似文献   

16.
民国四年七月二十日,王永江等禀请创办"东三省兴利公司"。通过兴办"东三省兴利公司",王永江积累了丰富的治奉经验,在任省长时期,奉天各地均有特色经营的商号,在国内外都享有一定声誉,并且在这一时期,奉省的商业兴旺势态一直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民国文献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对其馆藏情况、保护个案和保护措施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由于民国文献破损过程的复杂性,对基于其破损因素的保护方法值得深入考察。本文从中文期刊论文角度对民国文献保护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总结了民国文献降解破损因素与保护方法。通过对期刊论文的发布年份、核心机构、发文期刊和关键词分布的分析,发现相关研究主要扎根于各大图书馆和高校,主要研究内容可以分为民国文献保护制度、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方法。其中,原生性保护聚焦于文献本身,通过改善保存环境、脱酸处理和修复工作来避免或减缓内外因素导致的文献纸张纤维的老化与降解,使其保存寿命得以延长。再生性保护通过缩微技术、数字化和影印出版等技术来减少文献原本流通带来的继续破损,以达到民国文献保护和加强利用的目的。民国文献破损原因复杂,科学高效保护十分重要,本研究为民国文献的深层次与多方位科技保护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地方官书局系统出现于同治中兴的"右文政策"格局中.身为中国近代传统刻书体系中的一抹余晖,官书局沾染的官方意识形态于其编印、发行活动中呈现充分,并据此跨越了清季末期至民国初期两段时间.辛亥鼎革后,它们未必不曾对自身的角色进行过认知重组,试图进行过版角色的转变,参与民国出版产业的竞争纠葛.本文结合历史文献资料,以湖北官书局为例,从具体细节对晚清官书局整体系统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9.
刘洪权 《出版科学》2011,19(3):100-104
民国时期出版书目为研究民国出版机构重要的原始史料之一。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的20册《民国时期出版书目汇编》,为出版书目第一次大规模结集。本文论述了出版书目四方面的史料价值:第一,补充《民国时期总书目》书目资料之不足;第二,有助于对民国时期出版机构进行多方位研究;第三,汇集了民国时期第一手图书发行和书价史料;第四,提供了营业推广方面的经营史料。《汇编》的出版将有力推动民国出版史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近日笔者查阅《民国珍稀短刊断刊》,在云南卷第四册发现南菁小学于民国二十二年六月一日出版的校刊《菁园》创刊号。此刊仅发行了创刊号,但由于登载了南菁小学创办过程,较完整地保存了南菁小学创办资料,成为研究民国时期云南初等教育的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